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4 09:58:00(砂子)

端午話玉山

 

 

端午節在白石農場揮汗勤耕,朋友專程帶了玉山周報的典藏版和特刊號來,認真的想聽我的讀後感,顯然,他和我以及許多人都一樣,對這一份台灣人的新媒體寄望殊深,可惜我隨手翻讀之後,給了他的並非「佳評如潮」,甚至有如當頭一盆冷水。

愛深責切,以下是粗淺的讀後感:

1 這是一份不具賣相的商品

辦報雖是文化事業,卻仍然要以行銷為活命之鑰。銷不好就沒有存活的機會,賣相至為重要。

乍看這兩份慢火細熬完成的商品,我無法想像它的定位是準備賣給什麼人?是所謂菁英份子?或一般普羅大眾?如果它是一份雜誌,坊間不乏高品質的政論雜誌、綜合雜誌,它首先必須要大大贏過這些對手才能搶到讀者;如果它是一份新聞媒體,它缺乏了時效性和接近性,談的雖都是重要議題,卻未必能勾起讀者最切身感受,在多數讀者心目中這些議題或許排序在即時閱讀選擇中只能列在二三四五順位,優先閱讀的興緻與耐心不會很高。

或許編輯人得再想一下:這份報紙將賣給誰?

2 沒有議題性和話題性

這兩期都沒有重大主題、重大議題,不但更削弱了賣相,無從打動讀者購買欲望,也無從形成輿論重要議題,無法從市井談助熱潮中得到刺激銷售的良性循環。

沒有精彩扣人的重要主題,也造成編排鬆散化。報紙有所謂「頭條新聞」,這兩份周報,找不到最重要的頭條新聞。嚴格的說,雖談了許許多多話題,展現議題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氣魄。

3 版型設計和文字可讀性有待提升

平面媒體在聲光電子媒體的競爭下本已顯得弱勢化,平面媒體在危機中強烈競爭,聲勢陣容更如排山倒海之豐富熱鬧,讀者可選擇性是那麼多,再營養的文章如果不能在幾秒鐘之內吸引住讀者,可能就被拋棄,因而強調可讀性成為文字媒體最重要的贏的關鍵。要先有可讀性,才能再求其他。

但這兩期的刊物,版型開本的設計使得展讀並非方便,是攤開來讀或摺起來讀呢?四段式由上到下的編排使得閱覽並不順暢,尤其字體小而文章長,密麻麻一片,讀起來非常的吃力,加上整本幾乎都是同質性極高的文章,讀幾篇之後就讀不下去了。

後頁大約有三分之一版面被設計來容置較輕鬆的副刊式綜合性題材,卻未能與前三分之二有醒目區隔,易為讀者忽略,而在內容上也還是太嫌嚴肅,讓人輕鬆不起來。

朋友憂心的問:這麼說來,玉山周報有前景嗎?如果再大幅改版,有希望拉抬起來嗎?我的看法是,大張旗鼓推出了這兩期之後,已造成了想關心、想購買的人深刻的既定印象了,這種印象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頗難再調整了。呂前副總統辦這份報紙的姿態豪氣干雲,據說還揚言賣祖產來辦報,我覺得這樣的話說說就好,聰明的做法是找更多肯講真話的人來認真替周報的試刊成品做體檢,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採取的是算準它的階段性任務,並在它「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光榮退場算了。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Uncle 2009-06-06 20:55:58

鎮庄之寶
越改越錯
哈哈

Uncle 2009-06-06 19:29:28

幾時有個白石農場的呼號
我都不知道

那合該搬顆大大的白石頭當震莊之寶吧

WitchVera 2009-06-05 23:42:24

看天下或遠見, 如何?
愈來愈熱, 注意飲食健康, 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