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6 00:34:26FISH
看設計-2
如果在台北你還可以很慶幸有很多藝文活動可以參加,但出了台北就不容易了。既使在台北一樣有些人,不是太懶所以在家看電視,就是家讓人沒有美感所以往外跑。還有廠商說去南部辦藝文活動多半要半買半送,不然就賠錢?近來各種「文化節」的活動遍地開花,但真的可以培養出藝文人口嗎?還是純粹只是為了賺錢?
我們的教育向來失衡,而且是嚴重的失衡。只重是智育又忽視美育,偏重理工又忽視人文,這樣的社會能和美感搭上線嗎?否則怎會有老師在報上說「理工科的學生像是工廠複製人」?
既使設計教育,國內外也有極大的差別。大多學校方式仍然採用「批判」,或是課程內容早已不合時宜。於是畢業設計生實際從事本行的少之又少。然而藝術學群的教育方式,不就是要鼓勵學生有想法、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等的能力?但如果什麼都被打回票、不斷挫折大家那又會成什麼樣子?留歐的老師回來說,他們學生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斷的蒐集資料,但教授不會影響你該怎麼作。
我們的教育向來失衡,而且是嚴重的失衡。只重是智育又忽視美育,偏重理工又忽視人文,這樣的社會能和美感搭上線嗎?否則怎會有老師在報上說「理工科的學生像是工廠複製人」?
既使設計教育,國內外也有極大的差別。大多學校方式仍然採用「批判」,或是課程內容早已不合時宜。於是畢業設計生實際從事本行的少之又少。然而藝術學群的教育方式,不就是要鼓勵學生有想法、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等的能力?但如果什麼都被打回票、不斷挫折大家那又會成什麼樣子?留歐的老師回來說,他們學生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斷的蒐集資料,但教授不會影響你該怎麼作。
政府已經從好久前喊到現在的文化創意產業,也沒看到什麼有力的作為和效果。唯一明顯的是設計比賽有變多了、創意市集到處跑了,但這些也不是政府的作為。就拿文化局來講除了台北之外,其他地方經費一定更少。政府對於文創產相關的補助,一定也沒科學園區、科技公司、大財團來的多。於是大家自食其力由下而上,不像大陸韓國由上而下的方式,但要有成果又不知何時。
甚至產業升級、品牌價質、微笑曲線等等的教條滿天飛,除了某些叫得出名字的科技廠牌以外,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還是大多停留在接單的位置。但有開始想「設計」的中小企業的心態又是什麼?
甚至產業升級、品牌價質、微笑曲線等等的教條滿天飛,除了某些叫得出名字的科技廠牌以外,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還是大多停留在接單的位置。但有開始想「設計」的中小企業的心態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