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11:10:24台長:阿斌老師

柴可夫斯基歌劇音樂經典~《尤金.奧涅金》(Tchaikovsky Opera: 《Eugene Onegin》)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語羅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尤金.奧涅金》,短篇小說《黑桃皇后》、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等。




亞歷山大.普希金  (Aleksandr Pushkin, 1799-1837) 


歌劇創作背景與故事簡介:
西元1876年,柴可夫斯基在巴黎欣賞過比才的歌劇「卡門」之後,對於比才只用身邊的人物,就可以描寫出人類的悲劇,深深受到感動。
從此以後,柴可夫斯基也開始尋找同類的題材。經過朋友的推薦,他開始想將俄國大文豪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 1799~1837)的十四行詩「尤金˙奧涅金」寫成歌劇。
因此,在柴可夫斯基完成「第四號交響曲」後,就馬上投入歌劇「尤金˙奧涅金」的創作。
這部歌劇是以十九世紀俄國仍處於農奴制度的社會的愛情故事為背景,敘述在鄉村別墅發生的一段年輕人戀情。 
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中,為了要表現故事裡女主角的純樸,使用比較短小的序曲,來增加整齣歌劇的親切氣氛,讓聽眾跟著音樂來到俄國鄉村地主的花園。故事中的男主角奧涅金,因為厭倦了聖彼得堡的生活,來到他將要繼承的鄉村別墅,遇見當地名人的女兒塔姬雅娜。
塔姬雅娜是一位天真浪漫,又愛幻想的年輕姑娘,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和妹妹奧爾加開朗活潑的個性形成對比。有一天,妹妹奧爾加的未婚夫連斯基,帶著朋友奧涅金一起來拜訪這兩個姊妹。奧涅金的翩翩風采,深深地吸引著塔姬雅娜,於是這位天真的姑娘愛上了來自聖彼得堡的年輕少年。
這樣的邂逅,讓塔姬雅娜的心情一直無法平靜,善解人意的奶媽早就發覺塔姬雅娜的心情變化,而純情的塔姬雅娜決定寫信向奧涅金表達自己的愛戀之意,也就是歌劇第二幕當中由女高音所飾演塔姬雅所演唱的,相當著名的詠歎調『寫信場景』(Puskai pogibnu ya, no pryezhde)。這首詠歎調是整齣歌劇最精彩的部分,在這段音樂中,輕輕地描繪出一位純潔少女心中的秘密,並表現出戀愛中少女的害羞與激動的心情。
整晚沒睡的塔姬雅娜,在清晨來臨時,將寫好的信交給奶媽,希望能交到愛慕的奧涅金手上,期待奧涅金也會有同樣的回應。但是,奧涅金卻冷言冷語,指責害羞的塔姬雅娜,並且告訴她,自己不適合當她的丈夫,只能像兄長那樣地愛她,令塔姬雅娜十分的傷心與失望。
而在另一天,家裡為塔姬雅娜的生日舉辦一場盛大的舞會。
奧涅金在好友連斯基的強迫下,也來參加這場生日宴會,但是心中卻十分埋怨連斯基的好意。
為了要激怒連斯基,奧涅金在舞會中故意親近連斯基的未婚妻奧爾加,引起連斯基妒火中燒,對奧涅金破口大罵,並且邀他決鬥。
這時,奧涅金對自己的行為開始感到後悔,但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連斯基衝出門外,準備和他來個生死對決。奧涅金自知理虧,但為了面子,也只好答應接受挑戰。 
隨後,場景來到城郊的小河邊,時間是冬天清晨,連斯基和奧涅金決鬥的時刻來臨。連斯基和他的助手先行來到。他望著地上的白雪,若有所思地感嘆逝去的青春時光,以及對未婚妻奧爾加的愛。這段由連斯基所演唱的『我的青春哪裡去了』(Kuda, kuda, kuda vi udalilis),洋溢著深情動人的情感,可說是劇中最膾炙人口的詠歎調。 
連斯基回顧過去他與奧涅金的情誼,同時他似乎也有著預感,這次與奧涅金的生死決鬥,將是他告別人世的時刻。不久,奧涅金在助手陪同下也出現了。
過去曾經是好朋友的奧涅金和連斯基,現在卻為了小事而反目成仇,兩個人的心裡都知道自己既無聊又愚蠢,但為了尊嚴和面子,誰也不願意低頭。
等到助手談好決鬥規則後,連斯基與奧涅金拿起槍枝,進行決鬥。
在一聲巨大的手槍聲後,連斯基應聲倒地,奧涅金從此失去了他的好友。 
奧涅金親手殺了自己好友,於是將自己流放,離開多年。
經過幾年後,人事改變,場景來到聖彼得堡上流社會中的舞會大廳裡。
柴可夫斯基為這個場景寫下現在經常被單獨演奏的波蘭舞曲(Polonaise),強勁的節奏和華麗的管弦樂手法,彷彿也讓聽眾來到了富麗堂皇的舞會。
在這場豪華宴會中,大家都期待看到美若天仙的伯爵夫人。這時,奧涅金發現這位美麗的伯爵夫人,就是當年遭到自己拒絕的塔姬雅娜,令他心中懊悔不已,並開始對塔姬雅娜熱烈追求,雖然塔姬雅娜對於和初戀情人的重逢,也是心亂如麻,但是,經過內心掙扎後,塔姬雅娜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譽,懇求奧涅金離開,並告訴奧涅金,他已經錯過機會,而且他決心留在先生的身邊。
塔姬雅娜向奧涅金說了最後一聲再見,就起身離開,留下奧涅金獨自懊悔。 
創作歌劇「尤金˙奧涅金」的柴可夫斯基,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和劇情相似的巧合。在柴可夫斯基三十七歲寫下歌劇「尤金˙奧涅金」的同一年(西元1876年),他就像劇中的奧涅金一樣,有一位音樂學院的女學生,熱烈地寫情書給自己。
不過,柴可夫斯基遇到的音樂院女學生,卻比「尤金˙奧涅金」中的塔姬雅娜,採用更激烈的手段。女學生聲稱如果柴可夫斯基不娶她,她就要自殺。
柴可夫斯基對這樣的追求非常困惑,因為他對這位女學生並沒有感情。柴可夫斯基後來雖然勉為其難地娶了女學生,但這段失敗的婚姻只持續了一個月。
柴可夫斯基和女學生離婚之後,在幾乎是精神崩潰的邊緣下逃離了俄國,直到獲得梅克夫人經濟和友情上的協助之後,才重新展開他的人生,並且完成歌劇「尤金˙奧涅金」。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歌劇「尤金˙奧涅金」,您或許可以一窺柴可夫斯基投射的內心世界。
歌劇創作背景與故事簡介:
西元1876年,柴可夫斯基在巴黎欣賞過比才的歌劇《卡門》之後,對於比才只用身邊的人物,就可以描寫出人類的悲劇,深深受到感動。

