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6 06:59:15炮彈之神

二戰後的澳大利亞輕武器發展史

  1960年代前:大雜燴

  直到澳大利亞被捲入二戰的漩渦時,無論是在北非沙漠與德國人和義大利人作戰,還是在西太平洋抗擊日本人,他們似乎才尷尬地發現,澳軍裝備的武器機幾乎是清一色陳舊的英制武器。在澳大利亞參戰前期,澳軍似乎對空降部隊和突擊隊的作用並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準備。到了1944年,伴隨著戰事戲劇性地逆轉,澳軍在一夜之間倉促成立了空降營,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中,澳軍發現自己裝備的武器在特种行動和叢林作戰中已經嚴重地拖了後腿,特別是短彈倉型的李‧恩菲爾德No.1 MKIII步槍和李‧恩菲爾德No.4步槍。這兩種槍在早期的歐洲塹壕戰中深得士兵喜愛,但是其沉重的槍身卻令空降部隊和叢林偵察分隊大傷腦筋:他們需要輕型的、最好能實施連發射擊的更大威力的武器。于是澳大利亞政府火速生產了兩种新型武器:澳司登(Austen,澳大利亞製司登衝鋒槍的英文縮寫)Mark I衝鋒槍和歐文(Owen)Mark I衝鋒槍。這兩種槍都使用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上圖為司登MK II衝鋒槍。下圖為司登MK II(S)消聲衝鋒槍


  澳司登衝鋒槍是英國著名的司登沖鋒槍的仿製型,英國政府在1941年向澳大利亞提供了司登衝鋒槍的生產設備、設計圖紙以及工藝流程等資料。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澳軍並沒有單純地仿製司登衝鋒槍,而是在保持原槍基本結構的情況下做了一些修改,比如參照了德國MP40衝鋒槍的折疊型槍托、複進簧以及擊針部件的設計。該槍由澳大利亞壓鑄件有限公司(Diecaster Ltd.)生產,從1942年6月至1945年,大約批量生產了20000餘支。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最後兩年,壓鑄件有限公司和W.T.卡米克爾贏得了軍隊的信賴。該槍于1941年交付部隊使用,到1944年9月大約生產了 45000支。為了延長其使用壽命,還有多種改進型號陸續推出,使得歐文衝鋒槍一直在澳軍服役到1960年代。除了澳大利亞軍隊外,英軍于1950年代在馬來西亞鎮壓叛亂的行動中也使用了歐文衝鋒槍。實踐証明,這種外形粗獷、動作可靠的自由槍机式自動武器,其性能甚至優于湯姆遜和司登衝鋒槍。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的輕武器裝備並沒有多少改變。在朝鮮戰場,澳軍的步兵武器是二戰遺留下來的0.303英寸(7.7mm)李‧恩菲爾德步槍,在整個聯軍中,只有澳軍還在裝備老式旋轉後拉式槍机步槍。所以到了1955年,當在馬來西亞的澳軍換裝英制FN FAL新式步槍時,他們非常興奮。同時澳軍還獲得了美軍轉讓的部分M1卡賓槍、M870雷明頓霰彈槍等武器裝備。而在澳軍所裝備的輕武器中,自己設計生產的就僅有“德高望重”的歐文衝鋒槍了。

  上圖為F1衝鋒槍。中圖為李‧恩菲爾德No.5步槍。下圖為歐文衝鋒槍。


  早在二戰後期,澳軍就開始選擇更合適的武器以適應東南亞地區的叢林作戰。英國人受到美國M1卡賓槍的啟發,1943年也設計出縮短槍管長度、減輕全槍質量的李‧恩菲爾德No.5步槍,但該槍的性能並不如其外形一般優秀,由于槍管較短又發射大威力槍彈,射擊時的後坐力很大,表尺也需經常調整,此外還有一些別的小問題。英國在1947年就停止生產該槍了,但澳軍還是相中了它,並美其名曰“叢林卡賓槍”。同樣,“叢林卡賓槍”也伴隨了澳軍在馬來西亞的軍事行動。

