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05:40:42(砂子)

大鼎炒土豆

大鼎炒土豆/刊登於八月十三日金門日報副刊
邱傑
古早年代人口較多人家的廚房大多都會設一座大灶,兩個灶門,上頭各置一口鍋,有的是同樣大小的鍋,有的是一大一小兩口。人口較少的則只是一灶配一個鍋。台灣本地人常把一戶人家稱做一口灶人,說出了同灶共餐的家族緊密關係。
灶上的大鐵鍋一般稱做鼎,就這樣一座灶,一口兩口鼎,搞定了一家大小三餐。農忙時節不只三餐而是五餐,此外還得蒸煮出各式年節應景食品、煮牲口吃的飼料、燒全家人洗澡用的熱水、煮全家人飲用的開水茶水,使用率高,而且幾乎是全功能。
小時候我家的廚房設的大灶是雙口灶,上頭一大一小兩個大鍋,灶面的紅磚永遠擦洗得光可鑑人,至今印象深深的是親見家母站在灶前為我們煮三餐之外,還使出了各種絕活,如今回想感佩之餘,也深覺現代社會的廚房真是萬般複雜,無論炸炒煎烤都得各配一種用物,廚藝上今人真是遜色古人太多了。
大鼎炒土豆
大鼎炒土豆據說是難度頗高的工作。台灣人花生採收後連殼曬乾稱為土豆,撥掉殼後稱為土豆仁,也就是花生米。炒花生米用的是間接加熱法,炒前要先準備一些潔淨的細砂,細砂炒熱後才倒入生花生米。由於一不小心就焦掉,炒時必須用鍋鏟不停撥動細砂和花生,隨時控制火力大小,一直翻炒到熟透就立刻起鍋、倒上篩子迅速篩掉砂子。因為砂子溫度極高,如稍一遲疑,花生會繼續加溫造成過熟而出現焦味,更慘的是一整都焦掉。
大灶不像瓦斯爐或電氣爐可以隨心所欲調控溫度,大灶的溫度完全靠燃料的種類和供應疾徐來決定,灶火要旺要弱全靠著主婦經驗,炒花生時鐵鍋裡頭的鏟子是分分秒秒都停不得,還得分身處理柴火,難度之高不難想見。
大鼎煮豬食
煮豬食似乎是最簡單的事,任何食材只要豬肯吃皆可下鍋。而且豬吃的也不像人吃的必須考慮到新鮮、可口,田裡摘回來的蕃薯藤蕃薯葉雍菜葉連挑揀都免了,沖掉泥土就直接下鍋,擺太久的冬瓜南瓜、長芽的蕃薯、存放太久了的白米……,農家絕不捨得浪費,一律下鍋煮了餵豬。因此大鍋裡傳出來的是綜合複雜的氣味。
有時鍋內食材是比較乾淨新鮮的蕃薯,煮出一鍋蕃薯香,在貧窮年代就出現了人豬同食的場面。小孩往往圍在大鍋前等著大人掀鍋蓋的一刻,蓋子一掀迫不及待拿了碗筷朝鍋裡挑選形狀比較完整的蕃薯,個個吃得開心。大人也不制止,還常幫著挑選。
蕃薯相對比白米便宜多了,家中長輩為了節省白米的消耗量,煮飯時常會在白米中添加蕃薯,有時切成塊狀,有時用工具刨戳成條狀,形狀一如今天速食店賣的薯條。但薯條調了味且經油炸,好吃太多,當年的薯條稱之為蕃薯籖,是直接下鍋與白米同煮的,味道素樸帶著些許甜味,偶而吃一碗或許覺得不錯,三餐都吃的話孩子們就難免感到倒胃口了。蕃薯本是用來餵豬的,這也有如是另一種形狀的人豬爭食。
大鼎 煮飯和鍋巴
一口大鍋可以煮乾飯、稀飯,煮乾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白米大量加水,米被煮熟後用一種工具把米粒撈出來瀝乾,底下的湯汁可以用來漿燙衣服讓衣服更挺拔,或是留著餵豬。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在鍋裡把水份煮乾,這得非常小心,因為也有可能把飯煮焦。
有時家母會刻意留些白米飯在鍋底繼續加熱,灑一點鹽或糖,加一點油,做成鍋巴。她會將鍋巴捏成圓球狀,孩子們一人一球,啃得津津有味。鄉下孩子們沒有零食,脆脆的、香香的鍋巴便是我們懷念一生的零食。
大鼎做米苔目和各種年節食物
台灣年節多,豈止一年三節!而有趣的是各種節日都有特定食品,用以拜神祭祖之後全家享用或分送鄰家、親友。
如果從過年開始算起,過年時最重要的食品首推年糕(稱做甜糕)和發糕,另外大年初一一早還要拜「清圓」就是甜湯圓,也有的人家還會準備麻糬,這些都得在過年之前就先準備好。
過年之後是元宵,圓宵拜拜須要湯圓,而有些地方還盛行拜糯米塑成的龜,大廟裡大龜小龜排得滿滿,成為一年中最特殊的節日景觀。接下來的大日子是清明,清明拜拜要準備的是糯米包入饀料印著龜狀圖案的供品「刺殼粿」,餡料有綠豆、蘿蔔等類,分甜鹹兩種口味,襯以月桃葉,非常的清香可口。也有人家再做另一道「菜包」,同樣糯米外皮,蘿蔔絲之類的內饀,口味卻又是不同。端午則少不了綁幾串粽子,分成粳粽和肉粽兩大類,還有一種目前少見的粿粽。
中元拜的以「麵龜仔」「模仿仔」兩大類為大宗,但這較為專業,大多得到街上糕餅鋪仔買,非一般家庭主婦所能。中秋吃月餅也以市售為主,接下來是重陽,應景食品是菜包,……
種種年節糕點,製作技巧和選材用料各有不同,蒸煮工序也是大不相同,例如發糕,直到掀開蒸籠那一刻才知「發」得好不好,掀蓋真有如樂透開獎的心情。
而各種應節食品中最是常見的應該就是米笞目這一道了,即使平常日子偶而也會端上來讓全家吃得開心,米笞目做好後可依各人喜好加入甜、鹹兩種湯料,夏季且可在甜湯汁中加入冰塊,也有再加綠豆的,一碗下肚,真令人暑氣全消。而我也最喜歡湊在灶邊看大人做米笞目,覺得有如變魔術的神奇。
準備好硬軟適度的糯米糰,鍋中燒著滾水,鍋上架上一個粗孔目的金屬板,將糯米糰置於板上,施力徐徐推磨,糯米刨成籖狀自孔洞中紛紛掉落滾水中,另一人則拿著篩子自鍋中撈起,大致上由於滾水溫度極高,糯米籖一落鍋中很快就熟透了,趁鮮沖入鹹湯,真會讓人連著吃上幾碗。
而這麼多樣、這麼複雜的各種應節食物,使用的是同一口鍋,能不說是神奇?

大灶隨著三合院老厝逐漸自現代社會中隱去了,現代住宅普遍面積縮小,但廚中用物卻反而大大變多,電冰箱之外,烤箱、烘碗機、飲水機、咖啡機、瓦斯爐、微波爐、製作麵包機、製作麵條機、烤麵包機、氣炸鍋、電鍋、炒菜鍋、湯鍋、開酒器、沖飲壼……,幾乎每一種食物、每一種飲用品都各有專屬道具。看著這樣的時髦家庭真會讓人感到懷疑:這就叫做進步嗎?

上一篇:102K的下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