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7 10:03:54家明
一個住在美孚新村的尋常教書佬──《男人四十》
「我依挺幾廿勾既教書佬,又有老婆又有仔,又冇錢又冇型,貪我有咩好?」《男人四十》的林耀國說。
每次看許鞍華的《男人四十》,都會想起我認識的國文老師。
他們上課說話字正腔圓,討厭懶音,對教科書內的範文瞭如指掌。從不見他們寫文章,但每年要批改同學的作文卻多不勝數。但凡見到同學以廣東俗諺、英語詞彙、歐化句式入文,都必改之而後快。詩詞與古文,是他們最有信心的項目。記得中五畢業年同學交換紀念冊留言,我也給國文老師寫感言。收回時大吃一驚,老師的秀逸字體,首兩句便是「夫學博而後識廣,禮約而後行正……」,洋洋有幾百字,竟沒有一個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那時候還很佩服老師,但今天想來,卻覺得有點不合時宜。
大學畢業後曾在中學當教書先生,還記得那資深的國文科主任,溫文爾雅。沒想到他收到法庭的陪審團傳召信後陣腳大亂,要身邊的師爺同事為他出計,有個乾脆叫他坦白從寬,跟法院說幾十年來工作都是中文,英語不好,那就不用上庭了。
可別忘記,在香港這個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社會,自嘲「英語不好」跟自嘲「中文不好」有完全不同的含意。「我中文不好」其實是以退為進,暗示自少受番書教育,英文特好,也比較西化。情況如說「我是電腦盲」表示不熟悉機器,推而廣之是自詡不迷信科技,更為「人文」;「我數學不好」亦可表示自己不斤斤計較,不從小處著眼,乃性情中人。眾多自貶學問不好的語句中,只有「我英文不好」是真正的貶詞,一副自認弱者的姿態,非到關鍵處,一般人大抵不會樂用。
黃子華的棟篤笑也拿國文老師開玩笑,說國文老師姓慕容,就是「冇用」,Mr. Useless。林耀國在《男人四十》裡批評自己「沒用」,所背負的正是社會對中文的慣性輕視,認為以國文為專業的教書先生,腦海只有唐詩宋詞,不做老師便沒事可為。《男》片中林耀國的大兒子安然都說:「我係佢(父親),我就唔會教書。」顯然父親的位置也高不到那裡去。林耀國在影片中的妄自菲薄也夠多了,跟兒子說「似我有鬼用?」,跟女學生胡彩藍說「我有咩好寫?」,跟老婆說「你唔係以為我會有錢換過間大屋呀?」商業社會衡量人價值的單一標準、「沒錢就沒用」一直像緊箍罩般苦纏著《男人四十》的林耀國。他受不了舊同學腰纏萬貫的姿態,為了顯示自己不是弱者,勉強要支付自己吃飯的錢,他的不識趣令舊同學飯局的氣氛突然僵化。
但甚麼促成國文老師林耀國這麼沒有自信?他以前讀的是名校,在同學口中是當年的才子;他讀過大學,是個知識份子,在家的衣著雖是T恤短褲一度,但衫上不是印有「北京大學」的字樣,便是「Knowledge is Power」這句金科玉律,不多不少顯示他對學問的嚮往、他做人的信念。中學的時代,他受了國文老師啟發,喜歡詩詞及語文,愛寫文章,也盼望有朝可到長江看看詩詞中的真實場景,不是只停留在看錄影帶的片段。他對長江三峽的工程亦有人文關懷:「巫山村再過一年就被水浸晒喇。」
但也許時代真的變了,現實生活也太瑣碎及折騰了。林耀國上的國文課,並沒有一個同學在聽,在課室中他像個自說自話的傻子。他的幼子成績不好,沒心向學,躲在房中一邊聽用粗話唱的流行歌,一邊腳搖搖輕佻的踩著厚厚的《辭源》,對國文老師而言這是何等羞辱。他日常與妻子的談話,不是在超級市場中選購柴米油鹽,便是洗手間漏水被管理處投訴,談話的題材及語調都味如嚼蠟。一個喜歡國文的昔日才子,一個受師長愛戴的好學生,一個在教育圈子營營役役了多年的老師,面對當前的境況,顯得完全無助及無力,內心一點都不踏實。