從此以後,柴可夫斯基也開始尋找同類的題材。

經過朋友的推薦,他開始想將俄國大文豪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 1799~1837)的十四行詩《尤金.奧涅金》寫成歌劇。

因此,在柴可夫斯基完成「第四號交響曲」後,就馬上投入歌劇《尤金.奧涅金》的創作。

這部歌劇是以十九世紀俄國仍處於農奴制度的社會的愛情故事為背景,敘述在鄉村別墅發生的一段年輕人戀情。 

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中,為了要表現故事裡女主角的純樸,使用了比較短小的序曲,來增加整齣歌劇的親切氣氛,讓聽眾跟著音樂來到俄國鄉村地主的花園。故事中的男主角奧涅金,因為厭倦了聖彼得堡的生活,來到他將要繼承的鄉村別墅,遇見當地名人的女兒塔姬雅娜。

塔姬雅娜是一位天真浪漫,又愛幻想的年輕姑娘,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和妹妹奧爾加開朗活潑的個性形成對比。

有一天,妹妹奧爾加的未婚夫連斯基,帶著朋友奧涅金一起來拜訪這兩個姊妹。奧涅金的翩翩風采,深深地吸引著塔姬雅娜,於是這位天真的姑娘愛上了來自聖彼得堡的年輕少年。

這樣的邂逅,讓塔姬雅娜的心情一直無法平靜,善解人意的奶媽早就發覺塔姬雅娜的心情變化,而純情的塔姬雅娜決定寫信向奧涅金表達自己的愛戀之意,也就是歌劇第二幕當中由女高音所飾演塔姬雅所演唱的,相當著名的詠歎調『寫信場景』(Puskai pogibnu ya, no pryezhde)。這首詠歎調是整齣歌劇最精彩的部分,在這段音樂中,輕輕地描繪出一位純潔少女心中的秘密,並表現出戀愛中少女的害羞與激動的心情。

