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0 23:36:00freya1113

【獵奇的心態,徒勞的表演(待修)】

斷斷續續看"最後的皇弟,流轉的王妃"
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戲
如果僅是拍來作個台慶紀念,聽聽幾位日本演員說中文
那娛樂性還是有的
但真當成一部戲劇作品,我實在不覺得這部戲高明到哪去

語言實在是很大的問題
以前張曼玉說,對演員而言,語言是反射動作
硬去講自己不熟悉的語言,一定會降低演出的精采度
我不能說竹野內和常盤不努力,相信憑他們的大和精神
為這些中文台詞付出的苦練必然可觀
然而中文是我的母語,不管他們練得再勤再道地
怎麼聽都是怪腔怪調,
好吧,如果排除語言因素,不作為批判的理由
那我要求戲劇應有主要突顯的主旨與情感,這該是合理的吧?
但這部戲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對戲劇來說,
這就是致命傷

剛看的時候,最早發現的問題是"敘述者不一",
一下子是仙道敦子用口白交代劇情
一下子又變成竹野內或常盤的內心獨白
這還不是挺嚴重的,我最忍受不了
是這對夫妻無時無刻都把
"我們也許可以作為中日溝通的橋樑"這句口號掛在嘴邊
好像兩人的結合,純粹以政令宣導為前提
然而故事一開頭就告訴觀眾溥傑與浩的結合
是合乎他們的個人意識,有互相愛慕的成分在裡頭
那麼在政策性的使命感之外,該讓觀眾感受到夫妻之間私密的愛吧?
這部分的描寫卻非常貧弱
如果兩夫婦的情感在戲劇中營造成功
後來分隔16年的命運才會顯得無奈淒慘
但看到目前,卻體會不到這層感動

再來是時間掌控的問題,
"流轉的王妃"要在幾個小時內講大時代的戰亂
困難點跟"忠臣藏"很類似
然而就因為有時間的限制,
更該讓這個限制變成作品的一種特性,而不是負擔,
但"流轉的王妃"作不到這點,
整齣劇好像很趕時間,忙不迭讓一堆大牌有機會亮相
(那不禁讓我想起香港的"豪門夜宴",雖然製作品質不可相提並論)
作一些他們不在行,但"很新鮮"的舉動
天海祐希獻唱"何日君再來",
伊東Misaki演他他拉貴人在溥儀床前念詩
(儘管聲調恐怖到連翻譯人員都聽不懂而索性不翻)
都屬此類

如果這部戲在日本有很高的收視率
我想多半不是戲好看或者感人的原因
多半是因為這齣戲足以滿足很多人的獵奇心理
就好像李安拍的"臥虎藏龍"對外國人很新奇
或者張藝謀老愛在電影裡賣弄古老中國的紅色與非理性的殘酷是一樣的道理

對日本人來說也許新奇有趣
但這齣戲始終進不了情感的核心

然後是演員表現
竹野內還是老樣子,帥之外,只能說他實在很用功,
因為根本就是演個中國人,中文台詞的份量可想而知
對此我不忍苛責

木村佳乃的戲其實非常少,
但每次出場都讓人眼睛一亮
在她僅有的戲份裡頭,幾乎都沒有失手
最後一個回首的神情,是全片極少極少能牽動淚腺的畫面

至於反町,我再一次體會到他演技的無藥可救
他的角色其實非常討好,也不需要嚼舌頭講中文
但是他完全做不到那個角色應該表達的百分之一
特別是與竹野內之間的情感
在他戰死之後有些回憶的鏡頭
夠好的演員能全盤了解自己的角色發展
是以知道哪裡該用力,好讓角色在戲劇的敘述裡活起來
但他做不到,
回憶的那幾幕平淡無奇
即便竹野內說:"櫻井幾乎像我的哥哥一樣"
我都覺得竹野內實在是自作多情...-.-;;

不過反町再怎樣爛也爛不過演溥儀的那個大陸人
有好幾次,他的演出都誇張到讓我懷疑溥儀精神有問題
一看就知道他在演戲
特別是得知日本戰敗那段戲,實在是受不了的爛
強力推薦他去演韓劇,一定會獲得很高評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