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4 22:08:47陳南榮

化學教授懂藝品 古物變色知原因

  •                       


    學教授懂藝品
    古物變色知原因

     

    2012/05/14 【聯合報╱記者劉金清/斗六報導】

     

    雲林科大副教授連萬福。 記者劉金清/攝影

     

    「過於科學化會失去創意,過於藝術化會流於不切實際。」沈浸化學領域30多年的雲林科大副教授連萬福,閒暇之餘也喜歡藝文,他說,科學與藝術可以兼容並蓄,生活就會變得多采多姿。

    56歲的連萬福,擁有美國麻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在國中、雲科大教化學,加上大學念化學,投身化學領域已30多年;教學之餘也喜歡藝文,藝文展覽、音樂會常見他的身影,也喜歡收藏玉器、磁器、畫等藝品。雲科大88年成立文化資產維護系所,目前連萬福兼任藝術中心典藏組長,曾接受台南市與金門文化局委託,鑑賞、修復清朝時期的古砲。

     

    「表面上科學與藝術好像不搭調,其實兩者可以相互運用,不相違背。」連萬福說,藝品文物可以依化學劣化原理,分析成分、鑑賞材質,例如紙張時間久了會泛黃,是因成分中含有纖維素、木質素等,氧化後會吸收可見光,產生顏色。

     

    又如鑑賞宋代鈞窯,分析成分因含鐵量較高,胎土呈灰色,溫度較不穩定,顏色變化較多樣。

     

    連萬福說,科學要觀察、研究、思考後,才能下結論,藝術也是如此,才有對稱、意含概念,如中國人較有禪味、西洋人較強調實體的力量之美。

     

     

     

    全文網址: 化學教授懂藝品 古物變色知原因 - 奇人鮮師榜 - 校園指南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89419#ixzz1ur1cYNmx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