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幼稚-《Toy Story 3》
看迄《Toy Story 3》,發覺不單是故事裡的Andy成長了,我也成長了。
我不得不承認,我不太能夠投入這故事。不!與其說不能投入故事,倒不如說我不能再投入於卡通片。就算加上3D效果,《Toy Story 3》仍然不能擺脫卡通片的本質,總是欠了一些時尚感。
某程度上,看電影的喜好沒有回頭路。自《Titanic》開始,片長有增無減,片長僅一小時的電影數目與熊貓一樣急速下降;製作卡士愈來愈強勁,而小品製作很難出頭,除非有任達華、吳君如等巨星坐陣再揚威海外,又或者導演、編劇本身就是一個招牌,否則突圍無望;科幻電影、戰爭片、災難片開始成為潮流的領導者,劇情片愈來愈難吸引觀眾付五十大元入戲院;3D電影成為焦點,2D電影的生存空間愈來愈細。
對電影的喜好變完又變,我們還真的像以前般喜愛卡通片嗎﹖
當然,懷舊也是一個很好的Selling point,但《Toy Story 3》卻不是一套可以令人懷緬過去、童年的卡通片。
也許兒童也變得早熟了,又或者《Toy Story 3》的目標觀察變成青年人甚至成人,故事似乎加入了不少「成人情節」。
在故事正式開始之前,有兩隻可愛的怪獸互相較勁,在賣弄3D 技術的同時傳遞互相專重、易地而處的訊息。這段引子令我感到驚訝,因為它與故事主體的關係不算密切,而且有點冗長,不是我喜歡的迪士尼風格。兒童何時變得那麼有深度與耐性﹖
聽一位朋友說他遲了入場,錯過了那段冗長的引子。原來運氣對睇戲也很重要。
與之前的兩集相比,故事也較接近現實,至少再沒有《射鵰英雄傳》裡郭靖的那類完人。胡迪一如以往的忠心,但卻也有懷疑自己的一刻;其他玩具都對主人有懷疑,也對胡迪失去信任;託兒所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很接近,包括那笑裡藏刀與高層黑幕;忠的會變奸,奸的永遠都是奸。
香港人漸漸地不再希罕在娛樂裡尋找淨土,而且愈來愈喜歡下班追看《溏心風暴》與《宮心計》,以前那類《兩小無猜》類的純情娛樂似乎已經沒有賣點。難道美國也有此趨勢﹖
雖然故事最後也是邪不能勝正,好人有好報,但正邪的界線已經沒有以後那麼簡單、單純。古老卡通片(尤其是日本的)裡的正邪角色向來涇渭分明,讓小朋友易於處理,但當社會愈趨複雜,以前的單純變成過份簡單,結果幻想的空間被侵蝕,最後連虛構的卡通片都不可能存在烏托邦。日劇《女王的教室》就談討過究竟現代教育是否太脫離現實,相信其他電影、卡通片也有過這類反思。
話說回來,如果只是打算沒頭沒腦的看一頭卡通片,或者懷念與前度戀人一同看《Toy Story》的美好時光,這第三集仍不會叫人失望。續集仍能有此水平,已經是一個奇蹟。
用數十元看一個奇蹟,比買一個周秀娜攬枕實際。
下一篇:《胖侶》-最真實的悲哀
like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