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13:10:31慕松

基隆廟口小吃鼎邊趖

 

 

 

 

『基隆廟口小吃鼎邊趖』

 

  基隆廟口乃是古早北台灣著名小吃市集之一,名字響亮南北皆知。這個市集在廟口面積不大,但是各方美食薈聚之多出乎意料之外。若是問起饕客此地最有名的小吃是甚麼?相信聽到的回答不外乎天婦羅、米粉羹、或者其他的小吃。不過在行家眼裡,此地最有名的小吃該是「鼎邊趖」啦。據說早年祇有一家而已,老闆姓邢,技術則是來自家傳。凡是吃過之人,莫不對它讚不絕口。

 

  在下則是託友人之福,得有機會與它邂逅。那年當兵去馬祖的等候船期之時,居住基隆的張金男(化名),獲得長官之特准返家拿衣服。我是他的直屬長官,所以上級派我陪他回家。返回部隊之前,蒙他父親邀請到基隆廟口飽吃一頓。當日招待菜色品目雜多,我僅記住「鼎邊趖」一項而已。或許是因為它的滋味特殊,故爾記憶對它格外深刻。

 

  這家「鼎邊趖」位於開漳聖王廟門口,正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廟口小吃店。「鼎邊趖」品名之由來,與它的製作方法大有關係。生財設備之主角是一口大鍋,鍋內放入兩三瓢水。待那鍋水燒熱之後,將磨好的在來米漿用水杓舀起,沿著鍋腰倒上一圈。米漿遇熱迅速凝固,待其熟透再用刀鏟將它取下。成品很像客家人的面帕粄,將它切成與粄條類似之成品。

 

因為它來自鍋邊之剉取下來,所以,就稱它為「鼎邊趖」啦。「鼎」是閩南語的鍋子,「趖」則是快速迴轉並以刀片剷剉下來的意思。由於閩南語字數不夠運用,因此,許多食品名稱都借音借字而成。這是在台灣獨有的特色,只要通曉台語者,念之立即能夠體會出它的意思。黃金男的爸爸在地方上小有名氣,所到之處人人打招呼。問個悽楚,才知道他以前是廟口的道上朋友。有幸接受他的招待,可說是當兵的意外收穫吧。

 

當那鼎邊趖完成並切成條狀之後,下鍋與金針、香菇、筍絲、魷魚片等佐料,再搭配蝦仁或肉羹之湯料同煮。客人點吃之時盛以小碗,撒些蔥或芹菜粒與胡椒粉即可上桌。客人趁熱吃滋味鮮美順口,再配些店內供應之小菜,這就是在地人最平民化之享受。這碗滋味特殊的「鼎邊趖」,在地人不論男女老少,全都知道它的好吃,外來人經過介紹一吃便會上癮。

 

根據該店唯一的傳承女主人說:當初他們是在萬華龍山寺附近擺攤,因為生意一直起色不來,這才透過友人之介紹,遷移到基隆廟口落腳另起爐灶。在基隆延傳至今,店史已有數十年之久。「鼎邊趖」因其滋味獨特擒住客人胃口,故爾越作越盛名稱遠播,於是它就變成基隆廟口獨有小吃之代表。悅遠近來,傳承至今名氣屹立不搖。

 

至今仍是店內唯一傳承之女主人說:為了防止惡性競爭,店內從未招圖授業,加上製作手續繁雜,因是之故,至今它依然是屬少數行業,無人與它競爭。於是有人笑問女主人:「萬一此行絕傳如何是好?」女主人恬淡的回答說:「時到時擔當,到那時候再來考慮也不遲呀!」反正這個技術傳承與否,女主人已經看淡無所謂之心態。然而,意外的是今日再回廟口走逛,您將發現已有多家鼎邊趖出現,至於是否邢家所傳則不得而知矣。 【完】

 

  
照片-鼎邊趖老店-[網摘]。




照片-鼎邊趖製作-[網摘]。




照片-挺邊趖佐料-[網摘]。




照片-美味的鼎邊趖-[網摘]。

 

莎賓娜 2013-01-09 15:50:09

基隆廟口的鼎邊銼有二家,
吳家和邢家,我覺得吃起來差不多~

版主回應
不過仔細的吃過之後~
去會發現還是有所差別~
尤其是湯頭之滋味~
^_^
2013-01-10 13:05:59
青魚 2013-01-07 16:24:18

原來鼎邊銼是這樣來的喔^^

版主回應
這是很說的麵食~
現在好像只有在基隆廟口才有?~
^_^
2013-01-08 13:09:10
姥姥 2013-01-04 12:28:44

基隆廟口偶還沒去過
粉久以前去了兩趟都因塞車沒去成
後來我就把它從行程中刪除了
鼎邊蛇吃起來很像板條說
我沒有特別喜歡柳!

版主回應
鼎邊趖好像台南的沙卡里巴也有吧~
很久沒去那裡吃炒鱔魚意麵啦~
好懷念哦~
四五十年沒再去過ㄟ~
^_^
2013-01-04 1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