整晚沒睡的塔姬雅娜,在清晨來臨時,將寫好的信交給奶媽,希望能交到愛慕的奧涅金手上,期待奧涅金也會有同樣的回應。但是,奧涅金卻冷言冷語,指責害羞的塔姬雅娜,並且告訴她,自己不適合當她的丈夫,只能像兄長那樣地愛她,令塔姬雅娜十分的傷心與失望。

而在另一天,家裡為塔姬雅娜的生日舉辦一場盛大的舞會。
奧涅金在好友連斯基的強迫下,也來參加這場生日宴會,但是心中卻十分埋怨連斯基的好意。

為了要激怒連斯基,奧涅金在舞會中故意親近連斯基的未婚妻奧爾加,引起連斯基妒火中燒,對奧涅金破口大罵,並且邀他決鬥。

這時,奧涅金對自己的行為開始感到後悔,但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連斯基衝出門外,準備和他來個生死對決。奧涅金自知理虧,但為了面子,也只好答應接受挑戰。 

隨後,場景來到城郊的小河邊,時間是冬天清晨,連斯基和奧涅金決鬥的時刻來臨。連斯基和他的助手先行來到。他望著地上的白雪,若有所思地感嘆逝去的青春時光,以及對未婚妻奧爾加的愛。這段由連斯基所演唱的『我的青春哪裡去了』(Kuda, kuda, kuda vi udalilis),洋溢著深情動人的情感,可說是劇中最膾炙人口的詠歎調。 

連斯基回顧過去他與奧涅金的情誼,同時他似乎也有著預感,這次與奧涅金的生死決鬥,將是他告別人世的時刻。不久,奧涅金在助手陪同下也出現了。

過去曾經是好朋友的奧涅金和連斯基,現在卻為了小事而反目成仇,兩個人的心裡都知道自己既無聊又愚蠢,但為了尊嚴和面子,誰也不願意低頭。

等到助手談好決鬥規則後,連斯基與奧涅金拿起槍枝,進行決鬥。

在一聲巨大的手槍聲後,連斯基應聲倒地,奧涅金從此失去了他的好友。 

奧涅金親手殺了自己好友,於是將自己流放,遠走是非之地多年。

經過幾年後,人事也有了及大改變,場景來到聖彼得堡上流社會中的舞會大廳裡。

柴可夫斯基為這個場景寫下現在經常被單獨演奏的管弦樂曲「波蘭舞曲」(Polonaise),強勁的節奏和華麗的管弦樂手法,彷彿也讓聽眾來到了富麗堂皇的舞會。

在這場豪華宴會中,大家都期待看到美若天仙的伯爵夫人。

這時,奧涅金發現這位美麗的伯爵夫人,就是當年遭到自己拒絕的塔姬雅娜,令他心中懊悔不已,並開始對塔姬雅娜熱烈追求,雖然塔姬雅娜對於和初戀情人的重逢,也是心亂如麻,但是,經過內心掙扎後,塔姬雅娜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譽,懇求奧涅金離開,並告訴奧涅金,他已經錯過機會,而且他決心留在先生的身邊。

塔姬雅娜向奧涅金說了最後一聲再見,就起身離開,留下奧涅金獨自懊悔。 

驚人的巧合:

創作歌劇《尤金.奧涅金》的柴可夫斯基,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和劇情相似的巧合。在柴可夫斯基三十七歲寫下歌劇「尤金˙奧涅金」的同一年(西元1876年),他就像劇中的奧涅金一樣,有一位音樂學院的女學生安東妮娜 . 米留可娃,熱烈地寫情書給自己。

不過,柴可夫斯基遇到的音樂院女學生,卻比《尤金.奧涅金》中的塔姬雅娜,採用更激烈的手段。女學生聲稱如果柴可夫斯基不娶她,她就要自殺。

柴可夫斯基對這樣的追求非常困惑,因為他對安東妮娜 . 米留可娃並沒有感情。柴可夫斯基後來雖然勉為其難地娶了她,但這段失敗的婚姻只持續了一個月。

柴可夫斯基和安東妮娜 . 米留可娃離婚之後,在幾乎是精神崩潰的邊緣下逃離了俄國,直到獲得梅克夫人經濟和友情上的協助之後,才重新展開他的人生,並且完成歌劇「尤金˙奧涅金」。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歌劇「尤金˙奧涅金」,各位或許可以一窺柴可夫斯基創作時所投射的內心世界。


