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3 18:31:21加恩教會

超越自我

超越自己(箴言8:5)

你們幼稚嗎?要學習機智!你們愚蠢嗎?要追求見識!

 

羨慕能跑馬拉松,和擁有可以跑馬拉松的身體是兩回事,需要鍛鍊才行。基督徒有了新生命以後,應該活出這個新生命,活不出來的問題在於:我們只停留在羨慕的層次,活出新生命是須要經過鍛練的。

 

一、從神的創造能力找到自我

  首先,人要先接納自己。如果一個人被別人捧在手心裡去愛和珍惜,那種強烈的價值感,一定會給這個人最大的生命力量。請問,人在上帝面前不也是這樣被捧在手心裡去愛和珍惜嗎?「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又說,「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馬太福音10:30)。雖然我們的生命是有限和依賴的,但上帝卻賦予我們一個榮耀尊貴的地位,讓田野的、空中的、和海裡的萬物,都服在我們腳下。「所有的天使,上帝從來對哪一個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又指著哪一個說: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希伯來書1:5)

  為什麼人有這樣崇高的地位呢?因為,在所有的被造物中,唯獨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image of God)造的。所謂上帝的形象,簡單一句話,就是「人像神」。人是蒙愛的、被眷念的。至高無限的上帝竟然會愛戀他、眷顧他、需要他,渴望賜福給他。在所有的被造物中,唯獨人,上帝渴望與他團契、相交,發展一種雙向的愛的關係。上帝將大地和萬物託付給人,賦予他一個統管與治理的偉大使命。在所有的被造物中,這當然也是唯獨人才享有的。

  有時候,基督徒喜歡強調人的渺小,一方面,顯示自己的謙卑;另一方面,襯托出上帝的偉大。但是,他忘記了一件事,雖然人這麼「小」,但上帝卻讓他那麼「大」。在上帝眼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大人物」。我們應該勇敢地去夢想、勇敢地去實現。「你叫他暫時比天使小,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希伯來書2:7)上帝讓人只比天使微小一點,反過來說,人是在萬物之上的。

  如果你的自我價值感低落,你一定是不知道上帝在創造的時候賦予人的榮耀尊貴。而面對人的有限,最基本的心態,還是接納自己的受造地位,因為上帝已經無條件接納你了。

二、基督徒是可以成長且改變的

人是可以改變的。基督教相信人的生命是會進步與改變的雖然我剛剛說,面對人的有限,最基本的心態,是接納自己的受造地位。但是另一方面,自我接納並不等於認命。我非常不願意談自我接納的結果,是給某些人一個「懶惰的託辭」。有一些人會說,既然上帝已經接納了這樣一個不完美的我,那麼,就讓我繼續這樣吧!因為這就是我的本相。這真是一個很糟糕的發展結果。因為,自我接納變成了逃避改變的藉口。改變?為什麼要改變!我就是這樣,這就是我。讓我作我自己!

這是多麼動聽的一個理由。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上帝明明知道人的能力有限、智慧有限、美德有限、存在有限,卻為什麼還要求我們效法祂、彰顯祂、榮耀祂?上帝明明知道,人是沒有價值的,卻仍然要求我們活出人的價值?

答案非常奧妙。因為,在人被造的有限中總是存在著突破、超越、進步,更上一層樓的可能。雖然這種昇華的可能最終還是有限的,但問題是,除了神,沒有人知道極限在哪裡!因此,面對人的有限,第二個心態,是必須不斷地在有限中追求突破。

我們絕對不能藉口說,「你看!人就是這麼有限,所以我沒有辦法活出生命中的尊貴榮耀。」對於一個真正了解信仰的人,絕對不能容許,因為人受造的有限性,而減低一點點自我的價值感。

耶穌為我們釘死了,而耶穌之所有為你我釘死,就是希望「你不再是這樣」。而如果你還堅持自己就是這樣,那耶穌不就是白死了嗎?如果你繼續活在老我與舊世界中,事實上就是拒絕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功效。恩典的意義,是要讓你在愛的感召中獲得新生的力量。恩典的意義,絕不是寬容你繼續活在老我與舊世界中。

