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6 08:11:06希拉

他想說什麼--談張雨生的〈再見蘭花草〉

(照片來源:http://tw.pg.photos.yahoo.com/ph/q30824/detail?.dir=7f6e&.dnm=4207.jpg&.src=ph)



〈再見蘭花草〉這首歌曲收錄於張雨生在1994年8月出版的《卡拉Ok‧台北‧我》,整張專輯的實驗性極強,概念性卻是零散的。創作議題涵蓋甚廣,從自身的愛情抒懷紀念、為流浪動物請命、為公益活動發聲、側寫流浪街友的故事、寫手足間的情誼…到談藝文思想創作本身的〈再見蘭花草〉。

嚴格說來,張雨生早期的創作無論在作詞或作曲上,都帶著致命的缺點:知識份子與文人的思想包袱太重!

因為文人包袱重,於是想說、想批判的議題太多太深,難以裝載進搖滾式的曲風,造成華美辭藻堆砌過多、及唱詞的咬字不易貼合曲調的現象。

其實曾有過音樂創作經驗的人都知道,流行歌曲的曲式比歌詞重要多了,只要曲調動聽,哪怕像不知所云的〈nana hehe goodbye〉都會爆紅大賣!所以現在知道那些金牌作詞家林夕、陳筱娟、十一郎、厲曼婷…的高妙之處吧~



(照片:http://tw.pg.photos.yahoo.com/ph/q30824/detail?.dir=7f6e&.dnm=f89f.jpg&.src=ph)



言歸正傳,還是先來欣賞〈再見蘭花草〉的歌詞:

再見蘭花草
作詞/作曲/演唱:張雨生

誰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也曾勤灌溉 長得一園好
雖然經過許多年 其人其事漸煙滅 我就是不能忘掉那盆蘭花草

我往山中行 尋找蘭花草 梵音在弦外 醉翁意韻妙
茶花櫻花滿山開 杜鵑木棉沿街栽 誰記得曾經有那一盆蘭花草

給我一把吉它我來唱 給我一隻鉛筆讓我來畫
給我一對翅膀我來飛 給我一個空間讓我轉圈
直到那一天我愛上他 直到那一天我眼淚滑下
你只要給我五分鐘 我給你完全不同的感受


顯然地,這是張雨生以知識份子式的姿態,向開啟白話文學運動的胡適等人作出最高致敬的動作。

當然,也可以解讀是對開啟校園民歌風潮的<蘭花草>致意,所以〈再見蘭花草〉似乎具有意在弦外的雙重(文學/音樂)比擬。

只是,今天我要談的僅是此歌曲中最原始的發聲處:白話文運動。

歌詞一起始的「誰」,令人聯想到胡適、陳獨秀、魯迅等推廣新文藝的大師,而珍貴的「蘭花草」自然是當時尚在培育階段的白話文,若從今日來看,這盆當初不知是否能順利開花的蘭花草,現今早已「長得一園好」,但是誰還會記得胡適與白話文學運動的「其人其事」呢?

只有張雨生這樣如“今之古人”的文人型創作者才會念茲在茲吧。

第二段歌詞更精采,以「茶花櫻花滿山開 杜鵑木棉沿街栽」形容目前在語文及思想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美麗景緻。在這個連火星文都大放光彩的時代,真的,「誰記得曾經有那一盆蘭花草」?

究竟誰會記得呢?考國文的時候會記、修中國近代文學史的要記、唸文藝系的愛記不記…而張雨生記得,因為他在初試創作的時期,就是遇到類似於民初白話文學運動剛推廣時的問題:文白夾雜、舊瓶裝新酒、受制於宋元詞令的格律聲韻、思想與文句處處拾老莊與蘇白等古人之牙惠。

我想,敏感的張雨生知道自己的瓶頸在何處,也急於想突破此況,可是一直要等到出版《口是心非》,才展現出精緻圓熟的的創作技巧與愛情觀。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尚在摸索階段的《卡拉Ok台北我》,就像學會成長前必然的掙扎與嘗試,每一筆紀錄都彌足珍貴。

當年想跳脫瓶頸和包袱的張雨生,需要的是心理上無拘無束的自由,所以期許以「吉它」、「鉛筆」、「翅膀」、「空間」…來訴說「完全不同的感受」!

不同?有多大的不同?思考上、邏輯上、用字上、曲式上、唱腔上…的差異嗎?

也許最大的不同是--跳脫心靈上的枷鎖與否,無關乎想運用什麼字句入歌詞。

而枷鎖中最深重難放的一部份,正如早期五四文人般的困境:古典文學的底子太好,信手拈來都像斧鑿。這樣的痛苦,看來也只能向胡適去訴~

嗯...說真的,我有時會懷疑張雨生是白話文運動時代的文人來轉世。若要我猜是哪一位,我選劉大白(1880-1932),浙江人,還和張雨生的祖籍相同耶~



(黑白照:年輕時代的胡適,攝於1914年)



另附上胡適的原詩〈希望〉,收錄於《嘗試集》。

希望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開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
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
祝汝滿盆花!


和我們所熟悉的校園民歌略為不同,不過既然要緬懷致敬,就不能忘記原始創作。

突然想起也是音樂創作人的張宇,曾有一首非常爆笑的作品:〈寫錯歌了〉,文人包袱感不重的他,是這麼談歌曲創作的難處:

“以為這首歌詞 它應該很有意思
白紙寫上黑字 希望寫出精彩故事
一直試了又試 也想不出個樣子
寫歌原來是件難事

也許花點心思 它也能草草了事
反正經過修飾 不想也不會覺得諷刺
可是有了堅持 所以有更多限制
我只想對自己誠實“


我欣賞張宇在此處的誠實坦白與不矯揉造作,精神可佳,但他真的…不適合作詞!

在此處,謹以張宇這段毫無修辭學可言的歌詞,隔空向胡適與張雨生當年的堅持及艱難處回應及獻上敬意。



changyiyao 2020-02-10 22:44:43

13年後重遊此地、再次看完這些想念雨生的文字,很想去把《卡拉ok‧台北‧我》這張專輯找出來反覆聆聽,聽出況味。 也再次謝謝作者的分享。

愛喝紅茶 2015-06-16 07:28:59

單以音樂本身來說

從 古典 帶入 搖滾 

經過 樂器的自由對話

最後 走進雷鬼

在編曲上需要寬廣的敏銳觸覺

以及了解使用每種樂風時想傳達的訊息


"輕鬆的解放吧!"

不覺得這首歌只想傳達這樣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