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6 00:00:00Florrie

合作~魏姐包心粉圓~包心粉圓的甜蜜滋味,隨手杯即將上市啦!

每次看別人寫的宜蘭美食文時,我都好恨自己是個小鳥胃,因為我雖久久才回宜蘭娘家一趟,也常常想要來個宜蘭美食之旅,但小鳥胃的我,往往都了吃一份蔥油餅加蛋就已飽到不行,但身為螞蟻人即便肚子吃的飽飽了,也一定要再來份甜點才有飽足感,這時我就會十分自動跑到在羅東出名良久的魏姐包心粉圓買個一碗甜湯來吃,所以前些日子得知魏姐包心粉圓即將推出新產品,好奇心超強的我當然要來去瞧一瞧是什麼新商品。


合作~魏姐包心粉圓


合作~魏姐包心粉圓

我始終記得第一次在羅東夜市吃魏姐包心粉圓的經驗,那時不懂包心粉圓該如何吃,就一股腦將粉圓全倒入涼湯裡,結果還沒吃完粉圓就變硬了,後來細看店內的食用方式時,這才知道原來是我的吃法錯誤,於是第二次再買魏姐包心粉圓來吃時,就完全遵從店家建議的食用方式,這才体會到包心粉圓的好滋味。


台北通化街分店


食用方式

相信大家都早已耳聞魏姐包心粉圓,相片裡已載明緣由,請容我就不再贅述,店裡販售的商品頗多,大抵以豆花為主,我沒特別愛吃豆花與豆漿,所以我從來就沒點過這兩大系列的商品,最常點的就是燒仙草系列,我比較少點冰品,因為女生還是不宜吃太多冰品,到時經痛加遽可就不是件快樂之事了。


品牌介紹


價目表


圖示版

魏姐包心粉圓通化店位在通化街夜市附近,為2層樓建築,採取半開放式的設計,所以大家在等待飲品的同時,可以看到店員製作商品的過程,一樓的座位並不多,如果人多時,可以直接上二樓找位子坐,此外,該店還有提供wi-fi與插座供大家使用,該店採取自助式,所以吃完餐點後,記得要自行將餐盤放到回收檯,留給下一位客人有乾淨的用餐環境。


店內一隅


店內一隅


店內一隅


店內一隅


店內一隅

通化店有推出壽星我最大請吃包心粉圓的活動,還有打卡按讚享單品打9折的活動,至於別間分店是否有同樣的活動,我就不太曉得了,因為我是很懶的打卡按讚,所以也就沒有參與該優惠活動,如果要買伴手禮的話,該店亦有提供,但口味只有兩種,一是桂圓銀耳,另一款我就沒特別留心了,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直接問店員會來得比較詳細。


伴手禮


活動


店內一隅


活動


包心桂圓銀耳65元(冰)

此次的新品試吃活動時間為下午1點開始,再加上當天天氣頗熱,完成報到手續後,主辦人詢問要不要來碗包心圓湯品,本來我是想點燒仙草系列,但想到後續還有新品介紹,最後便點了冰的包心桂圓銀耳來消暑一下。


包心桂圓銀耳

包心桂圓銀耳:頗熱的天氣裡來上一碗清涼的桂圓銀耳湯,一入口不禁暑氣全消,銀耳並非煮到軟爛入口即化的口感,而是保留了些許的爽脆口感,喝起來也不會覺得太甜,而是帶點淡淡的桂圓香氣,加上包心粉圓再嚐上一口後,原本滑溜軟Q的包心粉圓,在經過冰涼的甜湯稍稍冰鎮一下後,滑溜中帶點Q彈口感,當咬到一整顆的蜜紅豆時,口中多了份甜蜜的蜜紅豆香甜味。


銀耳近照


搭配照


包心粉圓切面照

如果說紅豆包心粉圓為第一代產品的話,那麼此次推出的隨手杯商品就是第二代的包心粉圓了,當天聽著主辦人解講新品時,這才驚覺原來魏姐包心粉圓直至今日才推出隨手杯商品是因為原本包蜜紅豆的包心粉圓尺寸大了一點,如果製成隨手杯的話,可能會造成噎食的風險,所以在歷經好一陣子的研發過程後,才推出了獨一無二專為隨手杯商品量身訂做的黃金與紫金包心粉圓。


