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8 21:09:49加恩教會
撇下的功課
「撇下」的功課
更深親近神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撇下一切的,所謂的一切不僅僅含只資財、能力外在所看的見、摸得到的具體事務或是力量,還包括內心的慾望、企圖、野心、私慾,試想當年亞伯拉罕在一百歲時,喜獲麟兒,以人之常情來看有誰會怪這位長者給太多的焦點在這位獨子的身上呢?只有神,忌妒!甚至還要奪去孩童的生命,以此喚回亞伯拉罕專注的愛,神!總是厭惡偶像,那怕偶像就是自己最親愛的家人,神總是有辦法把優先秩序調整好。
彼得、約翰撇下漁網跟隨主,耶穌說他們將得人如魚,而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他們的生命被改變,這個改變在使徒行傳中是逐漸卻看得到的,被神所用的人往往都先要拿到「撇下」學校的畢業證書,所修的課程是撇下神不喜悅的習慣、風俗、文化、動作、思想,這些都得徹底的面對神火爐中的熬煉,就拿性格來說,主確實會保留下我們的個人風格,但是在這保留與撇下之間,決定權就是主,在當中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好像被痛苦煉淨了。
不管是甚麼往往抓的越緊,要撇下就是困難,總之也只有割捨的過程,才會知道那件事或是人在潛意識裡自己握得多緊,撇下自尊、撇下個性、撇下熟悉的環境,從一個熟悉的地方或是方式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方式或是地方,「撇下」是一種決心,當亞伯拉罕被呼召:「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去」(創十二:1)的時候,神是要他切斷所有的外源,包含舊有的生活基礎、家族的根、骨肉之情..,撇下是沒有注射麻醉藥的開刀,需要過人的忍耐與傻勁。
彼得、約翰以及所有的門徒,撇下數十年謀生的習慣方式,去從事一種完全與他們能力或是才幹所不相及的工作,生活變得更不保障,從海上捕撈到陸地上傳道南轅北轍的模式,他們的個性與能耐磨到主點頭開始使用為止,其中的哭泣、憤怒、灰心、放棄,若不是復活主的顯現,面對往後日子,那種被人拒絕、忍受迫害的苦境,他們又何德何能呢?撇下,對那些使徒是很大的抉擇,抉擇也象徵著他們對於所跟隨者的信心。
每次撇下的考驗越大,後面相繼的盼望就越大,撇下的東西越多,撇下者懷著得到報償的期待也多,撇下舊的習慣,期待得到新的習慣,撇下富裕的物質生活,期待得到天上的財富,因此,撇下必須行在信心之路上才得以發生,撇下必須相信有更好的在後面,任何一次的撇下都是一次的醒悟與決心,放下執著、放下自我、放下捨不得,放下所有該放下的….撇下很好說,卻不好作。
亞伯拉罕並不知道撇下之後,何去何從?一但撇下比自己生命更寶貴的兒子,亞伯拉罕的生命還會有甚麼快樂與滿足?所有的門徒決定跟隨耶穌,撇下一切所有,過著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的生活,更困窘的還是耶穌打破傳統、親近受隔離的人種、挑戰律法主義,因此門徒跟隨耶穌就得接受耶穌一切的行為與價值觀,要接受就得先要打破或是內心要先願意撇下:自我成見、教條規範、人的評語。
如果只是丟棄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那就不叫撇下,撇下會痛、會猶豫、會掙扎,然而撇下卻也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撇下自己的利益將優先權讓出去、撇下自己的自尊任人嘲諷、撇下自己的生命去救一個不相干的人…,有許多的撇下不斷的在發生,撇下的價值回報在上帝的評價裡,在世人的眼裡,撇下是不可思議的事,也是傻瓜才會作的事,但是在上帝的國度裡,撇下是每個基督徒迅速成長的原因之一,也因為有撇下才有獲得。
瓶子的水若不被倒空,裡面就裝不下更貴重的油,我們的生命有太多的雜物充塞著,那些雜物讓我們聽不到、摸不著神的心意,撇下是神的命令,更是不同階段生命的歷練過程,撇下後的釋然只有撇下的人才能夠體會,如果亞伯拉罕拒絕獻子,神當然也可以來硬的:生病、意外、戰爭,但是上帝要亞伯拉罕心甘情願的撇下,然而亞伯拉罕的順服祝福了自己以及他的後代,更成為後人所譽的信心之父。
故此,撇下更高的境界,不是因為要獲得甚麼,而是單純的跟著神的心意來走,只為了回饋上帝選召之恩,所以撇下。
