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6 22:06:01fianse

謝志偉vs.曹興誠

我很想問一個問題,對民進黨什麼樣的批評才算是建設性批評,才不會被這位仁兄破口大罵?

這麼樣的嗆來嗆去,就可以為民進黨政府辯護?我不太相信,謝志偉真的認為所有批評民進黨的人都是中共同路人。可是為什麼他會在媒體面前如此張牙舞爪呢?實在納悶。

我很認真讀了曹董的建議書,覺得很有科技人的那種思維與創意,就像我之前參加Intel創新思考教育計畫裡介紹的那種辯證思維,如果說有問題的話,那就是太不政治化了,我是說,這樣一來,政治人物就沒有操作的空間了。呵呵呵。

我想簡單表達一下個人理解的「科技人思維模式」:首先他們會設定好對的問題/議題(所以才能就事論事,不會各種議題攪雜在一起),然後透過集體發想,儘可能提出各種解決方案,提出後,再一一檢視各方案的利與弊,並分析可能的長期影響/風險為何,影響的範圍,不用說,這整個過程都必須藉由理性溝通與過往的經驗(現實)來加以檢驗,思索最佳方案的可行性。

這大概也是所有成功企業面對危機時,會採取的模式。當然也是成功企業或一個追求自我實現的人面對挑戰、試圖再次自我超越時會採取的模式。

所以,謝志偉回應以情緒與謾罵著實讓我納悶,因為多元社會裡,本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主張,但,多元社會並不代表著就必須各自表述,更何況一個攸關你我未來命運的大議題,我們不是更應該取得共識嗎?所以照道理講,做為公僕的政府應該鼓勵或至少不該反對公民發表看法啊,也就是應該讓社會互相溝通,互相理解各種異議。因此,任何一個公民都可以發表他的看法,並請求政府試著傾聽,這難道不是政府部門所該做的事嗎?怎麼會搞得這麼僵?人家一提出建議,就馬上為人家戴上一頂紅帽子呢?唉。

而陳水扁先生就更怪了,他真的是「國家元首」嗎?

算了,我想,他的情況就留給醫學院當做案例來探討了。
fianse 2007-12-18 17:09:22

我與拜占庭同學同感。

我一直認為「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後來發現對很多人來說,講義氣顯然比講道理容易多了。

我自己在國民黨主政時期是泛綠選民(至少我加入了民進黨),在民進黨主政時期開始批評民進黨,雖然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用同樣一套的標準檢視所有的「執政黨」,免不了開始被貼上「泛藍」的標籤。

因為自己的過往經驗,所以,我開始選擇性回應。覺得對方的論述是在講道理,即便觀點和我不同,我都會願意和對方回應,可是論述不是論述,只是講義氣,或相濡以沫的,即便立場和我一樣,我寧可選擇沉默。

拜占庭 2007-12-17 10:04:34

我覺得曹先生以前做了什麼事,跟他現在講什麼話,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他現在講的話有道理,或是甚至只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而且很願意公開跟政府建議,政府就應該就其論點加以思考批判.要不要採用覺得合不合理是可以再討論的,但是至少是要就這議題去討論,而不是攻擊其人再罵一些有的沒的.

但是如果他確實有犯法,不管他說了什麼很中肯的話或是提了什麼很重要的建議,當然也還是應該抓起來.我覺得這是法治國家的精神.

什麼都沒有 2007-12-12 00:34:10

這位台長,拜託看看老曹是為什麼被起訴吧,現在內資外資在大賣聯電的股票,聯電發現金又減資,股票還跌到19元,如果你有聯電的股票,現在只怕剩唉嚎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