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8 11:14:21慕松

飯糰羅曼史











照片-飯糰種種-[網摘]。



 

 

          『飯糰羅曼史』

 

  現在小孩以吃御飯糰為時尚,在我們那個年代裡,飯糰可是窮苦的象徵。因未家裡窮買不起便當盒,所以,捏兩個大飯糰用筍殼葉或月桃葉包好,然後手提著飯糰奔跑著上學。中午吃便當之時,有錢家的孩子吃完便當,還會用筷子敲便當盒,嘴唱「乞丐調」嘲笑吃飯糰的窮學生呢。我的個性比較牛,所以,常為此事而與人打架。大人眼裡特傷腦筋,在老師與家長眼裡,我就是個問題學生啦。

 

  當時飯糰只是用剩飯撒些鹽巴,然後雙手互壓邊壓邊翻,做成一顆顆圓型或長橢型之飯糰。運氣好前晚有剩菜包在其中,那就是天下第一美味啦。母親捏飯糰喜歡包蘿蔔乾或夾片酸菜梗。有時則是包以綿梅子或乾梅,中午吃它之時,滿嘴酸酸甜甜的滋味,至今都還念念難忘呢。記得有次母親替我包入肉鬆,哈哈!當天吃午餐大家都對我的飯糰投以羨慕的神色,那天我真的走路都有風哩。

 

  羅春光(假名)是班長,他家有山有田非常富有。某日他不知那根筋不對,竟然用他帶雞腿的便當,想和我的飯糰交換吃。旁邊同學紛紛出聲願與他換,可是他偏就要與我換。盛情難卻下我與他換了,但見他吃得津津有味,我才放心的吃他的便當。雞腿入嘴一陣肉香久久不散,回家將此事告知母親,卻被狠揍一頓,還罵我不知羞恥。儘管如此,第二天受不住他家便當菜之引誘,我又與他換吃了。

 

  台灣的傳統飯糰,在日據時代就有了,為何台灣人會想到這樣製作方法?主要是因為攜帶上之方便。 台灣的飯糰變化多端,可用各種不同材料,做出各種不同口味,不同形式的飯糰。根據童年玩伴西野花子的父親說:「飯糰是日本武士在戰爭時,為了攜帶方便而發明的。米飯捏握成飯糰的過程中,大多會在米飯內加入鹽巴,除了單純調味功能之外,還可以補充武士們在打戰時流失的鹽分。

 

  日本飯糰幾乎全都是生冷的,主要是用蓬萊米飯當主角。但是台灣飯糰卻是熱騰騰的糯米飯糰。其所包之內容也多變化,包括有油條、蘿蔔乾等等 。說穿了,台式飯糰與日式飯糰最大的不同處,應該是包的餡料內容吧現代台式飯糰的內容有油條蘿蔔乾紅豆枝肉鬆酸菜等等。而傳統日式的飯糰,有的包酸梅有的根本就不包。現今台式飯糰,係於大陸撤退來台之上海人所帶進來的。

 

  它的捏做方法是將油條包在糯米飯裡通常,它和鹹的或甜豆漿一起當做早餐。而這種飯糰同時流行於中國香港台灣,以及許多華人地區。目前台式飯糰有鹹有甜,看你愛吃任何口味可以自己挑選。使用之米飯有五榖米飯 黑糯米飯白糯米飯糙米飯、蓬來米飯等等。各樣的米飯皆可包以不同的內餡,而內餡之口味,酸甜苦辣亦皆有之。

 

  若是談到御飯糰,它的構想緣起於日本握飯原理。民國八十三年,統一集團所屬之便利商店,開始學習日本低溫米類食品保存法。首先與日本廠商合作,開發出18℃之三角飯糰。先在北部五十家門市試賣,成績還算可以,遂於民國八十六年四月,開始將其產品改名為「御飯糰」。而御飯糰之出現,逐漸改變國人不吃冷飯的的習慣。再經一番之促銷,遂在台灣米飯世界裡,創造出一種新的飯糰文化。時至今日,它也是該集團便利商店商品主流之一。 【完】 

  

 

上一篇:苦艾酒的邂逅

下一篇:漫談鮪魚瑣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