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31 18:09:39誰不是蜉蝣

《盲井》、《香火》︰甚麼都缺,最缺的是人性

中國社會發展急遽的後遺症屢屢被國內導演以深刻的省思態度反映於電影中。不論是《盲井》還是《香火》,描寫的都是人性被泯滅的過程。看過《盲井》的應該都不會忘記當中的一句對白︰「中國甚麼都缺,就是不缺人」,最缺的卻是沒有市場價值的人性吧。

擅拍紀錄片的導演李揚以懸疑又寫實的手法把《盲井》的故事說得怵目驚心︰甫開首,兩名礦工的胞兄弟因礦井下陷被埋在封閉的礦井裏身亡,兩人呼天搶地爭取賠償,觀眾還來不及嘆息難過,隨即發現兩人原來是走遍全國的職業騙子,誘騙他人以親屬名義在非法礦場工作,於礦井內將無辜者加害後騙取礦場發放的撫恤金遠走。鏡頭一轉,他們又發現了一名從鄉村出城急於尋找工作的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的他一下子便聽信了他們的謊話,與兩名騙子以叔姪相稱起程到礦場工作。

年輕人因家裏沒錢而放棄唸書外出工作,但他仍然隨身帶著書本温習,希望將來再有機會上學唸書。扮演他叔叔的騙子想起當年失學的自己,尚且剩餘丁點良心的他竟然與這名「時日無多」的姪子產生了微妙感情,一度懷疑他失蹤的父親就是他們曾經加害的眾多無辜者之一,甚至體察「姪子」對性的好奇而自掏腰包讓他嫖妓……。

看到這裏,觀眾大概都會希望這名彷彿良知未泯的騙子放過年輕人,可是導演卻給了觀眾一個出奇不意的結局︰年輕人在暗黑的礦井中反擊,因此取得了一大筆撫恤金。

深入國內多個非法礦場拍攝的李揚謂,國內現時擁有上千個非法經營的礦場,礦井的設施都未能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礦場主管以上賄的方式取得批文。礦工在沒有安全保障下以原始工具挖掘,一旦發生傷亡意外,主管便寧願以撫恤金作「掩口費」,藉此打發他們的親人離開。

觀眾就是這樣目擊一個純潔的靈魂在邪惡社會一步一步淪落的急速過程,實在令人沒有勇氣想像這樣一個年輕人將會如何生活下去。中國當代社會向錢看的現狀將人性無止境泯滅和對道德價值的摧殘實已達致令人心寒的地步。靈魂被蠶蝕至空洞,人性跡近瘋狂。

《香火》也是關於另一個單純的靈魂未能抵御金錢誘惑的悲哀。年輕和尚是山西某鄉鎮一座小廟宇的住持,因為佛像日久失修而被迫到處籌錢重修。他到了城市,首先找到政府單位的宗斆科和文物科,可是一幢位於小鎮的破落廟宇又會有誰理會?要求被拒後,他在城市中的奇遇接踵而至,包括因化緣而被捕,繼後遇上願意捐獻而藉此積德的妓女、協助陌生人騙取女友信任下嫁、高價以街邊購得的小佛像售予久病求醫的人等等。

來自山西的導演寧浩把此地拍得破破爛欄,寫實的鏡頭隨著和尚四處奔走,可它的主角卻屢有奇遇,木訥誠實且不懂世情的小和尚從窮困的鄉村出發,迷失於城市光怪陸離的世態,最後竟以神棍的姿態把錢騙到手。

在表面奉行共產主義,內裏卻以市場價值衡量一切的國度,對傳統道德價值全面性的顛覆可謂鉅細無遺,宗教人士只能以自生自滅的姿態刻苦經營,出家人徘徊在精神與物質生活間不得要領。最後,錢是到手了,可是就連個人的宗教道德操守也喪失殆盡。

最後一幕,《盲井》中扮演「姪子」的年輕人拿了一筆錢,站於焚化爐邊等待;《香火》的年輕和尚發現自己的一場奔波只是徒勞。兩個迷失的年輕人,呆著一副茫然若失的表情凝望陰霾密佈的天空。

在近年這些國內電影中呈現迷失於物欲貪念的靈魂,或許都統統都能與我們自身相互對照。我們將之稱為人性的墮落,我們或許下墜的慢一點,他們或許下墜的快一點,其實都是一樣的。

《香火》將於今年9月於香港藝術中心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