  以上基本就是澳大利亞在1960年代以前的輕武器裝備情況,簡要的評價就是:大雜燴。
上圖為FN MAG通用机槍。下圖為M60通用机槍


  1960~1980年代:趨於統一

  1962年,澳軍正式列裝了7.62×51mm的L1A1半自動步槍以取代FN FAL以及其他老式英制步槍。L1A1是FN FAL的改進型,在獲得英方生產許可証後,澳大利亞在Lighgow輕武器製造廠建立了生產線,從此澳軍的制式步槍開始統一。L1A1半自動步槍全槍質量5. 43kg,全槍長1136mm,對有些身材稍小的澳軍士兵而言,這支槍簡直就是龐然大物。于是澳大利亞自己推出了質量更輕,縮短了全槍長的L1A1 F1,但據推測,該槍其實是專門研製的出口型號,供巴布亞新幾內亞(位于太平洋上澳大利亞的北面)的國防軍使用。L1A1 F1步槍裝有消焰及制退功能的膛口裝置,槍管與全槍長均較L1A1短。澳大利亞特別空勤隊(SAS) 裝備了一些L1A1 F1,因為它比L1A1更適合叢林地作戰。

  面對日益高漲的要求提高班組火力的呼聲,L1A1步槍的全自動型號── L2A1也應運而生。L2A1自動步槍採用30發彈匣供彈,重槍管,帶有兩腳架,全槍質量為6.79kg。同時澳軍又從槍庫中請出二戰中飽經考驗的布倫輕机槍,將其供彈机构改進為可採用7.62×51mm 槍彈,從而使其再次煥發青春繼續服役,改進的布倫輕机槍被命名為 L4A4。L4A4推出後,由于尺寸、質量都較大,火力持續性不好(30發彈匣供彈)等原因而受到質疑。隨後,澳軍又採用了FN MAG通用机槍,並命名為L7A1,然而彈帶供彈的L7A1還是不能完全讓澳軍滿意。幾經周折,終于在1960年代末裝備美國的M60通用机槍,算是塵埃落定。

  在列裝L1A1半自動步槍的同時,歐文衝鋒槍退出了裝備行列。澳大利亞軍械部根據部隊使用歐文衝鋒槍的經驗,提出要研製一種性能可靠、結構簡單、使用安全、易于大批量生產的輕型衝鋒槍。1962年該槍研製成功,裝備澳軍時被命名為X3式衝鋒槍,後改為F1式衝鋒槍。該槍由lighgow輕武器製造廠生產,保留了歐文衝鋒槍的优點,大量採用沖壓件,簡化了机構。F1衝鋒槍身上有很多英制斯特林衝鋒槍的特徵,採用自由槍机式自動原理,發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理論射速達600發/分。盡管F1衝鋒槍在後來的越南叢林戰中表現卓越,但這支外形和內在質量都強過歐文衝鋒槍的武器卻沒能獲得士兵更多的寵愛,隨著澳軍開始獲得美制M16A1步槍,F1衝鋒槍迅速被撤換到民兵、預備役以及警察隊伍中。至此,軍隊中惟一 9mm口徑的武器就是FN大威力手槍了(澳軍稱L9A1自動手槍)。

  上圖為李‧恩菲爾德No.1 Mk III步槍。中圖為L42A1狙擊步槍。下圖為帕克‧黑爾M82型狙擊步槍。


  1962年對澳大利亞而言事件不斷,年初剛完成武器換裝,年底就遇上突發事件。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Sukarno,印度尼西亞政治家,領導該國從荷蘭的統治下取得了獨立(1949年),是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1949~1966年),後在一次軍事政變中被免職〕在12月宣布武裝對抗在婆羅洲的英國政府。武裝衝突一直持續到1966年。這是一場鮮有報導的戰爭,英國軍隊和澳大利亞SAS特种部隊在1965年組成聯合部隊共同對付印尼軍隊。SAS特种部隊先是空降到新加坡,然後匆忙補充了大批美式裝備:M18A1克萊莫地雷(claymore mine,一種鏡片狀、埋于地下的殺傷性地雷)、M26手榴彈、AR15步槍(美國向英國提供的援助)、C-128無線電設備,此外還有英軍的叢林作戰服。就這樣,SAS身著英軍服裝,手持美軍裝備,目的就是想迷惑印尼人,防止在行動中被識別從而暴露身份。一直到1966年蘇哈托(Suharto)發動政變從蘇加諾手中奪取了政權,和平的曙光才慢慢降臨。

