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11:29:25慕松

客家料理隨筆152-在地魚鮕鮘篇

 對不起! PO圖半小時無法掛上呈現!~

照片-鮕鮘與料理-[網摘]。




        『客家料理隨筆152-在地魚鮕鮘篇』

 

  高中時期由於娛樂少,遇上放假抓魚水獵就成為我們消遣的要項之一。這日天邊黑雲矮罩,空氣中充滿著水氣,這是大雨將要來臨的前奏。在田裡菜圃中工作的農人,紛紛收拾工具準備回家躲雨。說時遲那時快!一道閃亮的電閃掠過曠地,緊接著響亮的雷聲跟蹤而至。霹靂匡啷雷聲響徹雲霄,看樣子今天的西北雨來勢洶洶。我趕緊將院子裡的衣服收好,然後拿起釣竿與釣餌,兄弟三人身穿雨衣,頭戴斗笠,快步走到排水溝轉角處,準備享受聽雨釣魚之樂趣。

 

  鄉村老前輩傳承下來的經驗,凡是大雨來臨前,正是釣魚的好時機。請問長老原因何在?他們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依我長年累積之經驗,發覺大雨來臨前,水中之氧氣缺乏,所以,魚兒頻頻探頭出水。這是我個人想當然爾的說法,但是在雨前垂釣的中魚機會比平常大,這是不爭之實。您看看!甫剛投餌下水的老三,他的浮標已被拖往水窟中心。

 

  我家老三感覺性特高,一見水面有所動靜,於是用力拽起釣線,一條吳郭魚上鉤出水騰躍著。老三將魚線往裡拉,然後輕鬆的將魚鉤脫下,並將魚兒放入水桶內。再理一下釣線換上新餌,拋線入水不到兩分鐘,浮標再度上下拽動。老三興奮的拉線起來,這回上鈎的是一條大鮕鮘。這種魚兒客家話叫做「陽公仔」。此魚貪吃兇猛生命力強,無水乾燥之時它能夠過活多日不死。

 

  有次我養數條在水缸內,一條跳出缸外許久,表皮之水份早已乾燥,可是老二伸手抓它之時,它的掙扎力道還蠻大咧。因為牠尾部有圓圈很像眼睛,所以,我家老二老三就將牠取名叫「神眼魚」。我問為何給牠這個名字?他們只是雙手一攤,並未給我答案。從前鄉下孩子單純,因此許多莫名其妙之事經常發生。時至今日,鄉下許多動植物都會有著古怪的名字。

 

  接下來我與老二也各釣上多條土虱與鮕鮘,三人心情愉快,大雨傾盆落下來我們也都不在乎。一小時後收線回家,水桶內已有十多條鮕鮘,以及好幾條土虱和吳郭魚。今天的豐收令人愉快,晚上又有藥燉鮕鮘可享受啦。早年物質缺乏,偶有藥燉鮕鮘補補身子也是不錯的。釣具收拾好雨也停了,魚多由我來提,二弟三弟拿著釣具跟在後頭走。一路三人嘻嘻哈哈的,老三竟然哼起輕快的歌曲咧。

 

  從前江子翠的排水溝或水窟仔內,到處都可以捕捉到鮕鮘。鄉下人視牠為「草賤」的魚類,可是我們喜歡牠。因為牠的肉質細膩,藥燉過後氣味芳香,所以,我家對牠另眼看待。由於鮕鮘可以離水存活很久,因此牠就成為許多傳奇故事的要角。鮕鮘生性貪吃食慾強盛,隨便啥麼魚餌掛上魚鈎,牠都會輕易的吞餌被釣上來。在鄉下孩子眼中,牠是屬於容易上鉤者,每釣牠就是重要的魚獲之一。

 

  水泥叢林之入侵,還有外來鱧魚的兇狠侵害,鮕鮘族群已不像過去那麼多啦。鱧魚的體型較大,肉質肥美而被視為餐桌極品。尤其手術後食用者更多,而鮕鮘魚體較小,肉質較差,人為因素加上野生領域縮小,復因外來種魚類兇猛,鮕鮘就成為被捕食的對象。雖然鮕鮘可以在汙染較高的水域生存,但供其食用的魚蝦無法存活,鮕鮘也難以找到食物,因此它也逐漸走上絕跡之路啦。

 

  環境之變遷與人類過度的開發,江子翠已成為大台北之衛星城市。昔日遠山青蒼溪水盪漾的情景消失無蹤,最讓我等回憶就是那些生活在排水溝中之水族,尤其對鮕鮘之懷念特別多。居家附近的傳統市場內,經常有位老阿公在賣肥大的鮕鮘,我問他來自何處?他說這些魚是魚池內飼養的。飼養的鮕鮘體型肥大,活動力弱。野生者體型流線活動力強,兩相比較之下,還是野生鮕鮘比較討喜。

 

淚的小花-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