2017-05-27 19:59:06加恩教會

簡樸生活

簡樸生活

「是的,一個人若知足,宗教的確可以使他富有。」(提摩太前書6:6)

 

  如果有人要送你一幅《蒙娜麗莎》,條件是不准賣掉,你要嗎?想到要維護名畫,還得應付慕名而來的藝術愛好者,大部分的人大概會委婉拒絕。擁有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買來卻用不到,還得悉心照顧,那真是自找麻煩。

  傅士德所寫的「儉樸生活真諦」一書中論到儉樸生活的舊約聖經根源時提到:「儉樸生活意味著回復賴靠上帝。像小孩子一樣,我們在信靠的精神中過活。我們所有的都是從上帝領受的禮物。」「我們必須對那偶像崇拜物件的貪婪心態存懼怕的心,因為一旦物件佔了居先的地位,徹底順服(上帝)便無可能。」上帝是慷慨的,所以我們也該以儉樸生活的結果慷慨的對待別人。「上帝對我們的極度慷慨釋放了我們,使我們對別人也可以那樣慷慨。由於他賜福給我們,便叫我們也能施予。」。

  馬太福音第六章,耶穌宣告上帝國已經臨到人間,我們可以在又新又榮耀的內在自由裡,去施捨、禱告、禁食,不用受挾制於別人的眼光。「不可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地上,因為有蟲蛀,也會生銹,又有盜賊破門進來偷竊。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天上;那裏沒有蟲蛀,不會生銹,也沒有盜賊進來偷竊。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馬太福音19-21)過著儉樸生活讓我們可以與窮人認同。耶穌又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路加福音1215)。儉樸生活可以有餘幫助缺乏的弟兄,因為「一個富有的人看見自己的弟兄或姊妹缺乏,卻硬著心不理,怎能說他愛上帝呢?」(約翰壹書3:17)

  早在十六世紀日內瓦的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的教導中就提醒所有基督徒當度克己、默念來生的生活,加爾文本身更是一位簡樸克苦的人;同時代天主教耶穌會被差派到日本、中國宣教的傳教人員就對羅馬提出,要選派有學識、品德、耐苦一流的人,才夠資格遣至亞洲(特別是日本、中國)來傳福音。根據在印度宣教的屢屢挫敗宣教總部的反省: 「宣教師之所以不能在亞洲人中播下種子,主要原因是他們懷著優越感」,最大的弊端在於他們生活得太好、太舒服,「他們在照顧自己方面做得太周到,因此難以令印度人覺得他們是聖善的人」,因為亞洲的儒、釋、道、印度教等精神生活方式,莫不歸宗於簡樸、純真的原則上。

  當親人過世時,很多人都會不知所措,而基督徒遇到喪事時,會先找牧師,因為身為牧者有職責、也有義務,為安息的會友或是會友的親人辦理喪事。

 在今日商業化的台灣社會,已經有許多「生命禮儀公司」推出「生前契約」等諸多吸引人的商品,甚至也有專門處理基督徒喪事的特約「牧師」、「聖歌隊」、「司琴」等,至於其他宗教的法師、道士就更不用說了。有一回就遇到一個禮儀公司,宣稱他們有專門配合的牧師,但深入瞭解後,才知是穿著牧師服的假牧師,這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宗教上。許多訓練有素的禮儀公司,甚至還訓練會「祈禱」的「禮儀師」,這些人大部分不是基督徒,只是照平日訓練的台詞,口中唸唸有辭而已,如此根本是輕看上帝,把喪葬當成販賣商品一樣。

  我不會介紹會友應該採用哪一家禮儀公司,因為禮儀公司和教會一樣沒有一家是完美地。通常我們在事情發生時牧師就會和會友討論哪裡有基督徒的禮儀公司,他們可以自行決定並作選擇,牧師會幫忙聯絡,或是由他們自己直接跟禮儀公司聯絡。

  大體安頓妥當後,牧師會和遺族召開家族會議討論相關的入殮、告別、安葬禮拜等,並請喪家撰寫故人略歷,選定故人愛吟詩歌,預備故人更換的衣物等。這段期間,喪家再行與禮儀公司討論棺木、墓地、骨灰罈等事,通常那是喪家自己要去看、選擇,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但必要時,我會給予協助和諮詢。

  牧者是必須要負起安排禮拜的責任。喪禮的禮拜仍然是「禮拜」,是在敬拜上帝,祂才是我們要敬拜的對象,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是死人復活的盼望所在。因此,聖歌隊在婚喪禮拜中,都是以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主軸在選用適當的詩歌,這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告別禮拜程序中若有眾多的聖歌隊其中會安排「讚美」和「慰歌」(婚禮則是祝歌)兩部分讚美是對神帶領獻上感恩在聖徒相同的原則下慰歌是安慰活著的人在主裡我們是有盼望的,神是我們永遠的依歸。」喪家不對唱讚美的聖歌隊行禮卻對慰歌者致意,也就是這個意思。

  禮拜場所的布置也以儉樸、莊嚴為主,因此基督徒不需以昂貴的花海來裝飾會場,會場中更不需要「輓聯」,以免發生輓聯寫著「駕鶴西歸」等不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字樣。台灣人特別喜歡在會場中掛上政治人物的輓聯,也曾有黑道大哥出殯,政治人物致贈「痛失英才」等不倫不類的輓聯。這些無非是虛榮心作祟,或是展示家世顯赫、撐面子。但這些都不是基督教的價值,因為人來到上帝的面前,不是在展示人的能力,而是要謙卑尋求上帝的赦免和接納,這也包括死去的人在內。

  我們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牧師在處理喪事是不收取紅包謝禮,因為主理禮拜是牧師的職責,整個治喪團隊是代表整個教會在服事司會、司琴者,都是在帶領眾人參與敬拜,也不應該拿喪家給的紅包。喪事如此,喜事亦然。基於主內一家,團契相愛互助的信仰態度,參與一切喪事禮拜的本堂牧師、長老、執事及事奉者婉謝任何謝禮。因為,在教會這個屬靈的家庭裡,「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羅馬書12:15)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一個基督徒的靈性狀態,不該只從外顯的讀經、禱告、聚會等例行事工去評估,還必需從內心對神的敬拜與信靠,以及對鄰舍的關懷與愛心,呈現他的信仰品質。簡樸生活並不必靠意志行使,而是親近神,我們的心也自然清醒,不為物役。原來聖神同在的靈修,會使基督徒的生命日趨專注、簡單,心靈單純時,慾望、控制慾、安全感就鬆了,愈來愈不在乎身外之物了。

  「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他面前站 立得住嗎?」(帖撒羅尼迦前書219

加恩插圖




上一篇:面對低潮

下一篇:關心與被關心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