-----------------------------------------------------------------------------------------


普希金生平

出生於莫斯科,從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處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村莊裡度過。他童年的這些生活經驗後來都體現在他早年的詩中。
 

普希金在位於皇村的帝國學院中就學六年,這是一個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優秀學院。今天,這個學院被稱為普希金學院。在這段時間裡普希金經歷了1812年對抗拿破崙的戰爭。1815年普希金的第一首愛國詩被發表。雖然他當時還是一個學生,他被聖彼得堡的一個文學協會阿爾扎馬斯接納為會員。這個協會反對當時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語言文字,提倡俄羅斯語言。普希金早年的詩充滿了生機。

1816年他的詩的風格突然轉變了,哀歌成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畢業,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協會任秘書。他經常去劇院,參加阿爾扎馬斯的會議。他還加入了一個稱為「綠燈」的文學和劇作團體。這個團體與當時貴族中反對沙皇專制的團體有一定的聯繫。雖然普希金沒有參加他們的政治運動,但他與這個運動中的許多人是好朋友,他寫的諷刺短詩受到了這個運動的影響。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在寫一部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這部長詩從他還在學校里的時候就開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這部長詩。但當時的批評界對它的評價非常壞。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諷刺詩給他帶來了麻煩,在這些詩里他嘲諷了一些當權的人,比如當時的戰爭部長和教育部長。在一些有權勢的朋友的幫助下他沒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但他依然不得不離開聖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亞。到1824年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從1823年開始他開始寫長詩《尤金.奧涅金》,這部長詩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從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莊院,在這段時間裡他與他父親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他的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標誌著他離開當時陳腐的俄羅斯詩歌的開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見他後他重新被允許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居住。但沙皇親自檢查他的創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嚴格的監視。這也體現在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創作中。普希金這段時間生活得非常不快,因為他無法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
 

妻子娜塔莉婭的畫像,Ivan Makarov1849年作

1831年普希金結婚,結婚當晚普希金手中的蠟燭忽然熄滅,讓普希金一驚,這彷彿也預告了他不幸的將來。

婚後與夫人遷居聖彼得堡,夫人娜塔莉亞.剛察洛娃成為當時聖彼得堡社交界著名的美人,被譽為「聖彼得堡的天鵝」,美貌令其在當時的俄國宮廷中受到歡迎,普希金夫婦因而成為宮廷活動中的常客;然而這種上流社會的生活加重了普希金的經濟負擔,雖然因為他的名氣與其妻子與宮廷的接近,沙皇允許普希金在檔案局研究文獻,方便寫作《彼得大帝史》,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經常與人角斗,而且往往出於無足輕重的原因。他這段時間裡的作品都體現出沉重的精神壓力。
 

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許發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學雜誌。這個時期有一名法國流亡保皇黨人喬治·丹特斯瘋狂愛上他的夫人岡察洛娃,兩人經常相約共舞,後來普希金接到侮辱他的匿名信,信裡笑他是烏龜。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忍無可忍,為了名譽,他與丹特斯進行決鬥,結果腹部受了重傷,兩天後去世,當時的報紙刊載:「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


-----------------------------------------------------------

歌劇故事簡介:


三幕歌劇,作於1878年。腳本系作曲家本人根據普希金的同名詩體小說編成。第二年在莫斯科首演。
 
劇情:純真而富於幻想的塔姬雅娜對來訪的奧涅金一見傾心,連夜寫信向他傾訴了自己的心曲。 而對當時的貴族生活深感厭倦的奧涅金 一方面冷冰冰地拒絕了她的愛情,一方面玩世不恭地向她的妹妹、單純而又愛慕虛榮的奧爾佳假獻殷勤。由此激怒了奧爾佳的戀人、青年詩人連斯基,致使他在與奧涅金的決鬥中喪生。幾年後,奧涅金在舞會上又見到了已嫁給格列敏公爵的塔姬雅娜,內心深處的愛情終於被喚醒。他不顧一切地向塔姬雅娜表白,但是她決心忠於道德和義務, 拒絕了奧涅金。

