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8 10:45:43陳南榮
文物保存 拔馬文物館 珍藏平埔族驕傲
2010-06-27 中國時報 【黃哲斌/專訪】
找回西拉雅 ▲每當有民眾參訪,被戲稱為「館長兼解說員」的羅普照就會負責導覽,歷數每一張照片、每一件文物背後故事。(黃哲斌攝)
初始是無心,是微小願力,是宗教信仰的奉獻情懷;後來則是傻勁,是感動,是保存族裔文化的無形使命,一個人口只剩三、四千的小鎮,卻擁有最原味的平埔血統及文化,他們捐出家裡的骨董嫁衣及銀質頭冠、合力清洗扛回來的百年墓碑,他們立志打造一個西拉雅文化的博物館。
雖然目前,博物館只是一間教會的閒置平房,典藏文物的庫房連空調都沒有;然而,他們幹得很起勁,還努力向國家級博物館看齊。
開車進入台南縣左鎮鄉,這個連接新化、玉井、關廟、南化的幅輳中心,芒果、香蕉等農產品進入南市及永康的轉運站,近年卻荒頹沒落,設籍人口從兩萬多人下滑到只剩四千人,實際居民大約只有三千多人;而且,人口還繼續向外流動中。
這個舊稱「拔馬」的小鄉鎮,唯一鬧區街道五分鐘就逛完,卻有一棟高約七層樓、壯觀宏偉的基督長老教會教堂,也有著平埔西拉雅族人口最密集的特殊印記,「我們這裡的大姓是買、賣、機、車、兵、茅,很多人的身分證都註記著代表『熟蕃』的『熟』字。」在左鎮教會擔任執事的羅普照說,左鎮教會有九成七教友具有平埔族血統,約三分之一不曾與漢族通婚,「他們是全熟,不是半熟或三分熟」,他開玩笑補充。
以蕃仔為榮 羅普照館長兼解說員
四十六歲的羅普照表示,他們小時候被笑是「蕃仔」,後來不承認自己是蕃仔,如今卻以平埔族的身分為傲,他打趣說,「現在我們搶著當『蕃仔』,台南縣政府開放註記平地原住民身分,左鎮兩千多人登記,全縣比例最高;去年的西拉雅正名運動,我們還自掏腰包,租了六輛遊覽車到台北立法院抗議。」
左鎮人的驕傲,包括此處發現最早的台灣人類頭骨,也體現在他們對祖宗文物的態度裡。「一九九七年,教會的藍慶和牧師創立『拔馬文物館』,讓教友捐出家中的文物,」本業從事木雕,在教會長期擔任義工的羅普照,從此變成文物館的「館長兼解說員」。
當他被問到,教友們為何心甘情願,捐出家裡珍藏數代的物件?羅普照說,教會是大家自己的,祖先的東西放在教會,就像放在自己家裡一樣。有次,教區一位阿婆說有套衣服想捐出來,結果羅普照一去,看見她家堆放著許多具歷史價值的老東西,阿婆主動要他「統統拿去」,最後連一只木製糞桶都搬上車。
教會就像家 甘心捐出祖先的東西
於是,這些文物愈收愈多,除了辦過「台南白堊節」等幾次展覽,大多鎖在倉庫裡。二○○六年,新任教區牧師蔡紹雄就職,發現教會庫房裡竟有一批難得的平埔族文物,加上新建教堂成為新人拍婚紗的景點、台南官田等地又劃定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他動念想要活化這些歷史文物,讓附近的觀光人潮能夠趁機親近、理解平埔族的文化傳統。
原籍屏東,並無平埔血統的蔡紹雄說,「我剛到任時,這些文物就鎖在這間庫房裡,並未妥善分類整理;偶爾有人想看,工友才會開門讓他們進來。」於是他與羅普照商討,利用教會有限的資源,讓這個「拔馬文物館」更上軌道。
為了取經,他們與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在館長呂理政及館員陳怡菁等人的協助下,他們參觀了國家級博物館如何分類及典藏文物、如何策展及規畫空間動線。蔡紹雄與羅普照瞠目結舌之餘,也藉由台史博共同策畫一檔文物展,讓他們在經驗中學習。
雙方幾經磨合討論、克服經費限制,決定以左鎮教區設置一百四十年為主題,重現傳教士馬雅各十九世紀在此創教以來,拔馬地區平埔文化的經歷演變。羅普照表示,目前教會共收藏約一千三百件古物,其中七成雖非典型的平埔文物,重要的是如何藉由策畫與展出,讓捐獻者的心意不至於虛擲。
台史博協助 收藏一千三百件古物
「很多老東西都代表回憶,曾有位老人家來看展覽,看見他所捐的陶碗被展示出來,感動得掉下眼淚。」羅普照說,看到這一幕,更讓他深覺應該好好保存這些文物。
在台史博的修復下,原本被糊黏、釘死的玻璃框裡的平埔傳統服飾,重新展露百年前的風華面貌;羅普照也帶著教會團契的弟兄,一一整理蒙塵多時的收藏品,包括兩座百年歷史的墓碑,其中一座清代的碑石,原本被棄置在鄉間當水溝蓋。「我號召大家一起來洗『咱祖先的墓碑』,結果那天參與洗墓碑的弟兄,回家打牌都贏錢。」羅普照笑說。
除此,他們還在文物館的牆壁上,畫了一幅述說拔馬故事的大壁畫,在擔任美術老師的義工穆崑郎帶領下,二、三十名主日學校的兒童,以彩筆畫出當地引以為傲的芒果與香蕉,還有當年平埔族祖先如何不辭勞苦,沿著菜寮溪拖曳唐山來的福州杉,建造第二代及第三代的左鎮教會。
而今,這檔特展已於五月底落幕,他們的雄心願念卻才剛開始。從台史博身上,羅普照上了一堂博物館學︰「以後展場會區隔為『常態展』與『特展』,常態展讓參觀者了解平埔西拉雅的概略故事;不定期推出的特展,則會有不同主題。」例如,下次特展將以平埔族的新娘禮服、傳統壺祀信仰的安平壺為主題。
他們也知道,這條路還很遙遠,畢竟資源有限,只能一步一步來,「第一件事,就是空調與保全措施」,看著宛如烤箱的庫房,羅普照苦笑說。
新聞辭典-文物保存
2010-06-27 中國時報 【(整理/黃哲斌)】
文物保存意指保護、修復、整理、典藏人類文化及生活的紀錄與資產;包括有形的物質性文物,或是無形的特定聚落或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長期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登錄、鼓吹文化多樣性,同時藉由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文物資產保存,能長期紀錄人類生活的不同樣貌。
近年國際間的文物保存趨勢,傾向尊重歷史文物的主體性,還原其族群及地理脈絡,讓弱勢國家或民族被剝奪的文物,能夠重返原有的空間環境中。二○○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為「國際文物保存年」,更促使許多國家串聯,追討英法等國在殖民時期掠奪的珍貴文物。
上一篇:雲林改台西 抗日英靈會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