  《世界地理雜誌》,有一篇探討吉普賽人的深入報導。吉普賽人四處流浪,最喜歡作的三件事,就是偷東西、搶劫和生小孩。他們通常非常地窮困,卻喜歡享樂、喝酒。但是他們將自己的悲慘歸因於其他種族的歧視。事實上,當我看完整篇報導以後,我發現關鍵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拒絕改變。一個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整個歐洲的吉普賽兒童有三分之二拒絕上學受教育。政府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推動了一些社會福利計劃,包括鼓勵他們蓋房子給自己住,但是他們根本沒有興趣,他們只想領失業救濟金。他們明明是充滿了自卑、自我價值感低落,但隱藏自卑的方法,卻是刻意去歧視那些工作勤奮、道德上有規矩、買房子定居的人。報導這篇文章的作者,一直想為他們說話,認為他們是一群受誤解、被冤枉的人,結果他自己在採訪吉普賽人的時候,竟然遭遇到三十幾個人的毆打和搶劫。

最令我難過的是,他們幾乎是天主教徒,為什麼耶穌基督的救恩不能讓他們從黑暗的深淵中出來?他們每年五月二十四日會從歐洲各地湧現到法國的一個小鎮聖瑪麗海,來朝拜他們的守護聖徒──黑莎拉。但是對那一個小鎮而言,吉普賽人朝聖所帶來的卻是一場浩劫:垃圾到處堆積如山、竊案頻傳、酗酒鬧事。我實在很奇怪,這些人為什麼可以一邊朝聖,卻同時一邊偷東西、搶劫和欺騙?原來,他們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他們的禱告是「上帝阿!給我發財;上帝阿!給我長命百歲。」他們開口向上帝祈求一切的好處,就是不肯在觀念、習性和生活方式上按照上帝的教導來改變。

  其實我們並沒有比吉普賽人好多少。今天你在這裡聽道,你有準備要改變嗎?或者,你只是聽聽道理或習慣性地來作禮拜而已。如果我們仍在無助與軟弱、甚至黑暗與罪惡中,你的自我形象會一天天走下坡;而當我們的生命開始改變,生命就開始創造價值。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四13)當我們開始改變,生命就開始創造價值。

三、相信神而帶來的力量

在心理學上有一本很有名的書,就是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因為是個猶太人而被納粹關在集中營三年。那真是一段辛酸、苦難、悲慘得不知如何形容的歲月。但是,他卻賦予這段苦痛的日子一個讓他能勇敢活下去的意義,就是身為一個心理學家,他要從自己和其他囚犯同伴的這一場苦難中,探索生命的意義。當他出獄以後,他將整個心得都記錄了下來,成為一本幫助許多人的名著。

弗蘭克從他的親身經驗中堅決地相信,人的心理健康取決於他對生命意義的領悟,以及他對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我非常喜歡他講的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很有才華的雜誌總編輯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全身癱瘓,只有左眼皮能動。他陷入深深的痛苦,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一個毫無價值的人。但是他很快地控制了情緒,他決定寫書,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都紀錄下來,也許有一天對別人有幫助。於是他就跟秘書小姐配合,用眨眼皮的次數確定法文的二十六個字母,最後完成了一本一百四十頁的書。鮑比將這本書取名為《潛水鐘與蝴蝶》。意思是說,雖然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像潛水鐘的硬殼一樣,壓得自己幾乎喘不過氣來,但自己並沒有放棄理想和願望,他的心就像一隻輕盈的蝴蝶一樣自由地飛翔。

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無論是弗蘭克或是鮑比,他們都透過賦予自己的苦難一個正面的意義,而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價值。弗蘭克在晚年的時候,眼睛已經瞎了。但他還是繼續地為自己的存在與行動賦予追尋意義。他告訴朋友,「你不要以為我不行了,我還準備寫兩本書呢!」為此,他的妻子每天為他唸好幾個小時的書,好讓他能達成心願,繼續活在意義所創造的生命價值中。

如果你能夠賦予你的存在與行動一個正面的意義,你就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價值。即使你的生命充滿一大堆的自卑、氣餒、挫傷和無助,你都可以透過「相信神」來扭轉乾坤、「化苦難為祝福」。

在社會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鏡中之我」。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自我形象、自我價值感,是由他成長過程中的週遭環境所決定的。如果周圍的人經常讚美他,他就會覺得自己很不錯;如果經常批評他,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差。這就好像是一面鏡子的反射一樣。

健康的基督徒自我「鏡子」應該是上帝,而不可以是週遭的環境。也就是說,人的自我形象與自我價值感,應該要從「上帝的眼中」來看,而不是由別人來決定。如果你總是渴望從別人的肯定獲得自我的價值感,那你只好住在天國。你必須要改由上帝的角度來看自己、接納自己;你要按著上帝的教導來改變自己,追求突破;你也要從上帝的眼光去尋索生命與行動的意義。這些才能夠真正帶來超越自我價值感的提昇。

 

 





上一篇:新年的期許

下一篇:只事奉一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