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落頁

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落頁




葛兆光《宅茲中國》

 616日下午,國球師領着彥妮、穎聰和我到城市大學,參與「撕地有聲:評葛兆光新著《宅茲中國》」書評討論會,由張隆溪教授講評,葛兆光教授列席對談。場面頗盛大,李歐梵教授都來了,還有戴燕教授、張宏生教授和張健老師等。事前還未看這本書,十分可惜。討論時間對於提問者的問題半聽半懂的,但由葛教授回應後就明白不少了。

《宅茲中國》將「中國」概念回到歷史原點,從本體中心瀰散至周邊地域的關係,從歷史文化的自體與鄰國的視角來展開討論。會上談到對「中國」概念的歧義、道史關係、學術自由、中國與他國的研究視角、疆域界定、亞洲主義等。張宏生教授從文化、學術帶引到文學,指出唐宋文人處理邊塞詩或戰事詩的問題,兩者對國家認知的差異,甚是有趣。張隆溪教授的書評剛在台灣刊物《思想》刊登,匆匆看了,覺得結尾挺有道理:

「葛兆光提出『建立對國族的認知』作為文史研究接近於終極的意義,也許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我的看法就略有不同。……我認為對歷史和事物理性的認識,甚至超越國族範疇的認識,才是文史研究最終極意義所在。所以,一方面我完全贊同文史研究有『提供記憶、凝聚共識、確立認同』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又認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而不被政治所綁架和利用,又必須強調學術的獨立,強調學者的獨立人格和批判思考。在國族的認知與學術的獨立之間,後者更為根本,也更值得注重。」(《思想》第18期,頁312-313

其實豈止學術,近來熱話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首要就是區別「文化意義上的國家」和「政治意義上的政府」,《宅茲中國》才是度身訂造的教師用書,當政府制定的所謂教材到手上來時,煩請各位老師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