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7 14:52:27fianse

gossip182:如何避免啃老族?

為什麼我一再表示,現代的父母應該著重金錢教育呢?

因為我們的下一代需要知道「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道理,這是經濟學的原點,何嘗不也是生命的起點。如果孩子不能理解這件事,不能及早認知金錢的意義與限制,後果自然就是現今「啃老族」、「寄生族」世代的出現。

周行一教授不斷在【Life理財學】苦口婆心勸告父母們:就算再有錢,也應讓子女們學會分擔一部分的學費。這項建議,我是認同的。因為在我任教的班級裡,下課時常聽到學生互相請客,或去補習時在課堂上睡覺。我不免心驚問他們,這些錢不是父母親的辛苦錢嗎?怎麼會拿來請客或花錢補習卻睡覺呢?看見他們的漠然,我明白了在他們心裡「金錢」的真正價值其實是無意義的,只有將它立即花掉的那一剎那或想花錢而沒錢花時,也許他們才能感受到「金錢」的重要性。

我也曾是這樣的孩子。因為我的父母也不曾教導過正確的用錢觀念,所以我從來不了解「儲蓄」的重要性;雖然國小時期我非常熱衷存錢,還曾經因為在學生帳戶裡存了一筆可觀的數目(記得是二萬多元,二十年前的二萬啊)而受學校表揚(拿到一套郵票)。畢業後,因為要結算學生帳戶的金額,於是將這筆錢交給媽媽,卻從此下落不明。追問老媽,當時她告訴我,因為畢旅時我想買一台相機(傻瓜相機),所以花完了。當然真相不是如此,但從此之後,我再也不存錢。

直到去年,花覺自己始終在「月光」的陰影下,才開始正視自己的財務窘境,也試著探索自己這二十多年來不願意存錢的可能理由。現在的我當然諒解父母親當年因為辛苦持家的左支右絀,不得不動用我一點一滴省下自己便當錢所存下的錢來度過家裡的經濟難關。更了解上一世代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傳遞正確的理財觀,畢竟連他們自己也不太明白。

問題是這個世代富裕了,但也更貧窮了。物質生活明顯比我們的父母更加寬裕,但心裡的空洞似乎也更見不到底。就如同前聯準會主席亞倫‧葛林斯潘所說:「並不是現在的人變得比過去歷代的人貪婪,而是因為表達貪婪的手段大幅增加。」與其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沒有道德感,欠缺品格教育,倒不如說是物質生活的富裕讓他們過度輕易擴大自己不必要的消費,而之所以會擴大不必要的消費,其中一個主因,不就是父母親輕易讓孩子辦卡嗎?信用卡、現金卡這些工具或手段自然有它的效用,但如果尚未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時,就交在孩子手中,又如何不出事呢?

我們不能怪責上一世代的父母不懂得金錢教育,因為他們自己才從困苦生活裡走出來,因此在面對他們的孩子,多少有點補償的心理,希望儘可能讓下一代不要在物質生活再受一樣的苦。這種想法是可以諒解的,後遺症卻相當可怕。

如何進行親子間的金錢教育呢?建議父母可參考以下這本書--

【尤太人的賺錢智慧】裡,提到七大祕訣:

1、可攜式的知識才是真財富。
2、自助而後人助。
3、成功人士是專家和企業家。
4、發展語文信心。
5、奢侈要有所選擇,節儉要精打細算。
6、重視個性,鼓勵創意。
7、擁有追求成功的動力。

對尤太人來說,財富當然不是生命的終極意義,但他們堅信「自己的財務先處理好,才比較容易追求精神生活」。有趣的是,對他們來說,財富通常也會伴隨精神生活更上層樓而來。
Stella 2007-08-20 09:54:46

謝謝您的回答,
我覺得我的留言太情緒化了,
而且我缺乏責任感,
奉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單就這一點我就應該好好活下去,
好好賺錢,讓父母安享晚年.
我想這是我活在世上最基本要盡的義務.
我家的房子已經蓋好了,
每天回到家,一早醒來,都很感謝爸爸媽媽,
為我們蓋了一個家.

fianse 2007-08-19 18:18:27

有時候,我也會這麼想。畢竟人生充滿了許許多多的風險。什麼時候會離開人世,是說不定的事。

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一直沒死成,卻讓自己的財務窘境維持在大學時代的水準,好像也說不太過去。所以我比較謹慎些,希望自己的財務情形能和自己的年齡相當。

我相信因果效應。不是宗教意涵上的,而是人間的那套準則。該做的,一定要先努力,努力了,未必有什麼好結果,但如果我不努力或有所付出,相信更不可能發生好事。

至於有錢後,想做什麼呢?我的願望是和親愛的老婆擁有一棟自己的小屋,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佈置。另外,就是設立一筆獎學金,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因為只有接受教育,才有發展的機會。

希望能早日達成這個心願。

PS:目前我只有回母校設立一筆每年額度兩萬的獎學金,希望自己還可以再增加這筆獎學金的額度。

Stella 2007-08-19 11:25:57

我覺得我的前半生都在亂走瞎晃,
因為亂走瞎晃,所以也不知道若儲蓄要做什麼?
因為想到自己隨時會死~
留著那些錢要做什麼?
而且常聽人說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那不如就把它花光...
這是這一代人的迷網吧?!
我不知我的未來是什麼?我要錢做什麼?
若活不下去就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