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遺憾的人生-威廉波頓小傳
什麼樣的人生是”沒有遺憾的人生”呢?是功成名就嗎?是家財萬貫嗎?還是兒女成群呢?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國人威廉波頓給”沒有遺憾的人生”下了一個新的註解。
威廉波頓(William Whiting Borden)在1887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的一個富有家庭,波頓家族早期在科羅拉多州靠採銀礦致富,後來創立了波頓乳業,成為富甲一方的旺族。在威廉波頓7歲那年,他的母親走進教會並受洗成為基督徒,威廉波頓也因此耳濡目染對聖經有初步的認識。當威廉波頓在16歲高中畢業時,他已經成為身價百萬的波頓乳業繼承人。那年,他的父親送給了他一份畢業大禮:環遊世界,他遊歷了亞洲、中東、歐洲許多城市,親眼看見許多窮困的人生活沒有盼望,他感覺到神的心意是要呼召他出來成為宣教士,要把福音傳給這群人。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成為宣教士意味著他要放棄原本豐衣足食的舒適區,在經過一段時間內心的掙扎之後,他寫信告訴他的父母:我將用全部的生命為進入宣教禾場作準備。同時,他在父親送給他的聖經的最後一頁寫下兩個英文字”No Reserve”(毫無保留)。
回到美國以後,威廉波頓進入知名的耶魯大學就讀。很快地,他對於這所名校感到非常失望,不但學生們的道德低落,整個校園充斥各種罪惡,在一次校長在演講中提到學生們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威廉波頓很失望地寫道:校長卻沒有告訴我們那個目標是什麼,我們如何有能力堅持下去?從哪裡獲取力量並抵擋誘惑?威廉波頓不打算袖手旁觀。相反地,他開始和好朋友約定在早餐前一起讀聖經並且禱告,很奇妙地,越來越多人聽到並加入這個小型的早餐禱告會,甚至漫延成全校的運動。波頓大一結束時,這個禱告會每週聚會的人數已經到達150人,到了第四年耶魯大學當時的1300位學生中,有1000位同學參加了這樣的聚會。威廉波頓最樂於接受的挑戰是找出大家認為最無可救藥的人並把福音傳給他,讓這個人的生命產生翻天覆地的轉變。威廉波頓也經常關心寡婦孤兒和殘障人士,甚至把福音傳給街頭上的酒鬼,幫助他們重建人生。儘管威廉波頓為耶魯大學帶來靈性上的大革命,四年前環遊世界時上帝的呼召一直在威廉波頓的心中瑩繞不去,他心中很明白上帝要他去向中國的穆斯林(回教徒)傳福音。在大學畢業之後,他拒絕了許多大公司和學校的高薪聘請,申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神學院。當他知道自己的申請被接受時,他在同一本聖經的最後一頁寫下第二行字”No Retreat”(毫無退卻)。
在完成普林斯頓神學院的學業之後,他開始作前往中國的準備。由於穆斯林共同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他決定先到埃及學習阿拉伯語,再到中國甘肅向穆斯林宣教。然而,他在埃及不幸感染了脊髓腦膜炎,一個月內就去世了,那年他只有25歲。威廉波頓逝世的消息很快地傳回美國,所有的報紙都刊登了這一則消息。出師未捷身先死,一般人看來是一椿悲劇,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然而,在波頓的父親收拾兒子的遺物時,翻閱他多年前給兒子的聖經,在聖經的最後一頁,發現威廉波頓在離世前留下了第三行字”No Regret”(毫無遺憾)。
威廉波頓留下了100萬美金的遺產並全數奉獻出來,其中25萬美金捐給以向中國西部傳福音為宗旨的中國內地會,內地會用這筆捐款在中國的甘肅省蘭州成立了一所以服務穆斯林為主的醫院,名為博德恩福音醫院,後來成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威廉波頓的死也激勵了許多基督徒前往中國宣教,為他沒有遺憾的人生畫下完美的句點。
WilliamBorden.jpg
沒有遺憾的人生-威廉波頓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