新產品


隨手杯新商品

不知大家是否能看出這兩張相片的不同之處?除了顏色上的不同外,在尺寸上也有些許的不同,紅豆包心粉圓尺寸是比較大顆一點,而此次推出的彩色版包心粉圓尺寸小了一點,但口感卻是不相上下,因為紅豆包心粉圓是採用天然澱粉製成的包心粉圓,通過SGS檢驗無誤,更是通過塑化劑與化學澱粉考驗,由於包心粉圓是天然澱粉製成,粉圓遇冷會逐漸變硬(反之化學粉圓不會),因此搭配冰品品嚐時,通常會將熱粉圓與冰品分開盛裝。


紅豆包心粉圓

此次為了隨手杯商品所特別研發的黃金包心粉圓與紫金包心粉圓,以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甘薯來入餡,內餡使用切成小丁的生地瓜,並且使用天然澱粉--樹薯粉製成,粉圓在遇冷會逐漸變硬,但因粉圓大小較紅豆包心粉圓小顆,因此將澱粉比例調整,善用甘藷含水性高之特性,在粉圓烹煮過程中,釋放水份給外層澱粉衣,讓粉圓遇冷飲之際,可延長粉圓硬化之時效,強化黃金賞味期限。


黃金包心粉圓、紫金包心粉圓


使用原料


黃金包心粉圓、紫金包心粉圓


切面照

即將在5月上旬由直營門市首先主打的隨手杯商品一共有6款口味,利用有東方拿鐵美稱的鮮豆奶以及對腦袋頗佳的桂圓湯來製作出不同的口味,豆奶是選用非基因改造黃豆來製成豆漿,由於商品名稱目前是暫訂,所以等到新品全面上市後,還是以店家公佈與官網為主,這裡我還是會先以暫訂的名稱來做介紹。


隨手杯新商品


隨手杯新商品

隨手杯的杯子部分,有可能會再有稍稍的改版一下,但這款杯子最大的特點就是除了可以回收再利用外,還可以耐熱、保溫與保冰,倘若裡頭呈裝冰飲時,不會隨著時間流逝,杯身會開始出現為數不少的水滴,最多只會出現一點點的水滴而已,這樣拿在手裡時,就不用怕手心會有濕答答的感覺,不過,我雖號稱是螞蟻人,但是我最大的弱點就是沒辦法喝太多的飲料,當天店家為了要讓參與新品試吃的部落客們能嚐到原汁原味的新品,於是每介紹一款就是直接送上一杯完整的外帶容量飲品,當天我6種口味都嚐遍了,但每杯都只喝一點點,若是把喝的份量加起來的話,可能都還不及1/3杯的容量,果然飲料不是人家的強項,看來螞蟻人還是比較適合吃固體性食物。


隨手杯


品項

既然有六款商品,那就從冰鎮益智桂圓茶系列先來看起,這款黑桃皇后以冰鎮桂圓湯為基底,再搭上黃金與紫金粉圓以及我最愛的仙草以完美比例調出,大家千萬不要認為裡頭的桂圓湯是用現成糖漿沖泡而成,在魏姐包心粉圓店內的產品,每一項商品都是花時間熬煮而成,所以這杯桂圓湯就是使用桂圓真材實料煮,相信大家也會想倘若加上冰塊的話,桂圓湯的味道一定會愈變愈淡,如果大家擔心口味會變淡的話,可就是多慮了丫~~


黑桃皇后(名稱暫訂;內含切丁仙草凍 黃金、紫金粉圓與冰鎮桂圓湯)

黑桃皇后:香甜的桂圓味,一入口讓人覺得香氣迷人,由於裡頭的使用了桂圓湯碎冰,即便喝到最後也不會覺得桂圓味有變淡的感覺,可能我平常就很愛吃甜食,所以對我來說,甜度上是淡淡的桂圓香甜味,當咬到黃金與紫金粉圓時,略帶嚼勁且QQ口感的粉圓不但增添了咀嚼感,地瓜的微淡香甜更是讓口中多了一份地瓜香味,搭上仙草後,頓時,口中的增添了一份仙草Q滑感與獨特仙草香氣。


