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3 22:57:00Fred Weng
【閱讀分享】14歲開始的哲學
○書名:14歲開始的哲學:學習思考的第一本書
○作者:池田晶子/著
○譯者:陳寶蓮
○出版社:先覺
○初版日期:2004 年 02 月 27 日
○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簡介:
我是誰?活著是為了什麼?人來自何處,又要往哪裡去?
為何不能只愛自己喜歡的人?為什麼會戀愛?
學校和社會為什麼有這麼多規定?
理想與現實真的完全相反嗎?
宇宙的盡頭到底是什麼樣子?
人類在進步嗎?進步又是什麼?
善惡與苦樂有何關係?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不論什麼年紀,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需要哲學的慰藉與指引。
然而,當你翻閱浩瀚的哲學書籍,映入眼簾的卻多是陌生的名詞,以及難以理解的論述,讓你看得一頭霧水。難道哲學真的如此深奧艱澀?
其實,哲學也可以很親切。本書透過青少年即能明瞭的筆調,以日常生活的事物為例,循序漸進地引導你思索各種人生問題,讓你具備靈活思考的能力,優游於哲學思維的天地。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9544)
○作者簡介:
【池田晶子】
1960年生。慶應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她善於以日常用語闡述哲學,獲得廣大讀者的支持。著作甚豐,包括《歸來的蘇格拉底》《問惡妻》《再見,蘇格拉底》《思考的人──口述西洋哲學史》《思考的日子》《事象本身》《思考靈魂》《睥睨的黑格爾》《殘酷人生論》《問理性》《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等近20種。
○閱讀分享
哲學,是沒有答案的,如同宇宙的存在,自我意識的存在,很多事情我們都往往「認為」自己「知道」,然而,是你知道而知道,還是別人告訴你而知道?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所認為的「知道」是真正的知道?當一連串的問題在我們的意識中盤旋時,我們便已然成為哲學的一部份,是不假外求的,若說哲學可以求得,那麼,蘇格拉底的哲學又是從何求得,所以哲學究竟是什麼?也許,哲學就是你自己本身,因為你思考著、意識著,思考既是你本身,哲學也是你本身。
而問題本身,也是我們思考的本身,沒有問題,便不會思考;然而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本身就是個無止盡的問題(謎),不然人類也不會需要科學、不會需要歷史、不會需要宗教,正因為很多問題是「存在」的,所以我們的「思考」也都是一直存在的,當你的「意識」存在的那一刻開始,「思考」便已然存在,正如同我現在寫著文字的同時,是因為我的意識存在,而我的文字之所以存在,或說我寫著文字的原因,是因為我正在思考,我思考著寫出我所思考的那一回事。你若說你不懂得「思考」是怎麼一回事,那麼思考著「思考」是怎麼一回事的你,是如何思考的?所以,你必然是思考著的。也許,有人覺得,哲學的用語與文字的用詞太過抽象迂迴,正如同我以上所寫著的文字一般,那麼我只能如此回答:「因為這是我的思考,而你的思考,必須由你自己本身去思考,你不必強求一定要知道我所知道的哲學,因為我的哲學永遠也不會是你的哲學,就如同我不會是你,這是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然而,若你未曾正視自己的「思考」,你也無從知道屬於自己的哲學是怎麼一回事。
