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歩淡水河畔
『閒步淡水河畔』
故居淡水河畔之小堤防腳下,有一排年齡高超的狀元紅路樹。每於秋末冬初樹夜落盡,光禿禿的樹枝尷尬的深象天空,週遭一片蕭瑟,益讓人感覺出冬季之落寞。相隔不遠之幾株山櫻,竟然是鮮花怒放盈枝招展。一種季節兩種觀感,不禁令人心中興起,一種難以言喻之情緒。
昔日之淡水河流域寬廣,水深舟楫可渡,河水暢流終年不歇。今之淡水河流,除了海口處尚可見水之外,沿途堤防銜接連綿不斷,河域只剩一條排水溝般,水質污染發出惡臭。雖然經過多次的疏濬,但仍無法恢復其原貌。一旦汛期光臨,洪流滾滾黃水四溢,它總是隨性的漫流,無法規規矩矩的直奔大海。斯情斯景令人感傷,人類之破壞所為何來?
台灣的氣候四季不甚分明,長久在非洲逗留受到乾濕二季之影響,對於季候之遷移不夠敏感。所以回到台灣之後,總覺得台灣四季已夠分明了。我喜歡台灣的氣候,尤其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裏,郊外踏青放鬆心情,日子過得愜意自在。若有春雨之滋潤,心情感受又是不同。
迨至夏季艷陽之下,我喜歡搬一張竹製躺椅,坐在林蔭下享受自然風之吹拂。耳聽樹上知了高聲鳴唱,暑氣全消睡意朦朧。此時闔上雙眼小睡一覺,醒來神輕氣爽,又是另番大自然的享受。秋收冬藏已經模糊不清,季節分割已不切實際。但是應時水果紛紛上場,想要您不去分它四季也難!
這是一個有陽光的冬日,獨自一人留連在淡水河畔的水門附近。走過河堤有一道狹長的水泥階梯,於是我順梯慢步走下堤防。堤防下一棵老榕樹下,停著一部舊式的腳踏車。這是一個流動的捏麵人小攤販,腳踏車寬大的後座上,安裝著一塊風行木板。板面上插著一些,已經捏好的麵人兒與小動物。週遭圍著許多小孩子,童音稚語吵嚷不休。
那位腳踏車攤販是退伍的老兵,滿臉風霜,抬頭紋深刻在額頭。他認真的拿捏著麵糰,搓揉捏段做出肢體與配件。然後將它黏合在一起,瞬息之間,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或人像已然完成。圍觀的孩子們見了,熱烈的拍著小手掌,嘴裏喔喔連聲喊好!
捏麵人這個行業已逐漸凋零,後繼人才難得其一。老兵卻對它情有獨鍾,並還樂此不疲。原因是他能夠,天天與純真的孩童們樂在一起,這個樂趣得來並非容易,所以老人很珍惜它。儘管孩子在一旁吵鬧聲音擾耳,但他依舊滿面笑容,樂在其中。
待他的作品插滿木板上,他就會抽空自上一口袋裡,掏出香菸點燃,悠哉游災的抽將起來。心情特好之時,菸圈連連吐出,於是又引來孩子們的驚呼喊叫。這天他的心情不錯,邊抽香菸還邊像孩子們說故事。他常對孩子們敘捏麵人的歷史。我已在旁,所以也加入聆聽陣容裏。他說:
「捏麵人的手藝來自三國時代,諸葛亮擒孟獲平南蠻班師回朝。路過瀘水回憶起渡瀘喪生之夥伴,遂令炊事兵用麵糰捏成動物與人物,拋入水中祭告喪生夥伴之靈魂。當時之麵糰適用麵粉與糯米飯合成的,沿傳至今全無改變。」孩子們年紀尚小,對於故事內容似懂非懂,但都還聽得津津有味。
故事說完,我不禁開口問他:「聽說捏麵人有流派之說是否為真?」老兵吸口香菸吐處出菸圈,然後悠悠告訴我說:「捏麵人的手藝,在大陸不曉得是否有流派之說。但在台灣北、中、南、出現之捏麵技巧各自不同。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所說的流派?」由於台灣人喜歡搞怪,難免在技巧上,各出心裁各自立派,因此,這個答案我覺得尚滿意且還可以接受。 [完]
照片-春之狀元紅-[網摘]。
照片-山櫻花-[網摘]。
照片-淡水河畔之晨曦-[網摘]。
照片-河畔之黃昏-[網摘]。
照片-捏麵人師傅-[網摘]。
捏麵人
小時候在野戲台邊
或是廟會市集可見
現在只有在鹿港能看到
因為農業社會轉為工商社會~
所以許多溫馨的傳統技藝逐漸消失啦~
捏麵人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_^ 2011-05-27 12:01:49
早安北北,
原來那紅紅像小杮子的果實叫作狀元紅丫 :)
趕快筆記下來 :P
很像葡萄花般細緻~
剛開花不久就會結子~
這種生態有點像樹莓[楊梅]哩~
^_^ 2011-05-27 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