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8 01:28:00 愛鐵腿的張小復

2006台灣棒球回顧

2006台灣棒球回顧

作者/法洛猛( http://tw.myblog.yahoo.com/falohmum2006 )

過去的台灣棒球,和這個島國一體同命,總是努力的想走向世界。今年,大家卻赫然發現,世界走進了台灣。
回顧去年台灣棒球,如果要加上一個標籤,我的選擇是「全球化浪潮」,如果要定出一個關鍵字,那毫無疑問是「台灣之光」。

經典賽讓世界對韓國刮目相看

經典賽是大聯盟鼓動全球化浪潮的三叉戟,雖然人算不如天算,反而很惹笑的戳破了美國夢幻隊,
但16個參賽國都泡進了這波海水。從林恩宇投出經典賽歷史的第一球開始,
我們目不轉睛的看著世界在眼前翻湧,飛起的浪花就打在我們身上……。

關鍵的第一戰我們以0比2敗給韓國,兩隊在經典賽的命運自此判若雲泥。
韓國隊的不敗神話雖然破滅在王桑與一朗領軍的日本隊手中而止於四強,
我卻也忍不住要為他們的表現大聲喝采,甚至要比日本強運奇蹟式的封王更教人感嘆:
韓國棒球在世界舞台能做到這個程度,我們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

經典賽我們也看到新一代世界版中華隊東西合壁的雛形。
大師兄開始移防到一壘去,胡金龍、陳鏞基的「金鏞連線」成形(當時還是三游),
林威助、陳峰民、耿伯軒展現接班架勢,中日戰飆出球速的增菘瑋則讓大家眼睛一亮,不久後果然受到大聯盟的青睞。

王建民海嘯席捲台灣

然而未能出席經典賽,讓我們抱憾、懷念的王建民與陳金鋒,卻是今年更關鍵性的人物。

經典賽不過是點點浪花,王建民帶來的卻是全球化的第一個大海嘯。
「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他今年近乎完美的一個球季,
帶著台灣百萬球迷跟著他一起衝浪去。球迷們意氣爽快胸襟頓開,
和棒球產業相關的聯盟、球團和媒體記者們卻被浪頭打得暈頭轉向,
可憐他們不是急急忙忙的開始設法和世界接軌,就是左支右絀的拙樣引來球迷的訕笑和嘲罵。

中華職棒聯盟在票房衰退後終於開始明白,自己做的不再是獨占事業,不是關起門來愛怎麼搞就怎麼搞。

永生難忘的「黃金24小時」傳奇

台灣之光綻放在美東,球季末美西的郭泓志也開始發亮。「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郭董雖然在9月8日才首度先發,卻以K殺國聯超強的大都會當出鞘,以斬下我們的大敵韓國隊作收刀。

精采的投球表現,與王建民截然不同的殺威,再加上三度手術五年復健的悲情,
讓球迷很快的接受郭泓志成為另一個巨星。

稍早於郭泓志,其實姜建銘已經在東京迸出光芒。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他,接二連三的好投,
站穩了日職龍頭巨人軍的先發。就在同一天,接著郭泓志的第一勝,他拿下了三連勝,
王建民則在稍後取得第十七勝,這黃金24小時,成為棒球迷06年最難忘的傳說之一。

就這樣一波一波的浪濤來自不同地方,台灣棒球的國際熱持續漲潮。
宛如日本職棒受到野茂英雄、鈴木一朗、松井秀喜、松坂大輔接連不斷的衝擊,
台灣也是如此。想自外於這個潮流冀求哪天風平浪靜的人,到此應該可以覺悟了。

台灣早就站在這世界上了

全球化浪潮捲起千堆雪,給中職出了不少作業,但也把台灣捲上國際舞台。
轉播大聯盟季後賽的福斯電視網在介紹王建民、郭泓志時兩度秀出台灣地圖,
讓在國際社會充滿失落感的台灣人內心激動不已。
大家想起洋基球場上看慣的國旗畫面──對啊!原來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不是我們自high而已。

