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30 18:40:30雅子

記著歸鄉之路~石牆蝶


    

      Y打電話說要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回家,在後山的他,聲音略顯落寞。
    我看不見他的表情,只能在心底輕撫著他深邃雙眸裡的淡淡鄉愁。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石牆蝶嗎?
    下過雨的碎石小徑,在四散一地的台灣欒樹落葉旁,石牆蝶忽地從天飄下,倏然停止趴伏在潮溼的地面,任由我們訝異。
    雖然我們存在同一個世界,但眼前有道無形藩籬讓我跨不去,或者應該說,我們找不到任何理由移動身軀,就怕驚擾到你。你伸長口器,忘我地呧吮著甘霖,仿若那一刻世界僅有你;而你擁有全世界。四片平攤的翅膀,是蛺蝶科多數蝶種停棲時的共同姿態,前後翅重疊不多,讓你的蝶翼展現無遺。
    由上俯瞰,我看到一幅被線條與脈絡切割的身軀。
    一個孤獨的身影。

    思念在血液流淌著。  
    我親愛的Y,因為我們有著血脈,有著無法割捨的牽掛。
    而那一顆產在黃金榕嫩葉上的卵,就沒有我們幸運。
    從母蝶產卵的那一刻,承襲孤獨。

     

    金黃色的卵是明亮歡愉的色彩,一道道縱線讓樽型卵看起來更為立體。石牆蝶幼蟲取食多種桑科榕屬植物,從平地到2500公尺山區的廣泛分佈,尤其是公園綠地的多種榕樹,或是攀爬牆壁的薜荔,金黃色的卵總會帶來新生命。綠色幼齡蟲是天生的工程師,從葉子末端啃食主脈二側的葉肉,再用糞便搭載在細長的主脈上,吐絲糾結往後堆疊,打造一條以糞便為質材的葉脈延長線,然後棲息在上。全世界6000多種蛺蝶的幼蟲不乏這種行為,這與生俱來的偽裝自衛,是孤獨的防禦,在天敵環伺的險惡中為生存奮力而為,物盡其用與糞共處。綠色的身軀頭殼上端三角突起如貓耳,在第2與第8腹節背處中央,各有一小突勾,小小生命吃吃眠眠,蛻了五次皮才能進入蛹期。
   

    終齡期的黃綠色幼蟲,外貌也到了極致。腹背上第2節突勾上有短刺,暗穩的深褐色從肉突往下左右抱身,將武器以布袱在背上,第8節的肉突雖然略短,一樣有深褐色塊擴大面積。蠕動的年代已接近尾聲,即便沒有侵犯力也要壯大自己。頭殼上的貓耳朵拉彎拉長,還有二道縱線從臉部劃過。這張臉勾起詭譎之心。從小就很怕看見小丑,因為我無法承受那一張塗紅抹綠;誇張嘴眼還帶著紅球鼻的面孔底下的心情,無法承載為了取悅眾生消磨自己悲傷的重量,即使多年以後我知道 ,小丑的快樂也可以是裡外一致。
    石牆蝶終齡幼蟲拉著長角;既猙獰又滑稽的容,是拒絕與自衛。
    我親愛的Y,離家百里到天寬地闊的後山,困境與挑戰,你已學會自己面對與承擔。


     



    是不是在蛻下最後一層皮前看了世界最後一眼之際,決定將身軀化為那一片已乾枯蜷曲卻仍懸在枝縫的葉片?
    褐色的垂蛹,是葉柄亦是觸角;是翅膀亦是枯葉身,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之間,將擬態詮釋到高點,讓我以為這是片一捻即碎裂的枯葉。
    然而在這裡面,裝載著承襲歸鄉的地圖。


    
    一隻羽化的石牆蝶靜靜地趴伏在網絲上,等待飛行。網絲蛺蝶是常用的中文名稱,此時以形讀名,自然會意。翅緣刻裂,肛角尾突的輪廓裡,白色底圖,縱繪數條黑色曲線,與翅脈交會成經緯,翅端淡淡的山巒潑墨,肛角是黃澄澄的岩石,以及流過後翅的藍色清澈小溪。
    是從何時開始?這一張歸鄉的地圖從記憶內化成基因,烙印世世代代?


    
    冠上福爾摩沙的特有亞種,是否還記得分布於西起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東至中國長江、珠江流域各省;以及台灣、日本等地的其他Map Butterfly?
   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莊子的年代,一隻崖胥曾飛入他的夢中。

   思念在血液流淌著。
   而我親愛的Y, 不管相隔多久距離多遠,回家之路總會在你的記憶中。


~~~~~~~~~~~~~~~~~~~~~~~~
石牆蝶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898
又名
網絲蛺蝶、地圖蝶、崖胥、台灣地圖蝶以及石崖蝶
 












向日葵 2012-05-12 23:49:12

美麗的蝴蝶加上動人的故事

謝謝分享同為人母對異鄉孩子的思念

祝福雅子 母親節快樂

ROSA TU 2012-05-12 10:21:07

這隻我養過
蛹好小一個
出來確是隻大蝴蝶

祝雅子
母親節快樂!!

忘月 2012-05-09 16:11:11

好動人的故事
訴說著石墻蝶艱辛漫長的成長歷程
真精彩
祝 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