於是女學生胡彩藍對他的傾慕,以至既愛且恨的盛老師的再次出現,在這個生活沉悶、全無起色的國文老師身上發生了刺激作用。在他已變得老油條的工作生涯中,再次發掘出生活的樂趣,透過flashback憶起中學時的青春生活,回憶的片段色彩特別斑斕。師長的勉勵及愛戴,甚至前座女同學髮辮上偶爾傳來的香氣(與今天披頭散髮、臉如死灰的妻子實在有太強的對比)。胡彩藍這個女同學的出現,讓他像當年盛老師與陳文靖的感情,令林耀國突然位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岸西編的劇本,許鞍華的導演,張學友的演出,把《男人四十》的一窮二白,生活刻板的教書先生寫得入木三分。影片最聰明的地方,是起用了「中學國文老師」這個進退維谷的身份,他們受過高深教育,但在商業及媚外的香港社會卻又普遍被輕視;他們醉心的古文及詩詞世界,與秩序混亂的課堂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他們的同學甚至學生都可能已飛黃騰達,國文老師還是困囿在書簿疊得高高的教員室中,為學生寫文章達不到三百字之基本要求而愁眉不展。只有這種最典型的國文教書先生,才可以深入的表達出男人四十的無能、無奈與無味。也正因為是這樣一位道貌岸然的教書先生,他的生活突然起了改變,他要面對師生戀的誘惑時,才製造出最強大戲劇效果。
《男人四十》秉承了許鞍華電影對感情的細膩刻劃,胡彩藍與林耀國的幾場對話最是精彩,把胡的媚態、林的窘態細緻的呈現。比如教員室一幕,林本來與胡討論她寫的文章,林別個身子去倒茶(又一個出色的教書生活細節),胡那慵懶的姿態一伸,鏡頭移動配合演員走位,林耀國回過頭來時,鏡頭不多不少聚焦在他的臉及胡彩藍的胸脯處,林往她的胸瞟了一眼,然後一臉尷尬的繼續他的話題。由教員室的工作間到公車上的企位,到胡彩藍兼職那丁方大小的時裝店,《男人四十》把林耀國及胡彩藍一次又一次的安放在狹逼的環境內,要林去面對胡的挑釁/挑逗,也逼觀眾去面對這對師生的戀情發展。
許鞍華對場景的運用實在有她一套,《男人四十》的另一神來之筆是美孚新村。1968年落成、位於荔枝角的美孚新村,是香港第一所私人屋宛,是當年中產階級及小康家庭的寫照。不少在美孚居住了二、三十年的家庭,正正就像《男人四十》的斗室一樣,是一家幾口的窩居,生活空間不算很充裕,但比起不少公共房屋或舊區家庭而言已很不錯。大學畢業二十年,一直從事教育、各項專業或中層管理的四十來歲男人,身兼丈夫及父親角色的,算是美孚的典型人物。面對這十多年樓市興起後連串高聳入雲,活像五星酒店的新形私人住宅落成,美孚新村難掩其老態及陳舊的味道。美孚新村與不少定居於此的人一樣,曾經風光過,但今天卻像男人四十,完全欠缺了年青時代的光芒。
《男人四十》有幾個林耀國家居的鏡頭,雜物滿佈;其中一個橫移鏡頭,交代各人在房間做不同的事,是那麼寫實及充滿生活味。比起今天電視劇不問由來總是幾千尺的大屋,以至幾年前UFO陳可辛他們製作電影描寫香港人生活的假情假意(從《流氓醫生》到《金枝玉葉》對居住環境的描寫,皆有太多虛偽的例子),許鞍華的從早年的《瘋劫》、《撞到正》到近年的《女人四十》、《千言萬語》及《男人四十》,都很有意識的以不同的實景去捕捉香港的生活面貌,場景完全符合了角色的身份及戲劇的考慮。無獨有偶,同為香港新浪潮的方育平都是以在窩居拍電影著名,我常覺得他的《父子情》、《半邊人》應該與香港著名的經典類型片如《英雄本色》甚或《黑社會》等齊名。因為他們故意選擇寫實的手法,面對丁方空間鏡頭擺放及移動的困難,拍出了令不同時代觀眾共鳴的寫實作品。這些影片的主人翁不是黑社會大哥或神勇警探,卻是像你像我一樣社會中一個小小的百姓平民。《男人四十》的林耀國一定不可以救苦救難,但他面對的生活困窘,足夠可以啟發天天面對瑣碎生活磨人的我和你。
《男人四十》因為當年公映時間及輿論的影響,在香港幾個電影獎項都名落孫山,實在是很可惜的事。但相信時間又再可證明這是一部精彩及耐讀的作品,看今天《許鞍華說許鞍華》這本著作中,不少作者都選擇以此片為文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男人四十》教我想起認識的中學國文老師,他們或許有些不合時宜,也許自貶英語不好,但更重要的,他們都是孜孜不倦的繼續學校的繁瑣工作,維持課室的紀律,一代又一代的把語文及文學教予莘莘學子。寫到這裡,我想到了他們在課堂的身影,謹以本文顯給畢生貢獻予教育的他們。
