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13:53:18結廬

菩薩法界

菩薩法界:菩薩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即是修六波羅蜜法

六度波羅蜜

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成功德的要點。而“萬行”則是對六度的實踐。 “六度”即六種功德,如能貫徹地完成,便能成佛。每種功德均能去除一種特定的業障。

  • 佈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佈施 (財佈施) 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 (法佈施) 和信心的給予 (無畏佈施)。佈施能除去貪慳。
  • 持戒: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 等。另外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教義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 精進:簡而言之,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 般若:增進對佛法的瞭解、增長智慧。般若能除去愚癡。


在行六度時,不能另有目的 (例如佈施不能以追求地位、福報、名譽為目的),作成的功德方能稱為波羅蜜。

「波羅蜜」是印度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到彼岸」。什麼叫到彼岸呢?就是好像過海似的,從三藩市到屋崙(Oakland)那邊,這叫到彼岸了;現在有橋,在橋上走,不需要搭船;也就是從這一岸到另一岸,就到彼岸了。無論做什麼事,做完成,做好了,就是到彼岸。好像肚子餓,吃飽不餓了,這就到彼岸,這是一個淺近的比喻。又好像你渴了,去飲一杯汽水,或者飲一杯牛奶、果汁,或者飲個什麼的,這就不渴了;不渴,就到彼岸了。

還有,以前沒有布施,我現在布施了,這就是到彼岸了;以前沒有持戒,我現在持戒了,持戒到彼岸了。以前沒有忍辱,我現在忍辱了,這也到彼岸了;以前沒有精進,我現在精進了,這也是到彼岸了;以前沒有禪定,我現在修禪定了,也是到彼岸了;以前沒有修智慧,我現在修智慧,這也到彼岸了。菩薩就是修這六種波羅蜜,六種到彼岸的方法。

他利益自己,又要利益他人,這叫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首先自己要度自己,所謂:

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

菩薩常常發這四弘誓願,願意度自性;那麼度自性,隨著也是要度他,因為「他」和自己是有互相關係的。

為什麼佛要度眾生?就因為眾生都是佛,不過眾生不知道,佛就要說明白這個佛法,令眾生都成佛。

菩薩呢?就是依照佛法來教化眾生的,所以菩薩是自度度他,又自覺覺他。

菩薩自己覺悟了,他想:「啊,這覺悟是不錯的!什麼都明白了,豁然貫通了,也沒有無明,也沒有煩惱了,真是妙到極點;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我一個人得到這種境界,沒有什麼用啊!我應該教所有的同類──就是人,都得到這種不可思議、最妙的境界。」於是他也不留戀在這種妙的境界上,而去忙得不得了,天天要教化眾生,要度眾生;他要令眾生都同樣得到這種覺悟,這就是菩薩的發心。

菩薩也是從心裏做成的,聲聞、緣覺都是從你的心做成的。

譬如你心裏願意做菩薩,你就行菩薩道。

行菩薩道的人,就是發大菩提心,真心切願即成無上大菩提

以法界心,修法界行,行法界的道,這是菩薩。


上一篇:聲聞法界

下一篇:小淨土文略說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