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7 15:57:21加恩教會

待降節



加恩插圖




待降節
(路加福音2:32)

1.待降節佈置的緣由

  從教會歷史來看,「待降節」的舉行可追溯至主後第四世紀末,那時候被稱為「聖誕節前的準備期」,當時的基督徒是用40天的禁食、禱告、默想來等候這樣的日子,他們會用40天是想到耶穌基督在曠野用四十天的禁食禱告來預備他的傳道,所以也用這樣的一個預備心來迎接耶穌的誕生。但是到了第七世紀後就改為用四個主日來默想。

  所謂「待降」(Advent),這個拉丁文的意思是「來臨、將臨」,顧名思義是等候耶穌基督的降生。但是耶穌基督降生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連串拯救的歷史與過程,從先知的預言,一直到耶穌基督的降生,接著還有耶穌的傳道、受難、復活、升天,和我們現在所期待耶穌的再臨。所以待降節一方面是我們要紀念耶穌已經完成的,他已經按著應許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降生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期待耶穌再來拯救的盼望,再一次來到我們當中。所以,待降節除了我們是以紀念耶穌的降生作為開始,更是以期待耶穌的再臨作為我們的一個目標。否則很多人就在問說:「耶穌已經降生了,你們還在等什麼?聖誕節還在慶祝什麼?」一方面是紀念,二方面是帶著這樣的紀念,有一個更大的應許和盼望,就是一個拯救的日子。

  待降節在傳統的教會裡面其實是有一些佈置的。「待降花圈」(Advent Wreath)是用綠葉編織成的環狀物。綠葉代表一個綠意盎然的新生命;圓圈是沒有起點與終點,代表永生的盼望,耶穌來帶給我們永遠的生命。它通常是被掛在門口,是宣告耶穌來到了我家,祂為我們降臨,以馬內利的上帝與我們同在,此時此刻,我們的生命是更新的,並帶著永生()的盼望。

  在很多禮拜堂中也會在桌上放一個「待降花圈」,和插上五支蠟燭組成的佈置,通常會用四支紫色的蠟燭,和中間一支白色的蠟燭(有時也會用三支紫色或藍色、一支粉紅色),它代表的是神聖的、尊貴的、慈愛的、悔改的意思。也就是在這個節期裡面,我們需要帶著一顆神聖的心,這是一個尊貴的日子,耶穌降生,是上帝帶著愛,並且再一次呼召我們,悔改認罪來到上帝的面前。甚至在很多的教會會把整個禮拜堂佈置成紫色,目的是透過這些裝飾再次提醒我們。

  待降節在聖誕節前的四個主日。第一個主日會點燃第一支蠟燭,代表的是盼望,第二主日會點燃第二支蠟燭,代表的是信心,第三個主日點燃第三支蠟燭,它宣告的是喜樂,「喜樂」不只是一種情緒,它更是一種「本錢」!一種能使人更優秀的思維習慣與生活態度!第四主日點燃第四支蠟燭,代表了仁愛,是耶穌的愛。到了聖誕節那晚,再點燃中央的那支白色蠟燭,代表耶穌是真光,是世界的光。藉著這些裝飾和佈置,藉著這一次次訊息的宣告,藉著節期的慶典,幫助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再一次的思想、再一次的溫習主耶穌基督降生的意義。並且透過這樣的方式,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一代一代的宣告耶穌基督在我們當中的神聖意涵。待降節期的確充滿許多的期待,這個希望從耶穌降生開始,一直到他的再臨完成。基督徒相信,耶穌第一次的降臨,他完成了救恩,因為他歷經了十字架,他復活、他升天,現在我們是帶著這樣的一個應許和盼望,期待他的再來。他再來要審判這個世界,然後帶我們進入一個新天新地。

  然而我們不知那個新天新地是什麼時候,「至於那要臨到的日子和時間,沒有人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兒子也不知道,只有父親知道。」(馬太福音24:36)因為要宣佈那天的來到,不是我們的猜測,不是人的決定,乃是上帝的主權。當我們把上帝的主權放在生命裡時,我們就預備那個日子。所以我們透過聖誕節前四個禮拜的待降節期,也是幫助我們練習等候的預備心。耶穌再來,不會像第一次道成肉身以人的樣子降臨,而是以一種超自然的方式降臨。就像學生要準備考試一樣,平常就要準備了。