哲學,或說思考,它的本質是不可見的,沒有形體的,就如同你知道「你」存在著、思考著,但別人並無法看見你的思考一樣。於是,唯一能憑藉的可見形體,便是語言與文字,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語言與文字本身就代表著我們的思考,學中文的人會用中文思考,學英文的人會用英文思考,若你不懂得語言、不懂得文字、不了解什麼是世界、什麼是人類、什麼是問題,那麼也許你也不會曉得思考是怎麼一回事,雖然你的的確確在思考著、意識著某些人事物。但是,語言文字並不等同於思考的全部,就如同所有的哲學書不等於哲學的全部,我只能說,語言文字是思考的具現化,當你試著學習各種不同的語言時,也許你會體會到,某一種語言所提到的意念,可能在另一種語言中是不存在的,而這不是因為那個意念不存在,只是它未曾被意識到而已。
如果你體會到哲學是抽象的,這也是很理所當然的,因為哲學就是你本身的意識,意識(思考)本身既然是不可見的,也就是抽象的,那麼「哲學是抽象的」的這個事實,你也不必太過驚訝,而這正是哲學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啊,我這麼覺得。
「14歲開始的哲學」作者池田晶子在書序中如此寫著:「雖然書中用語別針對這個年齡層的讀者,但是內容卻是為願意思考人生的所有年齡層讀者而寫。」
「身處現代世界,不論位居何地,人心皆感到慌亂無依,只是程度有些差異而已。戰爭、恐怖主義、經濟問題及環境問題等,都只是我們看得見的表象。然而,存在於最深邃之處、眼不可見的人心,才是這一切亂象的真正原因。如果人心不能夠改變,那麼世界絕不會改變。可是,人們雖然知道必須有所行動,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其實,我們對這世界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自己思考。每個人以一己之力,思考著什麼是正確的世界,什麼是自己。」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什麼是哲學,學會了正確思考,那麼世界必定會有所改變,因為大家都理解彼此擁有著共同的精神。這樣還能有互相爭戰的理由嗎?」
當我看到這段書序時,心有同感的想著,是的,所有的人類,不分男女、不分種族、不分老少,都應該認真的思考自己、思考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甚至是這個世界。
我心中常對這個世界感到質疑,對所有人都有一種不信任感,因為,我總覺得這世界存在著「虛假」,而人類卻把它當成生存的正當理由。人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我期盼著世界和平」,然而,他們卻手持槍炮飛彈,殘殺著他人,如果真的「世界和平」,也就表示「全體人類及所有具有生命的個體都可以和平的生存著」,那麼,你拿著武器的理由為何而存在?你會殺死自己所愛的人嗎?如果你不愛那些人,甚至那些生命,你如何正大光明的說這世界會有和平的一天,還是,當你殺了所有的生命,自己獨自生存在世界的那一天叫做「世界和平」?
有時,我甚至會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完全的正確,因為,那些我深信不疑的正確,是那些人們教導我而來的,而那些被教導的知識觀念,有誰可以證明它是真理,是完全正確的事實?
諸如此類的問題,例如:種族問題、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性別問題,其實都不是正確存在的事實,如果是事實,它便不會構成問題,問題,表示它的事實尚未被釐清,問題的產生是因為人類如此意識著,所以問題才存在。我曾看過一部影片,名稱已經記不太清楚了,片中描寫的劇情呈現了非洲的一個族群與現代社會對於「善惡」認知上的差異性,什麼是「惡」?如果你不自覺做了某件事是「惡」,那麼那件事對他而言並不是「惡」,除非他自己意識到那件事是「惡」,「惡」才成為存在的事實。然而,這並不代表你不去意識那件事的「惡」,「惡」就可以是「善」,「善」與「惡」是絕對的,如果「善」的事情可以是「惡」(如同早期人類認為地球是平面的,而且深信不疑,但後來被推翻一樣),那麼這事情的「本質」就應該是「惡」,而不可能會是「善」,反過來說,真正的「善」即使你再怎麼否定,它依然是「善」,而這些經得起思考、推論、驗證的「善惡」就是所謂的「真理」,追求真理,也是我們之所以思考,之所以「哲學」的起點。