2006年5月5日
每次看許鞍華的《男人四十》,都會想起我認識的國文老師。
他們上課說話字正腔圓,討厭懶音,對教科書內的範文瞭如指掌。從不見他們寫文章,但每年要批改同學的作文卻多不勝數。但凡見到同學以廣東俗諺、英語詞彙、歐化句式入文,都必改之而後快。詩詞與古文,是他們最有信心的項目。記得中五畢業年同學交換紀念冊留言,我也給國文老師寫感言。收回時大吃一驚,老師的秀逸字體,首兩句便是「夫學博而後識廣,禮約而後行正……」,洋洋有幾百字,竟沒有一個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那時候還很佩服老師,但今天想來,卻覺得有點不合時宜。
大學畢業後曾在中學當教書先生,還記得那資深的國文科主任,溫文爾雅。沒想到他收到法庭的陪審團傳召信後陣腳大亂,要身邊的師爺同事為他出計,有個乾脆叫他坦白從寬,跟法院說幾十年來工作都是中文,英語不好,那就不用上庭了。
可別忘記,在香港這個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社會,自嘲「英語不好」跟自嘲「中文不好」有完全不同的含意。「我中文不好」其實是以退為進,暗示自少受番書教育,英文特好,也比較西化。情況如說「我是電腦盲」表示不熟悉機器,推而廣之是自詡不迷信科技,更為「人文」;「我數學不好」亦可表示自己不斤斤計較,不從小處著眼,乃性情中人。眾多自貶學問不好的語句中,只有「我英文不好」是真正的貶詞,一副自認弱者的姿態,非到關鍵處,一般人大抵不會樂用。
黃子華的棟篤笑也拿國文老師開玩笑,說國文老師姓慕容,就是「冇用」,Mr. Useless。林耀國在《男人四十》裡批評自己「沒用」,所背負的正是社會對中文的慣性輕視,認為以國文為專業的教書先生,腦海只有唐詩宋詞,不做老師便沒事可為。《男》片中林耀國的大兒子安然都說:「我係佢(父親),我就唔會教書。」顯然父親的位置也高不到那裡去。林耀國在影片中的妄自菲薄也夠多了,跟兒子說「似我有鬼用?」,跟女學生胡彩藍說「我有咩好寫?」,跟老婆說「你唔係以為我會有錢換過間大屋呀?」商業社會衡量人價值的單一標準、「沒錢就沒用」一直像緊箍罩般苦纏著《男人四十》的林耀國。他受不了舊同學腰纏萬貫的姿態,為了顯示自己不是弱者,勉強要支付自己吃飯的錢,他的不識趣令舊同學飯局的氣氛突然僵化。
但甚麼促成國文老師林耀國這麼沒有自信?他以前讀的是名校,在同學口中是當年的才子;他讀過大學,是個知識份子,在家的衣著雖是T恤短褲一度,但衫上不是印有「北京大學」的字樣,便是「Knowledge is Power」這句金科玉律,不多不少顯示他對學問的嚮往、他做人的信念。中學的時代,他受了國文老師啟發,喜歡詩詞及語文,愛寫文章,也盼望有朝可到長江看看詩詞中的真實場景,不是只停留在看錄影帶的片段。他對長江三峽的工程亦有人文關懷:「巫山村再過一年就被水浸晒喇。」
但也許時代真的變了,現實生活也太瑣碎及折騰了。林耀國上的國文課,並沒有一個同學在聽,在課室中他像個自說自話的傻子。他的幼子成績不好,沒心向學,躲在房中一邊聽用粗話唱的流行歌,一邊腳搖搖輕佻的踩著厚厚的《辭源》,對國文老師而言這是何等羞辱。他日常與妻子的談話,不是在超級市場中選購柴米油鹽,便是洗手間漏水被管理處投訴,談話的題材及語調都味如嚼蠟。一個喜歡國文的昔日才子,一個受師長愛戴的好學生,一個在教育圈子營營役役了多年的老師,面對當前的境況,顯得完全無助及無力,內心一點都不踏實。
於是女學生胡彩藍對他的傾慕,以至既愛且恨的盛老師的再次出現,在這個生活沉悶、全無起色的國文老師身上發生了刺激作用。在他已變得老油條的工作生涯中,再次發掘出生活的樂趣,透過flashback憶起中學時的青春生活,回憶的片段色彩特別斑斕。師長的勉勵及愛戴,甚至前座女同學髮辮上偶爾傳來的香氣(與今天披頭散髮、臉如死灰的妻子實在有太強的對比)。胡彩藍這個女同學的出現,讓他像當年盛老師與陳文靖的感情,令林耀國突然位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岸西編的劇本,許鞍華的導演,張學友的演出,把《男人四十》的一窮二白,生活刻板的教書先生寫得入木三分。