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0 09:16:28陳南榮

外埔石滬 見證早年漁民生活

外埔石滬 見證早年漁民生活
 
【聯合報╱記者江詩筑/後龍報導】 2012.07.30 08:48 am        
後龍鎮外埔漁港附近的石滬,利用漲退潮的水位差來捕魚,人工築起的石堤高約3台尺。
記者江詩筑/攝影
澎湖望安的雙心石滬非常聞名,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北邊也有「合歡」、「母乃」兩座石滬,漁民不僅擁有石滬的使用權,至今仍肩負石滬的維修工作,苗栗縣海洋觀光季8月11日在外埔漁港舉辦,不妨順道走訪堤岸參觀這兩座石滬。
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對石滬文化瞭若指掌,他說,早期中港溪出海口以南與後龍溪出海口以北間,曾有高達28座石滬,每座石滬除了有名稱,也各有主人,但隨著時代變遷,至今僅剩下「合歡」與「母乃」兩座。

石滬是早期漁民以海邊的磯石交錯堆疊而成,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差捕魚,漲潮時石滬隱藏在水面下,退潮才能見到石滬的真面目,海水退潮後魚受困石滬成了甕中鱉。

「合歡」石滬長約450公尺,「母乃」範圍較小,約280公尺長,站在外埔漁港的堤岸邊,可以眺望石滬全景。

「合歡」與「母乃」石滬均是私人所有,王啟仁說,潮汐每天不同,加上季節也會影響漁獲量,所以「巡石滬日權」是依股東數來分配、輪流,才不會讓漁獲量較豐的日子,都集中在某些股東身上,舉例來說,有的大股東持股較多,所以可間隔10天就巡滬撈捕一次,小股東則可能25天才輪到,主要都是以五的倍數在計算。

石滬的股東也肩負維修的任務,王啟仁說,因為持股不同,每個股東分配的維修區域也不同,維修的單位稱為「禪」,一個大人雙手張開的距離叫做「一禪」,為了保護石滬免於受到海浪沖刷、坍塌,股東會互相監督維修是否確實。

王啟仁表示,石滬重現的是早期互助合作的精神,但因經濟型態改變,僅剩這兩座石滬見證早年的漁民生活,希望大家都可以為守護石滬文化盡一分力。

【2012/07/30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外埔石滬 見證早年漁民生活 | 台灣百寶鄉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7258199.shtml#ixzz2248G5B93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