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信仰(使徒行傳二:16)
一點小信仰(使徒行傳二:16)
神職人員某些方面類似推銷員,第一天敲客戶的門,客戶說他不需要;第二天敲門,客戶說不要再讓我看到你;第三天敲門,客戶說你滾遠一點,一口口水吐在臉上,推銷員會說「一定是下雨了」,明天鐵定還會再來。
路易斯(Lewis)是一位猶太教的拉比,他對自己的信仰不是沒有懷疑過,當他四歲的女兒突然猝死,他簡直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會眾也想知道,面臨這樣突如其來的遭遇,拉比怎麼看,他還對上帝懷抱信心嗎?人們以為拉比會請長假,但拉比沒有。那個週五他就上台講道,他講著講著,講到自己剛死去的女兒,他引用經典,最後告訴大家,這麼美好的孩子,認識她四年,好過從來不曾認識她...
亨利.柯文頓(Patricia Hermann)是「手足守護會」的牧師。他作奸犯科,基督十戒他每一戒都犯,但最後卻成為牧師..以前的他,不但又偷又搶,更是吸毒和販毒。有好幾次差點要丟掉生命,他向主禱告,但是事情過後他又依然如故。有一次在緊要關頭,上帝救了他,於是他開始回轉,不但戒毒也遠離那些惡事。後來他成為牧師,一個月領三百美元的薪水。雖然跟以前相較,他的收入不成正比;但是他卻依然滿有愛心,讓街頭上的遊民有可以吃,有地方可以睡。只是他所待的教堂非常簡陋,不但屋頂有個大洞;連瓦斯公司也雪上加霜,在寒冷的冬天裡斷電,讓他們只能吹暖風扇。雖然環境如此的險惡,但是柯文頓牧師和會眾們卻仍然持守對上帝的信心,繼續仰望與等候。後來,米奇的慈善組織捐了塊大塑膠布,可以蓋住天花板的破洞。有人開始捐衣服、食物,還有金錢。雖然遊民們無法奉獻,但是這間教會的人數卻不斷地成長。
信仰究竟是什麼?是一堆的教條和規定,還是流於形式的儀式?我想是將信仰生活化,在平常的日子裏實踐信仰的真諦。信仰讓我們的信心成長,也讓我們看見了「希望」。「孩子剛生到世間,總把手握的緊緊的,為什麼呢?因為嬰兒不知道更好的辦法,他只想抓住所有的東西,他想要說:全世界都是我的。」「但是老年人去世的時候,他怎麼做?他把手攤開。為什麼?因為他學會了這一課。」哪一課?他張開空空的手。「我們什麼也帶不走」
信心就在於行動之中。看一個人,要看的是他做了什麼,而不僅是他相信了什麼。我們都是彼此生活的一部份。如果有人即將失足,別人可以拉住他。這就是團契生活的重要觀念。若是今天你失去工作了,若能有一個為上帝工作的人坐在你家餐桌旁鼓勵你,那該多好?不是嗎?
「有那麼多人假籍上帝之名發動戰爭。」人之間的種族、地位不是神所區分的,是人喜歡透過上帝之名在行自我傲慢之實,很多所謂的憂鬱症其實是不滿足,人喜歡把標準設到不可能達成的高度,或者希冀不勞而獲,內在與現實的矛盾把自己逼瘋。但藥丸改變不了結構上的根本問題。渴求不可能擁有的東西,在鏡子裡找尋自我的價值,兜攬了一件又一件的工作卻仍然不明白為什麼沒有滿足感…。其實幸福的秘訣在於要滿足,要感恩,為你所擁有的一切,為你獲得的愛,為上帝給你的一切,覺得感恩。
路易斯拉比講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個無神論的醫生,失去了自己的弟弟。他前往安慰這位醫生,結果醫生說:「我嫉妒你!」「你為什麼要嫉妒我?!」拉比對醫生的反應感到奇怪。「因為如果你失去你愛的人,可以咀咒上帝,你可以咆哮。你可以怪罪他。你可以要求知道原因。但我不相信上帝,我是個醫生,卻救不了自己的弟弟!」他含著淚水。「我能怪誰?!」他一再重復著。「沒有上帝,我只能怪我自己。」
其實,一個人真正重要的,不是選擇「哪一個」宗教,而是選擇一個「信仰」(它所意含的生命)。
(擷取:一點小信仰 米奇.艾爾邦著大塊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