當然,意識到這個世界所存在的「虛假」或「問題」,並不代表你該對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類感到失望,因為,我們不就是因為能夠思考,所以才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嗎?試想,若這個世界並沒有虛假,沒有問題,那麼,人類也不需要「思考」了吧!相反地,正因為這個世界還存在著那麼多的問題,我們才更應該認真的思考,不是嗎?而思考,也是這世界上,人類獨有的特質,因為我們思考,所以我們是人類,那麼,你有什麼理由去拒絕思考?即使我說,你根本一直都在思考,它是你無法否定的事實。
因此,早前我寫了一篇「寓言.世界.虛假與真實」來表達我對人類「不自知」的不滿與嘲諷,並同時也反省著自我,那些動亂的產生,都只因為人類未去正視事物的本質(或說真理),如果他們了解,那麼他們就該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行為是多麼的愚蠢,而不知道自己的愚蠢的人更是令人可悲,他們讀了那麼多的書,學習了那麼多知識,經歷了多少人生的歷練,然而他們卻一直在虛假中打轉而不自知。
不過可以慶幸預期的事是,因為他們表現了他們的愚蠢,我們才得以正視那些愚昧無知的假象,進而追求真理。我如此祈禱著,人類總有一天會從那些虛假中找出真正的真理,而能活得比現在更好。
而這本「14歲開始的哲學」分成三大篇,探討著「思考」、「語言」、「自己是誰」、「生死」、「身體與心」、「他人」、「家庭社會」到「宇宙」、「歷史」、「善惡」、「自由」、「人生」以及「存在」等等議題,由淺入深的引導讀者思考著「思考」,確實是本值得讓人玩味的書,當然,我個人覺得,僅管這本書的內容比起現象學、詮釋學等等哲學理論,已算是相當淺顯易懂,然而,對於未曾正視思考的人來說,也許,這本書還是會難以理解,特別是文字語言的具現化所造成的抽象感覺,我建議閱讀此書的讀者,應該先拋棄你對於文字語言的認知上的「固執」,也許就能體會出字裡行間的絕妙之處了。
學會如何思考,勝過學會所有的知識,若人類不曾思考,不曾有哲學,知識也不會存在啊,而你若不思考,你何以擁有知識,背起來的書本內容總有一天會遺忘,但屬於你的思考,屬於你思考而來的知識,卻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
我也一直如此體會著,當我正視自己的思考時,我真的感覺得到自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而讓我覺得自己更該謙卑的學習著、思考著,拋棄既有的無知與固執,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僅管我的心中可能還存在著某些偏執,也許雖然我已意識到真理,卻沒有勇氣追求實踐真理的自由,而這些都值得我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不斷地再思考,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好,這就是我之所以活著的使命吧。
○作者:池田晶子/著
○譯者:陳寶蓮
○出版社:先覺
○初版日期:2004 年 02 月 27 日
○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簡介:
我是誰?活著是為了什麼?人來自何處,又要往哪裡去?
為何不能只愛自己喜歡的人?為什麼會戀愛?
學校和社會為什麼有這麼多規定?
理想與現實真的完全相反嗎?
宇宙的盡頭到底是什麼樣子?
人類在進步嗎?進步又是什麼?
善惡與苦樂有何關係?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不論什麼年紀,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需要哲學的慰藉與指引。
然而,當你翻閱浩瀚的哲學書籍,映入眼簾的卻多是陌生的名詞,以及難以理解的論述,讓你看得一頭霧水。難道哲學真的如此深奧艱澀?
