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1 10:02:12(砂子)

《老照片說故事》殘缺的老「茶鼓」



老家斜對面有一座老房子,是一整條街難得殘存幾棟「老厝」之一,至少已建有一百二十年以上,只可惜在數年前拆了。

那是一座土磚為牆、紅瓦為頂的傳統台式街屋,閒置已久,大約二十年前有一些屋瓦曾經坍塌,主人老遠回來,仔細換補。換瓦這樣的工法已經少有人會了,更難得的是,現代建材行瓦片更是難得一見。我和主人攀談,他告訴我,這些瓦片是當初他的祖父建房子時便刻意留下來的,瓦片整齊堆疊在後院,沒想到如今還派上了用場。他的話教我對前人為後代子孫的用心設想感動不已。

修繕後又過了大約七、八年,當老厝終於敵不過歲月摧殘而出現更嚴重的毀損之後,我不見老主人回來,卻看著他的下一代請來了「怪手」,將屋頂整個打掉,土牆剷了,然後換上鋼骨和鐵皮,外觀上一如原來的平房,實際上已變成一座鐵皮屋。

我站在工地前看怪手操作,也觀看著歲月星移的改換,當我要離開時順手在一堆廢棄物中撿回一盞陶壺(見圖),權當老房子的紀念信物。這古老之壺是殘缺的,沒有壺蓋,連壺嘴都碰缺了,它已一文不值,但我卻看上了這樣一文不值的東西。它的外觀渾圓,造型富泰討喜,質樸的磚紅色也老實的反映了它的材質本色,外表雖然上了一層無色的釉,並未掩蓋其本色。唯一的裝飾是上頭用較淺的土黃色系大筆刷出一朵寫意的花。

我的前輩們一向稱茶壺叫做「茶鼓」,我不知何以有此一稱,或許壺身鼓脹如鼓吧。古時候的台灣壺都是體積龐大,煮一壺茶全家人可以喝一天。在路旁擺個小茶亭供茶給過路人解渴,更非大壺不可,因此台灣人沒有稱茶壺為茶壺的,現代人喝茶用小壺,稱做「茶罐仔」,茶鼓一詞已更難得聽到。我珍惜的把這盞老茶鼓帶回住處,置於庭院一角,彷彿看到了古老的茶鼓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