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16:28:17德山製藥公司

德山製藥健康報 - 誇孩子要說努力別說聰明

德山製藥健康報 - 誇孩子要說努力別說聰明




Cute-Kid-face.jpg


距離高考還有整整一個月,醫院的心理門診會出現不少學生的身影,其中不乏那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孩子。其實, 很多“好學生”一直生活在被肯定和讚揚之中,他們的抗挫性並不強,心理上往往比一般孩子更脆弱,一旦考試沒能達到預期,極容易產生消極負面的自我評價,從而引發各種問題。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成績下降後,能重新客觀地制定合理的目標,並達成這個目標,而有些曾經成績非常不錯的孩子,卻被這小小的挫折擊倒,甚至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我認為,儘管有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因素影響到孩子的成績,但最關鍵的是孩子如何正確看待“成績下降”這一事實。

 

孩子的學習動機分成兩種,一是學習目標取向,另一種是成績目標取向。前者以學到知識、提高技能為動機。在這樣的動機驅使下,會把失敗原因歸結到“努力不夠,要再多花點時間”這類可控因素上。而成績目標取向的孩子,傾向於用好成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一旦沒考好,很容易歸結到“能力差、腦子笨”這樣的不可控因素上。這種對自我的否定會導致不良情緒,從而產生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值得反思的是我們的社會價值取向,以及被這個價值取向所裹挾的家庭教育。在唯分數論的大環境裡,在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裡,幾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給了孩子太多的保護,認為“你的任務就是學習”。這種觀念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一部分是溫室裡的花朵,一部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這兩類孩子心理素質都相對脆弱,缺乏對挫折最基本的承受力。

 

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抗挫性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內容。孩子上學了,考試考得好,父母喜形於色,誇孩子“你真聰明”;如果考得不好,便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啊!”“聰明”和“笨”都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很難改變,常被指責為“笨”的孩子,就沒有信心改變自己了。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首先要學會做可控因素的歸因。比如,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誇獎“你很努力”,而不是“你真聰明”;考試失利時,不要指責“你真笨”,而是說“這次復習不夠充分,下次繼續努力”。 (莊小琴 宋黎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