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8 19:50:41ford

自我「運命」


腳踏實地,清平生活


華人自古即有勤儉儲蓄之美德,如《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提到:「古者急耕稼之業,至耒耜之勤,節用儲蓄,以備凶災,是以歲雖不登而人無飢色。」亦有一句閩南語俗話——「好天要積雨來糧」;顯示古人未雨綢繆的智慧,指出平日勤奮工作、節省耗用、積蓄財物,可應不時之需。

與中彰區四合一幹部座談,上人指出,相對許多國家受金融危機之害難以衡量,台灣影響較輕,實莫過度驚慌。

「面對經濟衰退而害怕自身難以為繼的心態,正如《地藏經》中描述地獄眾生在鐵床上受罪,『一人亦滿、多人亦滿』,即因每個人都只覺得自己最痛苦。」

經濟的漲跌起落有周期性,上人表示在此時刻,應冷靜反思過去的生活是否虛華不實、是否恣意享受而不顧後果?「應把握此時機自我教育,回歸腳踏實地、克勤克儉的清平生活;人與人間要相互扶持,整合力量關懷、幫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共度這波景氣低迷。」

景氣衰退導致企業裁員,許多家庭頓失經濟來源,也影響孩子註冊就學;慈濟在全台推動「安心就學」計畫,幫助經濟陷入困境家庭的孩童安心就學。

「助學」本是慈善志業項目之一,上人叮嚀志工落實社區、加強通報系統,關心是否有孩子輟學。「寧可誤救,也不錯失救任何一個個案;這是慈濟慈善志業一貫的精神。」

除盡塵埃,寶藏現前

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人自出生後,隨著年齡增長,後天的物質誘惑愈來愈多,就愈來愈難保持清淨單純的心性。

上人引古德詩偈「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表示,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差別只在「覺」與「迷」。

「凡夫的心宅門戶緊閉,黑暗無光,易受引誘、污染,使灰塵無孔不入;智慧心光未明,無明煩惱不斷產生,層層塵埃覆蓋清淨本性。」

上人譬喻,就像考古學家從地面下挖掘出千年古蹟一般,凡夫累生累世的煩惱無明如灰塵,年年積累、覆蓋,能夠淹沒整座城鎮。

「清淨本性沒有消失,只是不斷被煩惱灰塵污染、埋沒。只要向內心深掘,挖開層層沙土,就能見到寶藏。故應時時提高警覺,守護心念,不受外境迷誘。」

佛典記載一則故事——藥師要求徒弟出外採藥,徒弟空手而回,表示天地萬物無不是藥;藥師再要求徒弟採回「不是藥」者,徒弟仍然空手而回,表示舉目所見皆非藥。

「世間萬物,知其物性、懂得運用,則萬物皆藥;若不識藥理、不懂得運用,則萬物皆不是藥。」上人以此開示,只要用心,生活中無處不是法;何須心外再求法、頭上再安頭?若執迷不悟,差毫釐即失千里,將斷失菩提根。

「佛陀時代,提婆達多唆使五百比丘脫離佛的僧團自立門戶,破和合僧,處處與佛對立。佛陀將入滅時,憂心正法不能久住,曾言『獅子蟲自食獅子肉』,指出佛法的衰頹會從內部開始。」

上人言,佛陀在世時就有提婆達多障礙佛法,遑論當今末法時代;慈濟人既然有緣同師、同道、同志願,要守志不動,依教奉行。

早年上人曾問弟子:師父說法,大家是用一隻耳朵聽,還是兩隻耳朵聽?師姊們稍作思考回答:「用兩隻耳朵聽。」上人言:「難怪是一耳聽,從另一耳漏掉。」她們趕緊改稱:「是用一隻耳朵聽……」上人回應:「只用一隻耳朵聽,所以一知半解。」

「師父長年以來,不厭其煩的為大家一再述說法理;若弟子邊聽邊漏,或是一知半解,實辜負師教。」

上人說,以前要靠近師父身邊才能聽到師父說話,否則就要靠錄音帶聽講;現在只要每天早起打開電視或電腦,「靜思晨語」就在家中流轉。

「若能用心接受,生活中處處是法。聞法入心且溫故知新,就能修除習氣,由『迷』轉『悟』。」

行人間路,悟真實法

「在有限的生命,人人隨著過去生所寫的劇本演出。若能及時覺悟『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時時結好緣;逆境現前,也能心寬念純地面對,將惡緣轉為善緣,則每一秒鐘都在消業。」

與台中、彰化地區慈濟人談話,上人強調,「法若入心,業障自消;心念若正,沒有過不去的難關。」生在人間,應積極「運命」,而非任憑「命運」;要作自我生命導航師。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是為人群而設立,旨在拯救苦難、淨化人心。上人指出,慈善呵護眾生、醫療搶救生命、教育成長慧命、人文淨化人心。

「慈濟人做中學、學中覺,傳承靜思法脈,行在菩提大直道;這條慈濟菩薩道平坦寬敞而安全,直指成佛之道。」上人教示,委員、慈誠不是受證得道,要持續付出才能有所得;若中途退道心,難以造福與增慧。

「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把握實踐正法的機會。做得到、能實際體會到的法,才是真實法,也才能真正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