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4 12:03:21慕松

煎秋舊事重提

『煎秋舊事重提』

 

那年暑假,我從台北轉回山村就讀小學。剛辦完轉學手續不久,遇到生平第一遭的「煎秋」季節。所謂的「煎秋」季節,它就是秋老虎顯威的節氣。由於田水被高溫燒成熱燙,溫度之高足以燙死水田中的魚類,特別是泥鰍和土虱佔多數,所以它又被農家稱做「煎鰍」時節。

 

煎秋季的氣候熱比盛暑還熱,雖是短短數天而已,卻讓人畜和水族不勝其熱,紛紛避之唯恐不及。一旦煎秋光臨,連續數天溫度高得嚇人。不過在大太陽底下,卻見鄰居大大小小,人人手上都提著大小水桶往郊外跑。回來的時候,水桶裏則滿裝著魚蝦和土虱鯽魚。

 

山村的煎秋季節裏,田野人聲吵雜喧嘩嚷嚷,因為漁獲豐收,個個臉上都掛著滿足的笑容。有一位好心老婦人勸我跟她走,於是我就提個小水桶,跟她後頭前去別人田裡,撈撿被田水燙昏的魚蝦土虱。我們尚未到達目的地,遠遠的就已見稻田裏、水溝邊、或池淺水的漥塘近畔、處處人群聚集,躬身網撈或撿拾昏死的魚類。

 

老婦人教我撿拾水底之魚,因為浮出水面多半死亡已久。我謹記她的方法儘挑水底之魚,很快就裝得滿滿一桶。這時我只好先提回家,倒好漁獲之後再過來撈拾。當我提著一桶魚回到家中,母親看了大吃一驚,說甚麼她也要和我一起去撿撈。於是母子各提一只大魚簍,連走帶跑的趕赴現場。

 

我們母子儘量往人少的地方去撿撈,這時母親發現一個水漥子內有許多魚,她比個手勢招我過去。母子倆拼命的抓魚入簍,不久魚簍都裝滿著漁獲。今天收獲已多得不得了,所以就此打住回家了。這次煎秋短短三天,我們收獲五十餘斤的泥鰍、土虱、鯽魚和鯰魚。那年代冰箱尚未問世,所以,我們將魚獲用大灶鍋烘焙乾躁,然後裝入陶甕中儲藏。

 

斯時舊台幣剛換新台幣不久,市面混亂菜荒接踵而至。我們家很幸運,就賴這些魚乾順利的渡過菜荒時期。而這些烘焙乾燥的魚乾,最常見的吃法是將它放入碗內,放點豬油薑片醬油與蔭鼓同蒸。待至魚香外飄之時起鍋,再滴點醋或米酒味道絕佳。有時候將它與九層塔或紫蘇同炒,起鍋後滴點香油也很下飯。

 

那時候,我們是租借姨婆家的廂房暫住。姨婆是位美食專家,她有一招私房菜譜傳授給我。那就是將那些魚乾用陶鍋燻蒸,鍋內舖一層魚乾一層梅乾菜,如有五花肉墊上一層更好。前置作業完畢,密封鍋蓋用熱氣蒸燻四、五十分鐘,大功告成便可取出鍋來。

 

  燻蒸魚乾上蒸時澆上薄醋,起鍋後滴香油或烏醋稍燜後上桌。揭開鍋蓋立即飄來一股悶香,端起飯來扒個數口,再挾一筷魚乾或梅乾菜入嘴,滋味之佳連舌頭都會被它溶化。這種燻魚乾入口即化,故爾適合幼童及老年人食用。不過,因為蒸燻功夫難以拿捏,故爾這道私房菜在家鄉並不多見。

 

初次嚐吃這道私房菜之時,我悶著頭儘量挾魚肉入口,但回頭看見姨婆和大人們,只挾梅乾菜吃以為她疼我們。後來我好奇的挾筷梅乾菜試吃,這才發現魚乾燻蒸後的鮮甜精華,全被梅乾菜吸收入味,難怪大人會拼命的挾食梅乾菜。「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待我發現秘密之後,回頭來想再挾些梅乾菜,但它早就被大人們挾光啦。  【完】

 


照片-煎秋田中忙-[網摘]。


照片-老牛最辛苦-[網摘]。


照片-泥鰍盤中臥-[網摘]。



照片-土虱也難逃-[網摘]。


照片-辣炒泥鰍乾-[網摘]。


照片-辣蒸泥鰍乾-[網摘]。


照片-蔥香蝦子-[網摘]。


照片-雜炒小魚-[網摘]。

上一篇:初訪三貂角手記

下一篇:萬丹行之收穫

青魚 2011-08-15 13:33:25

真的是狠熱了
熱到魚都昏了~

小洋子 2011-08-15 00:07:22

"煎秋"我還第一次聽到耶

我喜歡吃三杯的拉

版主回應
哈哈~
三杯泥鰍鍋~
三杯辣炒泥鰍乾~
味道一級棒啦~
^_^
2011-08-15 11:59:04
清萩 2011-08-14 22:55:47

北北,晚上好 : )
我來給您鼓勵鼓勵((啪啪啪))
看著,我肚子都餓了!!!
今晚,剛好又餓又無言!!!(因為被一間餐廳給氣到)
您的分享讓我的味覺又醒來了~呵;P

版主回應
謝謝光臨~
肚子餓去餐廳照氣受~
肯定很難過的~
下回肚子餓歡迎來草堂進食吧~
^_^
2011-08-15 11: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