要讓世界看到台灣,棒球一直是我們的藍海。

郭王兩人,在那一刻告訴了我們一件大家本該明白的事:台灣,早就站在這世界上,問題是你要人家怎麼看你。

陳金鋒從內裡改變台灣職棒

有別於王建民隔海掀起波濤,陳金鋒則帶著一股沈默有力的潮流回台灣。
身為台灣第一個大聯盟球員,他改變了國內的制度,拿到中職第一個複數年合約。
他結合了美式球風與台式認真態度,讓La new熊隊水漲船高拿到隊史第一個總冠軍。

有陳金鋒在,我們放心。不管是亞洲職棒大賽或是杜哈亞運,棒球迷也都心滿意足。
甚至他年底還拒絕了日本球團的挖角邀約,決意留在台灣和他那一群白目的隊友打拼。
我們在感動之餘,也對這樣的啟示開始深思:全球化浪潮的破壞力,我們好像也不是完全無從防禦...
我們可以提升國內棒球的環境與各項條件,我們可以不要放自己沈淪。全球化有人衝浪有人揚帆,並不是非要弄得滅頂不可。

CPBL改革繼續綁手綁腳

但講到國內環境今年卻是相當令人心酸。最具代表性的蔡豐安事件,球團狠狠轉過身去背對球迷。

不離不棄,被當北七(編按:給不懂台語的讀者,此話為白痴之意)。
主事者自以為外面終於靜下來,自以為大家最後還不是會忘記,卻不知道人們早已離去,不再理你。
輕視二軍,濫用「讓渡制度」這條惡法,更是讓球迷看不起。這也是全球化的另一個效應。
棒球迷欣賞到更高的棒球品質,包括更合理的制度、對球員的保護,今天你沒有誠意提供一樣的好東西,球迷轉台而已。

另一個職棒界的沈痾──黑道脅迫打假球,今年再度發生,卻是個弄假差點成真的騙局。
很多玩簽賭的人,下回應該可以好好思考,那些放水的消息,有多少是騙子的把戲。

當然,聯盟對球員教練的教育和管理,一樣是當務之急。以前糗事總覺得好像在自己家裡沒關係,
不過現在網路傳千里,天曉得這一次會不會又上維基

聯盟不爭氣,球員很爭氣

我們的制度零零落落,別人的制度可是殺氣騰騰,這個冬天日本人訂了個「亞洲選手權」,
槍口已經對準了中職大門。商業競爭本來就無可厚非怪不得誰,誰教他爭你不爭呢?
偏偏還有人覺得自由球員制度並不急於一時……Orz。

我覺得台灣還是要有職棒比較好,中華職棒砍掉重練不會比較好。
但在全球化潮流、無國界跨產業的競爭下,中職真的還有未來嗎?未來在哪裡?這一年回顧下來,答案還是個謎。

不管中職垮不垮,台灣球員總是那麼爭氣。

陳鏞基一整年的優異表現,變成為火力直追陳金鋒的「台灣強打少年」;
林旺億、蔣智賢、黃志祥等高中球員,被大聯盟一整串提去;
吳偲佑與林恩宇一左一右整年表現精采,也一前一後到日本,
很有可能成為第一批「亞洲選手權」的受惠者;少年得志的張泰山在國際賽卻是大器晚成,
對古巴那支全壘打代表作我個人認為是救了洲際盃……。

海水讓人無法畫地自限

2006年對於台灣球迷肯定是難忘的一年,但我覺得對台灣職棒而言,它更是重要的一年。
中職應該要深省、應該要覺醒、應該要慎重、應該要振作。
扁舟小槳,風定釣絲閒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遠方濤聲隱隱奔騰,海水沒辦法讓人畫地自限,眼著的這一灣連著世界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