其實,哲學也可以很親切。本書透過青少年即能明瞭的筆調,以日常生活的事物為例,循序漸進地引導你思索各種人生問題,讓你具備靈活思考的能力,優游於哲學思維的天地。
(以上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9544)
○作者簡介:
【池田晶子】
1960年生。慶應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她善於以日常用語闡述哲學,獲得廣大讀者的支持。著作甚豐,包括《歸來的蘇格拉底》《問惡妻》《再見,蘇格拉底》《思考的人──口述西洋哲學史》《思考的日子》《事象本身》《思考靈魂》《睥睨的黑格爾》《殘酷人生論》《問理性》《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等近20種。
○閱讀分享
哲學,是沒有答案的,如同宇宙的存在,自我意識的存在,很多事情我們都往往「認為」自己「知道」,然而,是你知道而知道,還是別人告訴你而知道?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所認為的「知道」是真正的知道?當一連串的問題在我們的意識中盤旋時,我們便已然成為哲學的一部份,是不假外求的,若說哲學可以求得,那麼,蘇格拉底的哲學又是從何求得,所以哲學究竟是什麼?也許,哲學就是你自己本身,因為你思考著、意識著,思考既是你本身,哲學也是你本身。
而問題本身,也是我們思考的本身,沒有問題,便不會思考;然而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本身就是個無止盡的問題(謎),不然人類也不會需要科學、不會需要歷史、不會需要宗教,正因為很多問題是「存在」的,所以我們的「思考」也都是一直存在的,當你的「意識」存在的那一刻開始,「思考」便已然存在,正如同我現在寫著文字的同時,是因為我的意識存在,而我的文字之所以存在,或說我寫著文字的原因,是因為我正在思考,我思考著寫出我所思考的那一回事。你若說你不懂得「思考」是怎麼一回事,那麼思考著「思考」是怎麼一回事的你,是如何思考的?所以,你必然是思考著的。也許,有人覺得,哲學的用語與文字的用詞太過抽象迂迴,正如同我以上所寫著的文字一般,那麼我只能如此回答:「因為這是我的思考,而你的思考,必須由你自己本身去思考,你不必強求一定要知道我所知道的哲學,因為我的哲學永遠也不會是你的哲學,就如同我不會是你,這是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然而,若你未曾正視自己的「思考」,你也無從知道屬於自己的哲學是怎麼一回事。
哲學,或說思考,它的本質是不可見的,沒有形體的,就如同你知道「你」存在著、思考著,但別人並無法看見你的思考一樣。於是,唯一能憑藉的可見形體,便是語言與文字,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語言與文字本身就代表著我們的思考,學中文的人會用中文思考,學英文的人會用英文思考,若你不懂得語言、不懂得文字、不了解什麼是世界、什麼是人類、什麼是問題,那麼也許你也不會曉得思考是怎麼一回事,雖然你的的確確在思考著、意識著某些人事物。但是,語言文字並不等同於思考的全部,就如同所有的哲學書不等於哲學的全部,我只能說,語言文字是思考的具現化,當你試著學習各種不同的語言時,也許你會體會到,某一種語言所提到的意念,可能在另一種語言中是不存在的,而這不是因為那個意念不存在,只是它未曾被意識到而已。
如果你體會到哲學是抽象的,這也是很理所當然的,因為哲學就是你本身的意識,意識(思考)本身既然是不可見的,也就是抽象的,那麼「哲學是抽象的」的這個事實,你也不必太過驚訝,而這正是哲學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啊,我這麼覺得。
「14歲開始的哲學」作者池田晶子在書序中如此寫著:「雖然書中用語別針對這個年齡層的讀者,但是內容卻是為願意思考人生的所有年齡層讀者而寫。」
「身處現代世界,不論位居何地,人心皆感到慌亂無依,只是程度有些差異而已。戰爭、恐怖主義、經濟問題及環境問題等,都只是我們看得見的表象。然而,存在於最深邃之處、眼不可見的人心,才是這一切亂象的真正原因。如果人心不能夠改變,那麼世界絕不會改變。可是,人們雖然知道必須有所行動,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其實,我們對這世界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自己思考。每個人以一己之力,思考著什麼是正確的世界,什麼是自己。」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什麼是哲學,學會了正確思考,那麼世界必定會有所改變,因為大家都理解彼此擁有著共同的精神。這樣還能有互相爭戰的理由嗎?」
當我看到這段書序時,心有同感的想著,是的,所有的人類,不分男女、不分種族、不分老少,都應該認真的思考自己、思考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甚至是這個世界。
我心中常對這個世界感到質疑,對所有人都有一種不信任感,因為,我總覺得這世界存在著「虛假」,而人類卻把它當成生存的正當理由。人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我期盼著世界和平」,然而,他們卻手持槍炮飛彈,殘殺著他人,如果真的「世界和平」,也就表示「全體人類及所有具有生命的個體都可以和平的生存著」,那麼,你拿著武器的理由為何而存在?你會殺死自己所愛的人嗎?如果你不愛那些人,甚至那些生命,你如何正大光明的說這世界會有和平的一天,還是,當你殺了所有的生命,自己獨自生存在世界的那一天叫做「世界和平」?