  然而剛從印尼的混亂局面中撤出,澳軍又被盟友美國召喚到越戰中來。美國人雖然很快就把M60机槍、M79/M203榴彈發射器、M16/M16A1步槍提供給澳軍,但是澳軍在自己的“越戰顧問”的堅持下,還是盡量使用自家的L1A1半自動步槍。盡管M16步槍在便攜性、火力持續性等各方面都优于L1A1半自動步槍,但澳軍直到1973 年快退出越戰時才開始增加M16的使用數量。澳大利亞基本沒有自己研製的狙擊步槍,所以在狙擊武器的裝備上一直緊隨英軍的步伐。澳軍最早裝備的狙擊步槍是二戰中在歐洲及太平洋戰場都被廣泛使用的李‧恩菲爾德No.1 Mk III步槍,配用澳大利亞的1918型瞄準鏡。該槍後來被No.4 Mark1(T)狙擊步槍所替代。No.4 Mark 1(T)狙擊步槍配用Mk.1木質貼腮板、No.32 Mk3型瞄准鏡,該槍被認為是當時澳大利亞最好的狙擊步槍。後來該槍又經英國人改進,發射7.62×51mm槍彈,依舊採用老式No.32 Mk3型瞄準鏡,新槍被命名為L42A1狙擊步槍。L42A1作為英國最後一支在役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服役到1970年代,才被帕克‧黑爾M82型狙擊步槍所替代。澳軍也裝備了帕克‧黑爾M82型狙擊步槍,並為其配用了ZF69型瞄準鏡。此外,SAS特种部隊還採用了德國的HK PSG1型狙擊步槍。

MP5系列衝鋒槍已經成為特种部隊的標準配置


  1982年,澳軍裝備的帕克‧黑爾M82 型狙擊步槍被最新的AW-F(又稱SR98)狙擊步槍所替代。AW-F發射 7.62×51mm槍彈,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机,增強尼龍槍托,槍托可折疊且托底板厚度可調。除了標配的斯密特‧本德(Schmidt Bender)3~12×50mm變倍瞄準鏡外,還裝有M1913皮卡汀尼導軌以選用其他光學瞄準鏡。澳軍近期打算裝備大口徑壓制型狙擊步槍(12.7mm口徑),巴雷特公司的M82A1有望入選。

  1990年代:步入現代裝備

  澳軍裝備真正的突變,應該是在1990年代以後。就像1960年代澳軍第一次大換裝代表一個時代的來臨,第二次大換裝則意味著澳大利亞的輕武器裝備真正走向現代化。這次澳軍選擇的是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的AUG槍族。AUG槍族包含標準步槍、短突擊步槍以及輕机槍,最早于1979年裝備奧地利軍隊以及愛爾蘭、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國家。澳大利亞軍方在對AUG經過嚴格的考核之後, 1985年引進了生產線開始批量生產,早期的合同允許澳大利亞生產8 5000支AUG系列。AUG步槍在澳大利亞被命名為F88,後奧地利原型AUG步槍相比,主要是膛口消焰器做了改進,以適用于叢林作戰。F88步槍系列包含3個型號,分別是F88標準型步槍、F88-C短突擊型步槍以及F88-S步槍。F88-S取消了固定瞄準鏡,換用帶導軌的提把,以便于安裝AN/PVS-4夜視儀以及其他光學瞄準鏡。澳軍的新裝備最早是在索馬里行動中公開亮相的,可惜在隊伍巡邏時卻發生了由于槍支意外走火而造成誤傷的事故。

澳大利亞部隊裝備的比利時米尼米輕机槍


  斯太爾公司還有兩種衝鋒槍,一種是9mm口徑的AUG衝鋒槍,另一種就是在MPi69衝鋒槍基礎上改進的9mm口徑TMP戰術衝鋒槍。澳軍已經打算為特种部隊在其中選取一款以取代老式的L34A1衝鋒槍。SAS特种部隊選擇了德國HK公司的MP5SD3、MP5A3以及MP5K沖鋒槍用于反恐行動,此外還有少量的意大澳軍選用的机槍為比利時的米尼米輕机槍,在澳大利亞被命名為F89机槍。米尼米机槍以可靠的性能而著稱,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机回轉式閉鎖机构,其獨特之處在于雙供彈系統,無需任何改造即可使用M16的彈匣或彈鏈。F89 机槍替代了L2A1、L4A4、M60机槍以及部分MAG机槍。最新的F89型號為 F89A1-LSW,是美軍M249 SAW的仿製型,改善了供彈系統的可靠性。F89机槍目前裝配的是用于近戰的1.5倍光學瞄準鏡,澳計劃增加皮卡汀尼導軌以安裝4倍率的瞄準鏡對付400m以外的目標,同時也可以安裝AN/PVS-4夜視儀用于夜戰。與陸軍不同的是,由于特种部隊所執行的特殊任務有特殊的要求,SAS特种部隊依舊繼續使用L1A1半自動步槍、M16 系列步槍以及MAG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