整部歌劇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樸實,誠摯動人,具有俄羅斯抒情浪漫曲的鮮明特徵,尤其以細緻地刻劃人物內心世界見長。連斯基的兩段著名詠嘆調《我愛你,奧爾佳》和《青春啊,青春》都表現出他對愛情的熱情追求。塔姬雅娜寫信一場的那首著名詠嘆調,體現了作曲家準確把握人物最細微、最隱秘的情感變化的驚人技巧。

-----------------------------------------------------------

歌劇資訊:


尤金·奧涅金(三幕抒情場景)  
作曲: 彼德·伊利希·柴科夫斯基 
劇本:柴科夫斯基,康斯坦汀·希洛夫斯基
根據亞歷山大·普希金原著韻文小說改編而成
首演:1879年03月29日,莫斯科小劇場(由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生演出)
正式首演:1881年01月23日,莫斯科大劇院

-----------------------------------------------------------

主要角色:

塔替雅娜(Tatyana) 女高音   
奧佳(塔替雅娜的妹妹,Olga) 女中音 
拉林娜夫人(兩姊妹的母親, Larina) 次女高音   
菲莉皮耶芙娜(兩姊妹的奶媽,Fililpp'yevna) 次女高音 
尤金.奧涅金(青年貴族,Eugene Onegin) 男中音  
連斯基(年輕詩人,奧佳的未婚夫, Lensky) 男高音 
葛雷敏親王(老將軍,Prince Gremin) 男低音

-----------------------------------------------------------


歌劇劇情(引自「維基百科」整理)

第一幕
第一景 聖彼得堡郊外某座農莊 
夏天傍晚時分,農莊女主人拉林娜夫人和老奶媽在庭院里釀製果醬,在她們身後的大宅院里,傳來拉林娜夫人兩位女兒的歌聲,讓拉林娜夫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幻想時光。 此時遠方傳來農夫們收工返家的歌聲,由於今年大豐收,大夥而在院子里載歌載舞,準備好好慶祝一番,兩位小姐聞聲也趕來觀看。大女兒塔替雅娜生性多愁善感,她捧著一本小說,靜靜地站在一旁,不發一語,只是靜靜地觀看;小女兒奧佳則是活潑爽朗,她加入農民們的行列,歌舞狂歡。奧佳還調皮地告訴媽媽:姊姊怎麼老是愁眉不展地?拉林娜夫人上前關心,順手看了一下塔替雅娜手中的書,她溫柔地告訴女兒:小說中的情節往往與現實人生有著一段差距,不妨放開心,多了解生活。正巧,有兩位年輕男士登門造訪,一位是奧佳的未婚夫-詩人連斯基,另一位則是詩人的好友-剛來自聖彼得堡的奧涅金。再與兩位小姐引見過後,奧涅金低聲地問連斯基說:怎麼會看上奧佳那樣的女孩呢?如果是他的話,他寧可選擇文靜的塔替雅娜;此時在塔替雅娜心中,也對第一次見面的奧涅金產生了好感,她想:或許這就是上天的安排,她長久以來對愛情的期待終於有了結果。 奶媽出來叫喚眾人進屋內享用晚餐,當塔替雅娜經過她面前時,她發現這小女孩神色有異,心裡想著:八成是奧涅金的來訪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景 塔替雅娜的寢室 
初次戀愛的塔替雅娜,腦筋里儘是奧涅金的影子,心思早已茫然不知所措。她差走了奶媽,獨自一人徹夜未眠,寫下一封長長的愛的告白,準備傾吐對奧涅金的愛意。信畢,天已破曉,塔替雅娜的心情依舊亢奮;此時奶媽進來叫塔替雅娜起床,卻驚覺塔替雅娜早已梳妝完畢(她不知塔替雅娜一夜未眠)。興奮的塔替雅娜央求奶媽差自己的孫子幫忙跑腿送信,塔替雅娜走回桌前,再度陷入迷思中,她不知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只好交由命運之神來論斷了。