更深親近神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撇下一切的,所謂的一切不僅僅含只資財、能力外在所看的見、摸得到的具體事務或是力量,還包括內心的慾望、企圖、野心、私慾,試想當年亞伯拉罕在一百歲時,喜獲麟兒,以人之常情來看有誰會怪這位長者給太多的焦點在這位獨子的身上呢?只有神,忌妒!甚至還要奪去孩童的生命,以此喚回亞伯拉罕專注的愛,神!總是厭惡偶像,那怕偶像就是自己最親愛的家人,神總是有辦法把優先秩序調整好。
彼得、約翰撇下漁網跟隨主,耶穌說他們將得人如魚,而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他們的生命被改變,這個改變在使徒行傳中是逐漸卻看得到的,被神所用的人往往都先要拿到「撇下」學校的畢業證書,所修的課程是撇下神不喜悅的習慣、風俗、文化、動作、思想,這些都得徹底的面對神火爐中的熬煉,就拿性格來說,主確實會保留下我們的個人風格,但是在這保留與撇下之間,決定權就是主,在當中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好像被痛苦煉淨了。
不管是甚麼往往抓的越緊,要撇下就是困難,總之也只有割捨的過程,才會知道那件事或是人在潛意識裡自己握得多緊,撇下自尊、撇下個性、撇下熟悉的環境,從一個熟悉的地方或是方式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方式或是地方,「撇下」是一種決心,當亞伯拉罕被呼召:「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去」(創十二:1)的時候,神是要他切斷所有的外源,包含舊有的生活基礎、家族的根、骨肉之情..,撇下是沒有注射麻醉藥的開刀,需要過人的忍耐與傻勁。
彼得、約翰以及所有的門徒,撇下數十年謀生的習慣方式,去從事一種完全與他們能力或是才幹所不相及的工作,生活變得更不保障,從海上捕撈到陸地上傳道南轅北轍的模式,他們的個性與能耐磨到主點頭開始使用為止,其中的哭泣、憤怒、灰心、放棄,若不是復活主的顯現,面對往後日子,那種被人拒絕、忍受迫害的苦境,他們又何德何能呢?撇下,對那些使徒是很大的抉擇,抉擇也象徵著他們對於所跟隨者的信心。
每次撇下的考驗越大,後面相繼的盼望就越大,撇下的東西越多,撇下者懷著得到報償的期待也多,撇下舊的習慣,期待得到新的習慣,撇下富裕的物質生活,期待得到天上的財富,因此,撇下必須行在信心之路上才得以發生,撇下必須相信有更好的在後面,任何一次的撇下都是一次的醒悟與決心,放下執著、放下自我、放下捨不得,放下所有該放下的….撇下很好說,卻不好作。
亞伯拉罕並不知道撇下之後,何去何從?一但撇下比自己生命更寶貴的兒子,亞伯拉罕的生命還會有甚麼快樂與滿足?所有的門徒決定跟隨耶穌,撇下一切所有,過著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的生活,更困窘的還是耶穌打破傳統、親近受隔離的人種、挑戰律法主義,因此門徒跟隨耶穌就得接受耶穌一切的行為與價值觀,要接受就得先要打破或是內心要先願意撇下:自我成見、教條規範、人的評語。
如果只是丟棄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那就不叫撇下,撇下會痛、會猶豫、會掙扎,然而撇下卻也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撇下自己的利益將優先權讓出去、撇下自己的自尊任人嘲諷、撇下自己的生命去救一個不相干的人…,有許多的撇下不斷的在發生,撇下的價值回報在上帝的評價裡,在世人的眼裡,撇下是不可思議的事,也是傻瓜才會作的事,但是在上帝的國度裡,撇下是每個基督徒迅速成長的原因之一,也因為有撇下才有獲得。
瓶子的水若不被倒空,裡面就裝不下更貴重的油,我們的生命有太多的雜物充塞著,那些雜物讓我們聽不到、摸不著神的心意,撇下是神的命令,更是不同階段生命的歷練過程,撇下後的釋然只有撇下的人才能夠體會,如果亞伯拉罕拒絕獻子,神當然也可以來硬的:生病、意外、戰爭,但是上帝要亞伯拉罕心甘情願的撇下,然而亞伯拉罕的順服祝福了自己以及他的後代,更成為後人所譽的信心之父。
故此,撇下更高的境界,不是因為要獲得甚麼,而是單純的跟著神的心意來走,只為了回饋上帝選召之恩,所以撇下。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