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3 12:47:13第三個我

專訪國語日報出版中心文字編輯陳方妙(五)

台灣受外來文化影響甚深,成長中的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下,幾乎成為外來文化的最佳中介,因此,青少年可能對外國童書作家琅琅上口,卻不見得認識垜涵、王文華或陳璐茜這些本土童書創作者。國語日報出版中心文字編輯陳方妙就憂心地指出:「當市場上充斥著翻譯的童書,本土創作者該怎麼辦?當我們的孩子看的都是外國作品,台灣本土文藝又該如何保存?」

對於教育部打算裁撤兒童讀物出版部,陳方妙直言「很可惜」,並指教育部一邊努力推動兒童閱讀,一邊卻裁撤這個部門是非常奇怪的事,因為保存本土文化不應只是一句口號。陳方妙認為,兒童讀物出版部有保留的價值,因為它讓本土童書創作者,有更多發表的機會,特別是初出茅廬者。

在本土童書創作者必須同時面對本地和外國創作者的競爭壓力下,這樣的機會特別重要,而這也是國語日報設立「文學牧笛獎」的原因。陳方妙說,對於國外童書創作和行銷市場的成熟發展,台灣必須急起直追,雖然過程可能很辛苦,但有其價值。

至於,由政府撥款成立官方出版機構,例如像兒童讀物出版部,這些機構的壯大是否會影響到民間出版業者的生存?

陳方妙說,同行不該相忌,出版業界應撇開門戶之見,朝大家都能生存下去的道路前進:官方出版機構獲得政府穩定和優渥的經費,應可以做得更好,從而帶動民間出版業者的良性競爭;同樣的,政府也不該因為市場上出現很多競爭者,而否定官方出版機構的存在價值,競爭的壓力應促使政府思考,如何改善出版方向。

此外,陳方妙認為,在出版市場日趨國際化之際,政府應積極整合官方和民間出版業者的力量,開拓國際市場。

黃莉萍 2012-09-11 21:50:31

你是我們信義路4段30巷的玩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