 
第三景 拉林娜夫人的農莊庭院 
在塔替雅娜的日夜期盼下,奧涅金終於前來登門回應,但結果卻出乎塔替雅娜的意料之外。奧涅金雖然被塔替雅娜信中的真情給打動,但他也坦白地表示,目前還沒有成家的打算,自己也不想被家庭生活所束縛。同時奧涅金還用兄長般的口氣勸告塔替雅娜,要她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畢竟她還是個未出閣的少女。塔替雅娜聞言,心裡一陣悵然,原本略帶歡喜與期待的心情,取而代之的,則是失望與委屈,眼眶裡儘是即將落下的熱淚。
- 第一幕落 -

 
第二幕
第一景 拉林娜夫人宅院大廳 
在塔替雅娜的「命名日」慶祝活動里,來賓包括連斯基與奧涅金齊聚在大廳里,狂歡舞蹈。席間一位來自法國的特里克先生,還根據一首著名的法國童謠〝醒來吧,睡美人〞,改編成讚美塔替雅娜的短歌。 隨後眾人隨著馬祖卡舞曲的旋律,再次起舞,但在奧涅金與連斯基之間卻發生了衝突。奧涅金原本就不大願意前來參加舞會,可是在連斯基的盛情邀約下,也只好硬著頭皮出席;另外的原因則是,奧涅金向來不喜歡看見女孩子愁眉苦臉地對著他,因為這樣會讓他感到十分憎惡,而從他進門之後,塔替雅娜就老是擺著這張臉孔看著他,更教他極度不耐。奧涅金心想:這都是因為連斯基硬把他拉來的結果;於是,奧涅金決定把所有不滿統統發泄在連斯基的身上。他上前邀請連斯基的未婚妻奧佳共舞,自是惹得連斯基極為不悅。連斯基不甘受辱,當眾宣布與奧涅金決交,並提出決鬥的邀約。奧涅金自知理虧,但為了面子,也只好答應接受挑戰。

 
第二景 城郊的小河邊 
時間是冬天清晨,連斯基與助手先行來到。他望著地上一片白雪,若有所思地感嘆起逝去的青春時光,同時他似乎也預感道:這次與奧涅金的生死決鬥,將是他告別人世的時刻。未久,奧涅金在助手陪同下,也前來赴這趟死亡之約。過去曾是好友、而今卻為了芝麻小事反目成仇的年輕人,心裏面都在想著:這真是一場又無聊、又愚蠢的賭氣,但為了尊嚴與面子,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在雙方助手談妥決鬥的規則之後,連斯基與奧涅金拿起槍枝,進行決鬥。結果在槍響之下,倒地的是詩人連斯基。奧涅金衝到連斯基身邊,卻怎麼也喚不回逝去的年輕生命。
- 第二幕落 -

 
第三幕
第一景 葛雷明親王府邸 
奧涅金在殺死好友連斯基之後,決定自我放逐,想忘掉過去不愉快的記憶。結果一晃就是四年,當他在回到聖彼得堡時,已經是人事已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塔替雅娜前往莫斯科參加聚會,她獨特的氣質被一位老將軍葛雷明親王相中;老將軍實時提出成親的請求,就這樣,一位來自鄉下的少女塔替雅娜,就這麼踏進了俄羅斯的上流社會中。 第三幕幕啟時,葛雷明親王府邸正舉行著盛大的舞會,奧涅金也受邀出席。一曲波蘭舞曲結束后,葛雷明親王偕同夫人前來大廳向賓客問候,奧涅金赫然發現葛雷明親王身邊的高貴女子,竟是塔替雅娜!奧涅金極力想把昔日對塔替雅娜的印象、與眼前的女子結合在一起,而葛雷明親王也親自證實了奧涅金的疑問。塔替雅娜見到奧涅金,心裡頭又是一陣激蕩,她借口有些疲憊,想先回房休息,事實上是避免自己情緒有所失控。奧涅金目送塔替雅娜離去,竟也發現自己對塔替雅娜產生了深厚的愛意!

 
第二景 塔替雅娜的寢室 
在葛雷明親王府邸舞會結束后,奧涅金接二連三地寫下數封情書,表達對塔替雅娜的愛慕之意,塔替雅娜獨自一人在房中細細讀著每一封信,往事一幕幕又出現在眼前。此時奧涅金來訪,激動地向塔替雅娜傾訴衷情,塔替雅娜雖然不免心動,但最終還是以「身為有夫之婦」為理由,堅拒了奧涅金的求愛,只留下萬般悔恨的奧涅金不斷地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