 

2.舊約 以賽亞的預言

  以賽亞以前的150年之間,亞述帝國不斷的擴張版圖;征服了鄰近的諸國。主前840年,以色列王耶戶已開始向亞述進貢。主前734年,當以賽亞還年青的時候,亞述擄走了以色列國北部的人民。十三年後,即主前721年,撒瑪利亞城(以色列京都)被攻陷,其餘的以色列人也被擄去。數年後,亞述攻入猶大,毀滅了46個有城牆的城市,擄走了20萬猶太人。最後於主前701年,亞述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外被神的使者擊殺而逃去,那時以賽亞已經年老。所以以賽亞的一生,是在亞述欺壓的陰影下度過的。他親眼看見亞述人毀滅他的整個國家,只有耶路撒冷得免於難。

  以賽亞的輝煌成就,就是挽救耶路撒冷免於亞述的毀滅。藉著他的祈禱,和對希西家王的勸告,神用奇妙的大能,使亞述的強大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前潰敗。當時耶路撒冷的災禍,原來似乎不可避免,但是以賽亞挽救了它的危運(以賽亞書36-37)。亞述王西拿基立在位的其餘二十年之中,再未進犯耶路撒冷。

  以賽亞書共有六十六章,在前面的三十九章裡面,充滿了許多讓人震驚的信息,是先知宣告猶大國要滅亡和被擄的訊息,因為他們的悖逆犯罪,帶來許多的挫敗傷心。可是從第四十章開始,充滿了盼望。一開始以賽亞先知用一種象徵性的言語來描述耶和華的旨意要完成的方式,他聽到兩個聲音,先述說耶和華的來臨,是呼召百姓預備耶和華的路。然後宣告他必然得勝。

  第一個聲音「有一個聲音喊說:要在荒野為上主預備道路;要在沙漠為我們的上帝開闢大道。每一山谷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低不平之地要成為平坦;崎嶇的地面要成為平原。那時候,上主的榮耀要顯示出來;全人類都要看見。上主這樣宣佈了。」(以賽亞書40:3-5)

  當中提到「曠野」和「沙漠」,表示所處的環境是極艱苦,但是在當中卻發現,當我們預備道路時,有榮耀是要顯現的,即使有難過、有艱苦、有曠野的時刻,但是有一個盼望,是耶和華上帝與我們同在,因為他要在沙漠中、在曠野中與我們同行。後面接著描述所須作的預備。這樣的景況我們要怎麼作預備呢?這個預備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換句話說,在我們的生命裡面,有沒有這些攔阻是我們需要把它修平的?有沒有什麼樣的攔阻,是攔阻我們的信心跟上帝建立關係?有沒有什麼樣的攔阻,是阻撓了我們回應上帝的愛與呼召?

  第二個聲音「有一個聲音喊說:去報消息!我問:報甚麼消息?要宣佈:人人都像草芥一般;他們的美麗像野地的花。上主吹起一陣風,草就枯乾,花就凋謝;人跟花草沒有兩樣。草會枯萎,花會凋謝,但是我們上帝的話永不改變!」(以賽亞書40:6-8) 你若不熟悉神的話語,就無法分辨撒旦的謊言!要呼喊,讓上帝的話語堅立我們的信心,這個喊叫是我們要用上帝的話來預備我們的心,不是看人、乃是看上帝。預備我們的心,並且要作見證,喊叫是去把上帝的話語見證出來。在待降節的時刻我們可以一起思考預備我們的心,成為上帝所使用的,預備我們的心,看有沒有什麼是攔阻,是我們需要對付的。

 