有時,我甚至會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完全的正確,因為,那些我深信不疑的正確,是那些人們教導我而來的,而那些被教導的知識觀念,有誰可以證明它是真理,是完全正確的事實?
諸如此類的問題,例如:種族問題、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性別問題,其實都不是正確存在的事實,如果是事實,它便不會構成問題,問題,表示它的事實尚未被釐清,問題的產生是因為人類如此意識著,所以問題才存在。我曾看過一部影片,名稱已經記不太清楚了,片中描寫的劇情呈現了非洲的一個族群與現代社會對於「善惡」認知上的差異性,什麼是「惡」?如果你不自覺做了某件事是「惡」,那麼那件事對他而言並不是「惡」,除非他自己意識到那件事是「惡」,「惡」才成為存在的事實。然而,這並不代表你不去意識那件事的「惡」,「惡」就可以是「善」,「善」與「惡」是絕對的,如果「善」的事情可以是「惡」(如同早期人類認為地球是平面的,而且深信不疑,但後來被推翻一樣),那麼這事情的「本質」就應該是「惡」,而不可能會是「善」,反過來說,真正的「善」即使你再怎麼否定,它依然是「善」,而這些經得起思考、推論、驗證的「善惡」就是所謂的「真理」,追求真理,也是我們之所以思考,之所以「哲學」的起點。
當然,意識到這個世界所存在的「虛假」或「問題」,並不代表你該對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類感到失望,因為,我們不就是因為能夠思考,所以才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嗎?試想,若這個世界並沒有虛假,沒有問題,那麼,人類也不需要「思考」了吧!相反地,正因為這個世界還存在著那麼多的問題,我們才更應該認真的思考,不是嗎?而思考,也是這世界上,人類獨有的特質,因為我們思考,所以我們是人類,那麼,你有什麼理由去拒絕思考?即使我說,你根本一直都在思考,它是你無法否定的事實。
因此,早前我寫了一篇「寓言.世界.虛假與真實」來表達我對人類「不自知」的不滿與嘲諷,並同時也反省著自我,那些動亂的產生,都只因為人類未去正視事物的本質(或說真理),如果他們了解,那麼他們就該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行為是多麼的愚蠢,而不知道自己的愚蠢的人更是令人可悲,他們讀了那麼多的書,學習了那麼多知識,經歷了多少人生的歷練,然而他們卻一直在虛假中打轉而不自知。
不過可以慶幸預期的事是,因為他們表現了他們的愚蠢,我們才得以正視那些愚昧無知的假象,進而追求真理。我如此祈禱著,人類總有一天會從那些虛假中找出真正的真理,而能活得比現在更好。
而這本「14歲開始的哲學」分成三大篇,探討著「思考」、「語言」、「自己是誰」、「生死」、「身體與心」、「他人」、「家庭社會」到「宇宙」、「歷史」、「善惡」、「自由」、「人生」以及「存在」等等議題,由淺入深的引導讀者思考著「思考」,確實是本值得讓人玩味的書,當然,我個人覺得,僅管這本書的內容比起現象學、詮釋學等等哲學理論,已算是相當淺顯易懂,然而,對於未曾正視思考的人來說,也許,這本書還是會難以理解,特別是文字語言的具現化所造成的抽象感覺,我建議閱讀此書的讀者,應該先拋棄你對於文字語言的認知上的「固執」,也許就能體會出字裡行間的絕妙之處了。
學會如何思考,勝過學會所有的知識,若人類不曾思考,不曾有哲學,知識也不會存在啊,而你若不思考,你何以擁有知識,背起來的書本內容總有一天會遺忘,但屬於你的思考,屬於你思考而來的知識,卻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
我也一直如此體會著,當我正視自己的思考時,我真的感覺得到自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而讓我覺得自己更該謙卑的學習著、思考著,拋棄既有的無知與固執,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僅管我的心中可能還存在著某些偏執,也許雖然我已意識到真理,卻沒有勇氣追求實踐真理的自由,而這些都值得我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不斷地再思考,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好,這就是我之所以活著的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