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1 08:20:35陳南榮

雲林改台西 抗日英靈會抗議



前山第一城就是雲林城,也就是雲林縣的起源地〈攝於竹山〉



莿桐千人塚疑似日據時代被殺害的抗日英靈
〈攝於莿桐公墓〉



莿桐千人塚疑似日據時代被殺害的抗日英靈〈攝於莿桐公墓〉

雲林改台西 抗日英靈會抗議

【聯合報╱陳南榮/地方文史工作者(雲縣斗六)】
2010.06.21 02:16 am  

日昨看報載,才知道雲林縣有一些政治人士,吃飽太閒沒事幹,竟然提出將雲林縣改為台西縣的建議,並成立促進會到處找人連署。理由是台灣有台東、台南、台中、台北,獨缺「台西」,台灣因五行不足,導致台灣未定,引發主權、政治、經濟、外交等問題。

 

雲林縣地名由來有其歷史淵源,清代巡撫劉銘傳為建台灣行省起見,於光緒十二年新設雲林、苗栗二縣,光緒十三年正式置縣治於林圯埔雲林坪(今日的竹山鎮雲林里)。根據《雲林縣採訪冊》記載,當時的雲林縣是現所屬的雲林之外,還包含現在的南投縣南部,嘉義縣西部,高雄縣北部在內。光緒十九年,因為濁水溪清水溪常氾濫成災,不便民眾來往,縣治才遷移至斗六門(今日斗六市)。

 

這段歷史在《雲林縣志稿卷首》記載很清楚,它根據連雅堂《臺灣通史》記載:「光緒十二年,劃嘉義以北之地,經營新邑,擇治於林圯埔之雲林坪,故為雲林縣。雲林縣之地名,在歷史上有二處,一為林圯埔,一為斗六,光緒十三年設雲林縣治,初擇治於林圯埔雲林坪,並建雲林縣城,城為東西交通之衢,雲林實握其紐,故又曰『前山第一城』,因縣名大於地名,當時改稱林圯埔曰『雲林』,旋於光緒十九年八月,移治於斗六,並設縣城,襲用舊名雲林城,乃又名斗六曰雲林。」

 

雲林縣日據時代曾經被廢,以斗六廳取代,因為當時雲林抗日義勇軍太驃勇了,抗日事件不斷,日本政府認為「雲林無良民」,清光緒廿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日本明治二十九年)六月,還進行雲林大屠殺,造成當時六十座村庄被焚,六千多名雲林先民遇害,約三萬民眾流離失所,光緒廿八年十月二十日,台灣總督兒玉特令廢止雲林稱號。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遷台,於民國卅九年調整行政區域,恢復設雲林縣。

 

因此雲林縣是日本人想廢也廢不掉的好名字,況且「台西」是沿海小地方,要做為一縣之名適當性不足。雲林縣一旦改名可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全縣百姓的戶籍、學籍、身分證、地址、路牌、車籍等資料都要大更動,有必要如此耗費重大的社會成本和納稅人的血汗錢嗎?

 

這些政客擔心台灣「五行不足」,卻不怕那些抗日英靈來纏身!缺少文史素養也罷,沒有現代科學根據的愚民政策,吃飽太閒喊爽的,才真正讓雲林縣百姓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