3. 新約 施洗約翰見證

  「果然,約翰在曠野出現,為人施洗,並且宣講:你們要悔改,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群眾從猶太各地和全耶路撒冷到約翰跟前來。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裏為他們施洗。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他宣講:「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蹲下去替他脫鞋子也不配。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馬可福音1:4-8)「照這個話,約翰來了」,照什麼話?照先知瑪拉基說的:「上主─萬軍的統帥回答:我要差派我的使者為我預備道路。然後你們所尋找的主會突然來到他的聖殿;你們渴望看見的使者要來宣告我的約。』」(瑪拉基書3:1)施洗約翰就是先知以賽亞所指的「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以賽亞書40:3)的那一位。照著先知的應許,施洗約翰來了,他在曠野傳悔改的洗禮。施洗約翰本身不是主角,施洗約翰本身是一個預備,是一個修直主道的人,好迎接主的來到。施洗約翰在曠野傳悔改的洗禮,曠野對以色列是充滿象徵性的意義。以色列人出埃及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故事,他們在曠野漂流的日子裡,才真正體會到作上帝百姓的經驗。

  曠野是一個悔改的地方,曠野也是一個生命更新的地方,也是上帝管教我們,安慰他的百姓,使我們可以與他建立關係的所在。許多的基督徒常常會想,這個時候是我的曠野時期,我們遇到一些艱難,我們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我們感覺好像上帝沒有為我開道路,我們感覺到有些悖逆、有些不情願,在這許多的曠野是在我們的生命經驗裡面,其實往往是上帝給我們的一些引導、管教、安慰和機會,與他重新建立關係的地方。

  施洗約翰來了,他傳悔改的洗禮。洗禮是象徵一個生命的更新,無論是在道德上或靈性上面,除去不好的,讓好的生命在我們的裡面,同時也是迎接上帝審判前的準備。悔改,在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改換心志,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turn around,是改變方向的意思,我願意改變修正我的想法,我願意改變我原本要走的方向,轉過來走上帝的方向。也就是說,在主要來之前,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改變成尊主為大的態度,我們願意讓上帝來帶領。在這裡也再一次的提醒我們,施洗約翰來傳悔改的洗,我們現在也照著當時約翰所傳的悔改的洗禮,像當時候的人悔改受洗,福音在當時就傳開了。

  每次看到弟兄姊妹接受洗禮時,其實再一次幫助我們思想,我們願意透過洗禮,成為悔改的記號,也意味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我們與天使、與上帝一同歡喜。也同時再一次提醒我們,悔改的心是否還在我們裡面。在待降節的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思想悔改,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要在上帝面前悔改?要再一次求上帝幫助我們更新。

  主耶穌在兩千年前出生,成為黑暗世界的光,絕望人當中的拯救,這是一個印記。不過聖誕的意義不是停留在這裡,更重要的是,上帝要再來,施洗約翰當時傳悔改的洗禮,預備主的道路,他做了,以至於許多人因此認識了上帝,照著上帝的話,我們需要回應上帝對我們愛的呼召。

 

4.待降節的反省與等候

    有如待嫁娘的心情與角色轉化,因為祂的到來,去迎接新的生活,回想當初進入教會的決心期待耶穌給我們人生更多的照明與引領這份動機還剩多少?

等候盼望宣揚主道在兩千年前小小拿撒勒小鎮的驚奇,這個平凡如此的小村姑和木匠,或是在聖殿工作的撒迦利亞,他們經歷了上帝,因為他們領受了,照著那個話,他們做了。我們是否願意向約瑟一樣,不要那麼快的拒絕,可以稍微停下來多一點點的思考,讓上帝對我們說話。我們願不願意像馬利亞一樣順服,重新再一次知道我是誰,我是主的使女、我是上帝的兒女,我願意領受。我們是不是願意學習像撒迦利亞(施洗約翰的爸爸),雖然我們也會懷疑,我們也會好像突然啞口無言,可是我們願意耐心等候,等候上帝的話是真實的,這個救恩是是實在的,我們用這樣來預備自己。

  在待降節中,也是我們為耶穌基督再臨的一個預備,不是只為我們自己,同時在我們等候盼望時,我們也為別人預備道路,我們需要被上帝差遣去傳福音。在我們讀了以賽亞書,我們聽見那兩個聲音之後呢?

  上帝繼續說出一個很大的宣告:「耶路撒冷啊,要登高山;報好消息!錫安哪,要大聲呼喊;報好消息!要大聲喊叫,不要害怕。告訴猶大的大小村鎮:他們的上帝就要來了!」(以賽亞書40:9)上帝在這裡說,要報好信息、要報好信息,而且要極力的傳揚,不要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