近照

白雪公主:一入口桂圓香味在口中四溢,搭上底層綿密的滑嫩的豆花,以及黃金與紫金粉圓Q彈且富有嚼勁的口感,頓時口中的豐富性十足,甜度上不會讓人覺得過甜,而是淡淡的桂圓香甜滋味。


白雪公主(名稱暫訂)


近照(內含豆花 黃金、紫金粉圓與冰鎮桂圓湯)

再來就是利用有東方拿鐵之稱的鮮豆奶所調配而成的商品,一共有四款,如果喜歡喝豆奶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四款商品,因為這四款商品吃起來的口感可是完完全全不一樣,會讓人十分驚豔的感覺,尤其是這款芝香美美,連我這不愛黃豆製品的人,都情不自禁一口接一口丫~~


芝香美美(名稱暫訂)

芝香美美:由於添加了炒香的白芝麻,一入口便能嚐到質樸的芝麻香氣,也更加帶出了滑嫩豆花的香濃豆香味,因為裡頭添加了牛奶雪沙冰,讓人一入口有種像在喝冰砂的感覺,搭上黃金與紫金粉圓後,Q彈且富有嚼勁的粉圓不但滿足了咀嚼感,些許的地瓜味更讓口中的香氣多了份細膩的地瓜香甜味。


芝香美美(名稱暫訂)


近照(內含豆花、黃金、紫金粉圓、牛奶雪沙冰、冰豆漿與白芝麻)

混蛋丁丁:特別的名字讓人不禁莞爾一笑,一入口豆奶的香濃黃豆香氣在口中四溢,愈喝愈讓人有種像是在喝蜜豆奶的錯覺,當嚐到軟滑的布丁時,更是與口中Q彈且有嚼勁的黃金、紫金粉圓形成對比。


混蛋丁丁(名稱暫訂)


近照(內含雞蛋口味布丁、可可口味布丁、黃金、紫金粉圓、牛奶雪沙冰與冰豆漿)

搖滾圓仔:含有牛奶雪沙冰的關係,所以喝起來會讓人有種喝冰砂的口感,當嚐到仙草時,由於仙草裡頭有用桂圓肉搭配製作,吃起來更是讓人覺得驚豔萬分,不但有著仙草獨有香味,更多了份淡淡的桂圓香,搭上Q彈的粉圓更是豐富了口中的香氣,只是對我來說,或許平常鮮少喝含糖飲料,所以喝多口後,會覺得有點小小的甜膩。


搖滾圓仔(名稱暫訂;內含切丁仙草凍、黃金、紫金粉圓、牛奶雪沙冰與冰豆漿)

窈窕卡卡:使用了4種豆類與紫米做調配,拿來當作一餐應該會讓人有十足的飽足感,帶著好奇心小嚐一口後,牛奶雪沙冰的關係,讓整体喝起頗像冰砂,再加上含有豆類不但吃起來會有著豆類的香味,再加上使用了豆漿更會讓人覺得豆香味十足,配上Q彈的黃金與紫金粉圓口中盡是黃豆與地瓜香。


窈窕卡卡(名稱暫訂)


近照(內含豆花、黃金、紫金粉圓、牛奶雪沙冰、冰豆漿、紅豆、花豆、綠豆仁、花生與紫米)

我本來就很愛吃魏姐包心粉圓了,所以這次可以比大家先嚐到即將上市的手搖杯商品更是讓我欣喜若狂,6款新品最讓我偏好的就是黑桃皇后與芝香美美,至於新品何時會上市,魏姐包心粉圓是預記5月上旬時,會先在直營門市做第一波的銷售活動,等到了5月中旬就會全面在直營與加盟門市販售了,不過,確切的時間與銷售活動還是以官網為主,所以還是只能請大家再稍稍等待一下,5月就可以嚐到全台獨一無二的手搖杯包心粉圓囉~~

同場加映:合作~魏姐包心粉圓羅東林場店

魏姐包心粉圓官網:魏姐包心粉圓

魏姐包心粉圓粉絲團:魏姐包心粉圓粉絲團

魏姐包心粉圓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powerscent0116/twblog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羅莊街398號(總部)

       台北市大安區通化街72號(通化街門市)

本文同步刊載於“台灣蹓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