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7 13:05:00cusak

這年 真快 也怪


雖然他們才剛發了精選加新曲頹美輯(Singles)、雖然他們承諾仍會做完巡迴,官網上卻已公布解散消息,並且留下一句:來生再見(See You Next Life)!曾經因地震取消來台,終在今年初於台大體育館熱鬧登台的麂皮Suede,居然就這樣告別了。(本文登出時,他們又宣佈要發新唱片.....)


在今年宣佈解散的還有Zwan—前Smashing Pumpkin怪胎Billy Corgan的新團—年初才發行首張專輯,班底堅強、專輯亦頗有聽頭,怎料年底不到就拆夥。

若要說今年的大趨勢,恐怕全都是這般的驚嚇佔據。除了叫人措手不及的解散,意外且一連串的歌手身亡的消息更讓人心折:Stereolab的主唱之一Mary Hansen車禍逝世、Warren Zevon終不敵肺癌、Johnny Cash因糖尿病併發呼吸衰竭與世長辭、羅勃帕瑪(Robert Palmer)心臟病發過世、Matthew Jay自七樓墜落不治、Elliott Smith自殺…

如果十年後回頭看2003年,恐怕少不了天災人禍的印象。光是蠻橫開打的戰爭跟突襲亞洲的Sars就足以搞亂大局,人心惶然,娛樂業蕭條,然而不到一年間竟還失去這多人,情勢更形沉重。

請容本文私心為這些人默哀兩行空白。


前The Nirvana貝斯手、近年改組The Eye's Adrift的Krist日前宣佈要退出音樂圈"As Far As The Music Industry Goes,I Quit。"他表示看音樂雜誌、聽電台或看電視時,都會覺得自己簡直像個外星人。

這感想,自然非Krist獨有。當我輩面對英美兩地Pop Idol選秀會的熱潮,從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人氣男女頻頻創下首週銷售紀錄,及音樂頻道頒獎典禮變成時尚噱頭大對決(而且幾乎處處可見Justin Timberlake,並與Flaming Lips同台演出…)時,便明白這個工業真的只管生產明星,跟創作已無關係。嘻哈稱霸的態勢不減,從Beyonce到Outkast盡數包辦Billboard專輯榜前十名到跨海攻下英國榜,沒聽見誰說American Invasion,英國佬全力吹捧的嘻哈/Garage新救世主Dizzee Rascal(甚至打敗Radiohead等對手,成為Mercury Music Prize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原來還不敵一組Black Eyed Peas。後者與Justin聯手的單曲”Where is the Love?”成為本世紀英國單曲榜上第一首蟬連冠軍超過5週的作品。與Dido順利打破”困難的第二張”魔咒,再度狂賣的新專輯[Life For Rent]並列年度驚奇。有幾組一出道便掌聲不斷的搖滾寵兒,也都於今年發表了第二張專輯。一般公認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與The Coral持平、The Cooper Temple Clause、Elbow大躍進,Starsailor則證明了(某幾個傳媒如NME)”溺愛之,適足以害之”一說。

若以Linkin Park與Limp Bizkit這兩大代表來觀察Nu-Metal,此類型今年顯得後繼無力。反倒是The Darkness連拿了全英五週專輯榜冠軍,說不定啟動八十年代重金屬的回歸(順便可以將八十復古得更完整一點)。Electroclash的餘火延燒至今,似乎不太有人再有興趣加油添薪。不過Ladytron及Zoot Woman都成功發展出類型之外的強烈性格,而故作神秘的雙人女子組Client果然波瀾不驚,沒消沒息。同樣還溫著的Garage Punk Revival,先有The White Stripes跨海奪冠,年底本應換The Strokes接棒,卻被Dido攔阻屈居亞軍。一票幾乎全與紐約有關的團與風潮將這城市再度拱上搖滾版圖(如昔日的曼徹斯特與西雅圖),所幸並沒讓所有人一起失去理智,Yeah Yeah Yeahs的吉他手Nick Zinner便在訪問中表露出這場景的過熱與空洞。然英國媒體近來對美洲土產的熱愛不僅於此,還表現在Kings Of Leon、My Morning Jacket等草根味濃厚的樂團身上。

曾有幾年法國的出品佔據了好些電音人口的耳朵。沒了Air、Daft Punk,今年倒是出現了Avril及Colder等傑青。然而風格互異,各自發光,匯不成流派。當下電音舞國創意衰退—Basement Jaxx 、Massive Attack與UNKLE的新作無一能再現當年盛況;Aphex Twin 與Plaid整理歷年作嫁混音一次出清;Chemical Brothers、Primal Scream與Underworld有志一同推出精選加混音,接班而起的Audio Bullys、Plump DJs欠缺大團氣燄;Junkie XL與Richard X先後發表網羅各界好漢的野心大作,翻遍各家合輯卻找不出幾首國歌級金曲;再之大型舞廳紛紛偃旗息鼓(同業雜誌也面臨銷售下滑的窘局,繼去年底Ministry收掉後,Muzik近期也宣佈停刊),多年前那”唱盤銷量超越吉他”的舞國世代宣言如今變得諷刺,從粗糙的獨立搖滾跨界的The Rapture於是成為左右逢源的新寵。Jacuqes Lu Cont、Fc Kuhuna等在DJ Mix裡出奇招,可惜DJ雜誌號稱投票率破新高所選出的2003世界百大DJ名單,其品味之保守又不免讓人不知如何期待未來。反倒是台北舞場意外興旺,9月之後紛至包括Nick Warren、Laurent Garnier等的國際級陣容與即將開幕的MOS,希望別是曇花一現。Neo-Soul薪火今年傳到幾位優異的男聲如Dwele、Donnie嘴裡,熱度與前些年的Divas不成比例。

獨立廠牌仍然有其活水源頭的意義。繼前述的The Rapture與Yeah Yeah Yeahs後,Stellastarr與The Stills初試啼聲便被主流體系簽走。風雲再起的Rough Trade今年帶來諸如British Sea Power與The Hidden Cameras(其實The Strokes也算);老字號的Sub Pop繼續有Constantines、Postal Service與The Shins等,張張精彩!本地的獨立代理商從馬雅、節點、小白兔、風和日麗、默契音樂到前衛花園也都為市場積極拓寬英美主流之外的觀點與聽覺,並且讓蘇格蘭的Mogwai、冰島的Sigur Ros與西班牙的Migala等團產生商業價值。要命的是曾經我輩景仰且依賴的獨立搖滾來源之一CMJ竟於3月傳出收取唱片公司費用”修改”榜單的醜聞,不禁嘆道也許後千禧年最大的感傷,未必是傳奇的難產而是神話的滅絕。


十件大事
1.
1月Cat Power來台 / 3月 DJ Shadow來台 / 4月Beastie Boys來台 / 10月Craig David來台/11月Mogwai來台
2.
BMG和Sony合併。接下來可能是華納與EMI。
3.
受詛咒的一年,搖滾老中青紛凋零。
4.
蘋果4月推出網上音樂服務iTunes。Napster復出。
5.
獨立搖滾代表媒體之一CMJ傳出榜單動手腳。
6.
英國電音舞圈衰退。
7.
環球唱片宣佈北美CD降價。
8.
進口唱片連鎖Tower年底撤軍、Fnac轉賣給新光三越。
9.
Pop Idol工廠製品在英美大賣,台灣也買單。
10.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被當成恐怖份子詢問三小時後放人。

(原載於誠品好讀,此為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