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勤察。
(一)
覺察我的心意,非別人的。覺察那些生滅不斷的念頭。思想、記憶與觀點,說個不停。我不在,也不住。文字、語言和概念,是死去之物。
一生從此,勤複查察。天下為家,生死自在。
摘自《經集》,《彼岸道品》之「烏德耶問」:
第1111.富有思想,四處云遊,這樣的人不喜歡內在和外在的諸受,這樣,就能滅寂諸識。
(二)
2011年1月18日筆註:
難怪要單獨打坐。
2011年9月26日修正:
不是打坐。「沒有爭論的地方」指在覺察之間,不落二元分別。從而沒有爭論,在平靜中。
摘自《大集積經》:
第896.我說,爭論的兩種結果都微不足道,不能帶來平靜。看到這種情形,不要參與爭論,應該在沒有爭論的地方尋求平靜。
(三)
2011年1月18日筆註:
那佛陀說的話呢?我怎麼分辨?是否正等正覺者說的就應推崇?
2011年9月26日修正:
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需要高度敏感的覺察力。
摘自《毁滅以前經》:
第859.世俗之人以及沙門和婆羅門對他說的話,並非他所推崇,因此,他無動於衷。
(四)
2011年1月18日筆註:
「不厭棄他人」是什麼意思?佛陀不是鼓勵我們隱居於森林嗎?
2011年9月26日修正:
單獨不是修心的方法,而是境界。與人交往,保持覺察,不陷入貪愛他人,也不厭棄他人。
摘自《毁滅以前經》:
第853.不貪戀享受、不狂妄、溫文爾雅、聰明睿智、不輕信、不厭棄他人。
(五)
2011年1月18日筆註:
精神障礙是什麼意思?
2011年9月26日修正:
覺察內在感受,不住。鏟除了精神障礙。
摘自《舍利弗經》:
第973.他應該成為有思想的人,即使受到責難,也高高興興;他應該在修行的同伴中,鏟除精神障礙;他說話應該合適,不要過份,也不要計較別人怎麼說。
(六)
2011年1月18日筆註:
怎樣做到?
2011年9月26日修正:
覺察。以己為師,以身實証。
摘自《至高八頌經》:
第800.拋棄所得,無所執著,甚至也不依賴知識;不追隨宗教團體,甚至不採納任何觀點。
@全文完
@初寫於2011.09.26
上一篇:色身敗亡時,意識的清醒度?
下一篇:修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