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2 23:16:49(砂子)
和祖父看布袋戲
小時候,祖父偶而出門參加旅行團旅遊,總會攜我同行。半個多世紀前的台灣旅遊風不若今日之盛熾,還在讀小學的我,卻已跟著祖父的足跡到過基隆、霧峰台灣省議會、鹿港、新港、彰化、北港等等許多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的鹿港北港之旅,基本上那是台灣迄今流行不墜的「阿公阿婆進香團」宗教朝拜之旅,我們搭了遊覽車從桃園的大園出發一路南行,逢廟下車參拜一番,整個行程三天幾乎都處在裊裊香煙的氛圍中。
有一晚我們的遊覽團在鹿港過夜,住在一棟古色古香的小旅館,還記得旅館以紅磚砌牆,裡頭有木造的樓梯通往二樓,二樓十分低矮,樓地板也是木造的,走路必須略略低頭,而且走起路來樓板咯吱咯吱響,是十分驚奇的經驗。我好不容易才在陌生床位上睡著,睡到半夜,卻被一陣咕咚咕咚聲吵醒過來,我驚懼的問祖父:這是什麼聲音啊?他說,沒什麼,只是老鼠。
老鼠?我更怕了,老鼠在床尾奔跑,會不會等我睡著以後偷偷爬來咬我的耳朵呀?但因白天實在走得太累,夜間也太晚上床,最後終於還是睡著了。
旅遊團本來是蠻早就讓我們吃過晚餐,住進旅館來的,只因那晚跟了祖父到街頭看布袋戲,才搞得三更半夜上床。
記憶中,布袋戲是在一座大廟前廣場公演,戲台前擺著一張張台灣人稱做「椅條仔」的木頭長板凳給觀眾坐,每條板凳可坐兩到三人,戲台雖畫得很漂亮,演出卻和今日所見的完全不同,裡頭的唱腔對白精緻古典,偶有激裂打鬥的電光石火,使用的是爆竹、電火石,戲台後面還搭配一組兩三人組成的小型樂團,隨著演出情節吹奏、擊打各種樂器,故事的進行節奏十分緊湊,看得我真是目不暇給,渾然忘我。
時光跳躍五十年,今日台灣布袋戲偶而雖有當街公演,台下幾乎不見一個觀眾,演出目的無非酬神、謝願,是演給神明看的,真正演給人看的現代布袋戲則是在現代化片廠中攝錄,佐以各種聲光科技,形成一種高成本的文化產業,觀眾不在街頭欣賞,而是在專屬電視頻道中播映,日夜皆得欣賞,或是做成影碟租售,讓人得以在家觀賞。
鹿港那一晚當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布袋戲,戲中俊俏的大俠、武功高強的蒙面人、美麗的俠女等角色真真把我迷住了。當時我大約就讀小學四年級,早已愛上了畫畫,旅遊歸來,我以布袋戲裡所見人偶為角色,自己編了一段故事情節,用作業簿畫出一本具體而微的漫畫書,畫完,有一天晚餐後喜孜孜翻給祖父看,邊翻邊敘述故事情節,看得祖父笑呵呵好不開心。從那以後,我更加愛上了畫畫,小學畢業前至少畫出十本自己的漫畫書來。只惜搬家多次,無一保留。
旅遊、畫畫也有後遺症,有一陣子太著迷於畫漫畫,使得課業成績大大退步,媽媽只好把我託給一位老師,讓我每天晚餐之後拿著手電筒走夜路前往老師的宿舍接受課後輔導。這課後輔導的名稱是後來才有的,當年由於國小升學國中(以前叫做初中)須要經過考試這一關,初中依程度與聯考分數定有省立和縣立兩級,競爭激烈萬分,所有的課後輔導一律被稱為惡性補習,簡稱惡補,督學會四出查訪,一旦查到惡補老師是要受嚴重處分的。我在老師家偷偷摸摸補習了半年,畢業時總算獲得縣長獎並成為全校三個考上省中學生之一。
目前我的名片上印著我的三項嗜好:旅行、寫作、畫畫,其中兩項,莫非就是祖父幫我養成的?
(本文刊於2012/05/22北美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