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B策略
在香港,幼稚園(Kindergarten)曾經被視為學前教育,不過這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集體回憶。
最近兩位近兩歲的堂妹報讀幼稚園,才知道原來連幼稚園都有預備班,如果幼稚園課程是學前教育,那預備班不就是「學前前教育」嗎﹖
據說我以前讀幼稚園時,在第一個星期哭得死去活來,祖父見狀向我父親提議「不如不用要他讀書」。今時今日,有「學前前教育」在前,恐怕上學對小孩子已不再是難題。
究竟預備班是讀什麼的呢﹖記得我中學時看過幼稚園低班的英文教科書,居然有教dinosaur與wizard,這也實在有點太難了吧﹖如果低班已經要教dinosaur,預備班也不會容易吧﹖
再者,為什麼要讀低班的小孩面對恐龍與巫師呢﹖
預備班難度高,於是有人發明了 Play Group。所謂的Play Group,就是要一群剛剛學懂行路的小孩,在導師的指導下一同唱歌、跳舞,順道學會26個英文字母與基本的單字,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小孩提早學習跟其他人相處。
天哪!如果幼稚園預備班是「學前前教育」,這Play Group不就是「學前前前教育」嗎﹖
也許因為出生率走低,要賺父母的錢就要不斷針對年紀更小的「顧客」,幼稚園市場飽和,然後就開預備班。再來就是Play Group,以及給還未懂行路的嬰孩做Baby Gym。Baby Gym 可謂是「學前前前前教育」,確保嬰孩身體健康。至於Baby Gym的效果如何呢﹖God knows.
已經四個「前」了,夠了嗎﹖不夠!於是有人發明了胎教音樂,來什麼「莫扎特效應」,作為「學前前前前前教育」。可是,最近有醫學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孕婦聽莫札特音樂有助嬰孩健康發展,那些家長為了胎中的子女聽的莫扎特,可能是白聽了。
早知沒有效果,應該與BB一起聽蕭敬騰!
市場擴展到這個程度,真的體現了「藍海策略」的要領,亦也許因為這個「藍海策略」,所以李麗姍才會說養一個小孩要用四百萬,不然怎麼負擔「學前前前前前教育」至「學前教育」的部份﹖
四百萬,等如一百六十萬包媽咪麵、十六萬個巨無霸餐,或約八百部iPhone 4G,這些數字絕對比曾特首的「生三個」來得更有說服力。可是,問題來了,我不見得我父母買得起八百部iPhone 4G,那末究竟我跟弟弟是怎樣成長的呢﹖
說到底,李麗姍的「四百萬」是誇大了,目的是為各種教育產品奠基。對家長來說,教育產品的果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眼見別的家長都在為子女大灑金錢,又聽見李麗姍說要好好地養一個兒女要四百萬,就算那產品是騙人的,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就像是虧欠子女般。
這可算是「兒女債」的另一個解釋。
自由黨議員「張廿蚊」早前說最低工資要定在每小時二十元,如果養一個子女要四百萬,那末父母二人工作,都要工作共十萬小時,即是就算父母不眠不休地工作,也要約十一年半才能養得起一隻化骨龍。
「兒女債」,比雷債更恐怖。
別忘記, 珊珊說這句名言同時也在廣告當中。
好有興趣知道未來會否連夫婦行房的環境氣氛也成為商機,即是運用一些統計技量,"指出"在某幾種香水、床褥、音樂背景都會影響精子質量............怕煩的到時將時鐘酒店改頭換面變成寶寶生育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