影片最聰明的地方,是起用了「中學國文老師」這個進退維谷的身份,他們受過高深教育,但在商業及媚外的香港社會卻又普遍被輕視;他們醉心的古文及詩詞世界,與秩序混亂的課堂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他們的同學甚至學生都可能已飛黃騰達,國文老師還是困囿在書簿疊得高高的教員室中,為學生寫文章達不到三百字之基本要求而愁眉不展。只有這種最典型的國文教書先生,才可以深入的表達出男人四十的無能、無奈與無味。也正因為是這樣一位道貌岸然的教書先生,他的生活突然起了改變,他要面對師生戀的誘惑時,才製造出最強大戲劇效果。
《男人四十》秉承了許鞍華電影對感情的細膩刻劃,胡彩藍與林耀國的幾場對話最是精彩,把胡的媚態、林的窘態細緻的呈現。比如教員室一幕,林本來與胡討論她寫的文章,林別個身子去倒茶(又一個出色的教書生活細節),胡那慵懶的姿態一伸,鏡頭移動配合演員走位,林耀國回過頭來時,鏡頭不多不少聚焦在他的臉及胡彩藍的胸脯處,林往她的胸瞟了一眼,然後一臉尷尬的繼續他的話題。由教員室的工作間到公車上的企位,到胡彩藍兼職那丁方大小的時裝店,《男人四十》把林耀國及胡彩藍一次又一次的安放在狹逼的環境內,要林去面對胡的挑釁/挑逗,也逼觀眾去面對這對師生的戀情發展。
許鞍華對場景的運用實在有她一套,《男人四十》的另一神來之筆是美孚新村。1968年落成、位於荔枝角的美孚新村,是香港第一所私人屋宛,是當年中產階級及小康家庭的寫照。不少在美孚居住了二、三十年的家庭,正正就像《男人四十》的斗室一樣,是一家幾口的窩居,生活空間不算很充裕,但比起不少公共房屋或舊區家庭而言已很不錯。大學畢業二十年,一直從事教育、各項專業或中層管理的四十來歲男人,身兼丈夫及父親角色的,算是美孚的典型人物。面對這十多年樓市興起後連串高聳入雲,活像五星酒店的新形私人住宅落成,美孚新村難掩其老態及陳舊的味道。美孚新村與不少定居於此的人一樣,曾經風光過,但今天卻像男人四十,完全欠缺了年青時代的光芒。
《男人四十》有幾個林耀國家居的鏡頭,雜物滿佈;其中一個橫移鏡頭,交代各人在房間做不同的事,是那麼寫實及充滿生活味。比起今天電視劇不問由來總是幾千尺的大屋,以至幾年前UFO陳可辛他們製作電影描寫香港人生活的假情假意(從《流氓醫生》到《金枝玉葉》對居住環境的描寫,皆有太多虛偽的例子),許鞍華的從早年的《瘋劫》、《撞到正》到近年的《女人四十》、《千言萬語》及《男人四十》,都很有意識的以不同的實景去捕捉香港的生活面貌,場景完全符合了角色的身份及戲劇的考慮。無獨有偶,同為香港新浪潮的方育平都是以在窩居拍電影著名,我常覺得他的《父子情》、《半邊人》應該與香港著名的經典類型片如《英雄本色》甚或《黑社會》等齊名。因為他們故意選擇寫實的手法,面對丁方空間鏡頭擺放及移動的困難,拍出了令不同時代觀眾共鳴的寫實作品。這些影片的主人翁不是黑社會大哥或神勇警探,卻是像你像我一樣社會中一個小小的百姓平民。《男人四十》的林耀國一定不可以救苦救難,但他面對的生活困窘,足夠可以啟發天天面對瑣碎生活磨人的我和你。
《男人四十》因為當年公映時間及輿論的影響,在香港幾個電影獎項都名落孫山,實在是很可惜的事。但相信時間又再可證明這是一部精彩及耐讀的作品,看今天《許鞍華說許鞍華》這本著作中,不少作者都選擇以此片為文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男人四十》教我想起認識的中學國文老師,他們或許有些不合時宜,也許自貶英語不好,但更重要的,他們都是孜孜不倦的繼續學校的繁瑣工作,維持課室的紀律,一代又一代的把語文及文學教予莘莘學子。寫到這裡,我想到了他們在課堂的身影,謹以本文顯給畢生貢獻予教育的他們。
2006年5月5日
Pindar
2007-03-26 00:13:32
我覺得這部比千言萬語好看得多!!千言萬語有些沉悶晦澀......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