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11:16:55慕松

油甘記事

 










照片-油柑與醃漬-[網摘]。



 

          『油甘記事』

 

  阿太(曾祖父,曾祖母)家的屋後有好幾棵不知名的綠樹,樹葉對生很像是合歡樹。初來乍到感覺十分奇怪,因此,我詢問長工阿彥伯那是啥麼樹?阿彥伯說那是油甘樹。這個名詞未曾聽過,於是一臉狐疑的望老人家。他那佈滿風霜皺紋的老臉,突然升起一股笑意對我說:「跟我來,我拿給你看看。」好奇心旺盛的我默默跟在他後頭,一直走到他的房間前這才止步。

 

  阿彥伯要我在屋簷下等候,然後他一個轉身進入他的房裡。約模三幾分鐘之等候,但見他拿著一個裝豆腐乳的玻璃罐走出來。透過清澈的玻璃,我見到罐內有許多拇指大小,淺黃色帶點紅紋斑點的醃漬物。它的外觀很像是光皮的小梨,愛吃的我感覺它很好吃的樣子。就在我夢吞口水之際,阿彥伯笑著揭開罐子的紅色塑膠蓋,然後用牙籤戳出一個,示意要我張嘴接他。

 

  我依指示張嘴去接它,哪顆果子甫一入嘴甜甜鹹鹹的,我用力一咬,果肉爽脆滋味有點酸澀。我被那股酸澀滋味鎮懾之時,舌根在不知不覺中,暈出一種多層次的回甘滋味。它沿著舌根慢慢暈透慢慢擴散,最後回甘味佈滿口腔十分順嘴。這時阿彥伯再戳一顆送我吃,我再延嘴湊過去將它接入口中,然後慢慢享受那股子酸澀後之回甘滋味。這時候,阿彥伯對我述說一則油甘的故事給我聽。

 

  他說印度古書上記載:「油甘的名字叫做"安摩勒卡"Amalaka),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行悟道之時,就是用它生津止渴防止飢餓的。」阿彥伯在阿太家當常工之前,他是縣城裡一位留學印度儒者之家的傭僮。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學到不少的佛學知識。有關油柑之常識,就是從他那邊學來的。及長,我遷居閩南人之村莊內,日夜接觸閩南人之中,學得了不少閩南人的生活常識。

 

  從這些生活常識裡,我知道閩南孕婦對油甘情有獨鍾。在其俗諺歌曲「病子歌」中就有唱到孕婦想吃油甘的段落。歌詞內容是這樣寫著:「五月裡來軟風滿滿吹,娘仔病子正悽慘。我問娘仔愛呷啥米?(愛呷仙楂甲油甘),愛呷我來去買,你買和阮呷,愛呦安公(婆)啊喂!」後來陳家老爺還告訴我,他說閩南人不是說「油甘」,而是說「猶甘」。

 

  我問原因何在?陳家老爺說:「那是因為吃它之後,嘴裡還會回甘之因也。」居住在五分埔的四像山腳下,一位姓嚴的老中醫曾說過:「油甘的根莖葉與果實,全都可以當藥用。」老中醫說:「古人常用油甘果實治療消化不良,胃痛,腹痛,咽喉痛等症狀。油甘葉子含有碱質,搓揉出汁稍具柑橘之味,可以用來解毒消腫。在嶺南人們習慣以油柑葉當枕頭,據說可以順理血液循環,並可調整睡眠之品質。」

 

  野生之油柑樹是屬於強勢樹種,任何貧瘠之地都可以存活,而且迅速叢生成群霸佔土地。一不注意之間,它的族群已遍生成林矣。秋末滿樹結出淺黃小果,成串迎風招搖。果食先濾後黃乃至半透明狀。由於土質氣候與樹種之關係,它的花期雨果期小有差異。通常,它的花期有春秋兩季綻放者,亦有春季開花一次,或者四季都會開花之種類。花期長約一個月到一個月又半,著果率極高。

 

  至於它的果熟時間,大約集中在冬季者占多數。如果一年兩次開花之樹種,它的果熟期約在次年的2月份左右。我阿太家的油柑樹都歸阿彥伯掌管,每年果熟期一到,挑個天氣晴朗的好日子開採,據說每年的收穫量約在百來斤左右。油甘果採收當天,接上做蜜餞的春福蜜餞行,會派家人過來秤收回去做蜜餞。習慣上,阿彥伯會將留下部分,浸泡做出油甘醋與油甘醃漬品。

 

  油甘醋是他的養生飲料,油甘漬則是他配稀飯之主菜。有次他在山場獵獲一隻大野兔,他用油甘漬紅燒兔肉一大鍋。是日我因腳長前來找他,所以,我也幸運的分享到這鍋野味。阿彥伯卅歲那年喪偶,他以鰥丁之身進入阿太家當長工,之後他一直都未再娶妻。阿公太曾經勸他再婚,但是他回以毫無意願而作罷。沒有家庭之負擔故無養家之壓力,所以她過著快樂的單身生活。

 

  那年因為父親工作關係,我託住在外婆家並借讀於銅鑼國小,因為新環境之適應問題,加上被排擠之壓力而經常逃學。每次逃學我都逃至河壩打發時間,就這樣在河壩邊認識了阿彥伯。他知道我經常逃學,故爾苦口婆心勸導我以學業為重。他說自己會當人家的長工,就是因為學識不足難以謀生,所以今天才會當人家的長工。那時我九歲之齡,他的勸諭我聽入耳,次日開始不再逃學。時至今日我能有小成,這些全都是阿彥伯的賜與啦。 【完】


請你記得我的好-江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