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11:04:45慕松

百香果之番外篇














照片-百香果與加工品-[網摘]。



 

 

          『百香果之番外篇』

 

  昔日山村百姓將百香果稱做「時鐘果」,這名字來自日文,故又有人稱呼它叫「多咳嗽」(仿日語音直譯)。閩南人則稱之為「美律瓜」,而「百香果」之名則是後來才有的稱呼。百香果是種野生果子,早年在台灣的荒郊遍野到處可見。土生之果實小味道稍帶著微酸,但因其氣味芬芳而大受歡迎。近年因外來種之百香果入侵,加上台灣植物改良技術不錯,於是形形色色之百香果出現於市場。

 

  可惜的是這些外來種或改良種的果實,雖然甜度大大提高,卻沒有土生果那般的芳香氣味。至於談到百香果的繁殖,乃是依賴動物當其媒介居多。因為它的種籽很小但數量繁多,種籽外罩一層堅實之外殼,人類或鳥兒吃入腹肚內不易消化。於是隨著他們的排泄四處留駐,隨著他們的排泄撒在哪活在那兒。家鄉有一座天主堂,住持是來自美國的馬姓神父。果然是人高馬大人緣佳,很快就混熟了。

 

  此人自神學院畢業之後,志願前往中國大陸佈道宣傳福音。國共內戰爆發之後,國民政府戰敗播遷台灣,他便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落腳於山村。馬神父對天主教福音之傳揚決不固執,反而配合著當地之民俗風情佈道傳教。故爾這座教堂每逢禮拜之日,信徒都會自動且虔誠的來教堂參與祈禱。馬神父喜歡孩子,每有空閒都會與山村孩童玩在一起。

 

  為了促進山村人民對天主教之親近,他將教堂西側廂房,開辦村內第一所幼稚園。村子裏的兒童,十有八、九是這家幼稚園的畢業生。天主堂的啟蒙課本,很多是馬神父親自取材編成。山村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他都能深入的掌握其繁殖要領,並將它一一編入教材。在諸多的生態主角裏,馬神父最喜歡研究百香果。特別是對台灣原生種百香果之研究,他曾投入相當的心力去探索。

 

  他常讚美野生種百香果,讚美其酸甜芳香滋味恰到好處。每年一到百香果季節,他都會帶著幼稚園學生,去郊外進行各種生物之接觸,實地實物之教學成果很好,他還曾因此而獲得教育獎章呢。某日,他伸手在天主堂內之百香果稝架上,順手摘下一朵百香果的花蕊,用做為現場接觸之生態教材。他將那花朵小心的撐開,然後對學生們說:「百香果花蕊上的絲狀物,它就是百香果的花冠。」

 

  馬神父說:「百香果之花柱呈現明顯的三叉狀,看起來就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其中兩叉像是雙手,另外那叉很像雙腳綁在一起。所以,百香果之花又稱為『受難花』。」他邊說邊指出重點,但講完之後學童的反應,竟然是滿臉「莫宰羊」的神色。生態解說兒童不感興趣,但百香果對他們的誘惑力很大。每逢百香果成熟時,棚下總會有三兩個孩童在徘徊。

 

  他們假裝在欣賞果實,趁著沒人注人之時,想盡辦法摘它幾個,然後迅速離開現場,跑到偏僻角落上享受。其實,馬神父或教堂工作人員都知曉,只是他們諄做不知道罷了。歲月如梭匆匆而過,這一轉眼之間,馬神父住在山村已過卅餘年。村子裏的大大小小,幾乎都與他有著師生關係,因此人人對他非常尊敬。可惜晚年他的身子狀況不是很好,所以,任期一滿立即退休返回美國老家養老。

 

  那年我去賓州訪商之時,順道前去馬神父家裏看他。昔日身材高大的馬神父,經不起病魔之糾纏,此時他已成為一個駝背老人矣。千禧年我到處從事商旅活動非常忙碌,當我人在委內瑞拉拓展市場之際,他的訃聞傳來,蒙主寵召之日身旁竟無一人伺候。如今我已退休多年,含飴弄孫日子過的愜意自在。這一日帶著孫子去市場閒逛,看到紫紅色的百香果上市,不禁讓我想起馬神父來。似乎每顆百香果上都有神父的笑容,於是思念之情躍然而出,不自覺的便蹲下身去挑買它啦。 【完】

 

月娘的眼淚-向恵玲

上一篇:現代桃花源記

下一篇:陌上閒談話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