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sip179:孩子是最重要的投資?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論語˙陽貨
星期日和老婆特地到台南大學去聆聽一整天的研習。
下午是洪蘭的演講。知道她的演講一向是人滿為患。認真聽了後,感到些許失望。她的熱情無庸置疑,但作為一種教學體系有時會互相矛盾。她的演講和她的文章一樣,比較像是一種教學漫談,彷彿孔老夫子的論語,格言一條條,但卻會相互衝突。舉例來說:
她提到外國像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近年來不再提供獎學金給台灣的學生,反而是提供給對岸大陸的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待這些名校的校務人士忍不住婉轉地問:請教您,就您對兩岸大學生的觀察,不知兩岸的大學生有何差異?
這位校方代表的回答讓洪蘭吃驚:大陸的學生很懂得自我表達,台灣的大學生上台往往扭扭揑捏,不知所云。
於是她有個結論,我們的孩子欠缺這方面的訓練。
這時我的疑惑是大陸的政治環境和教學環境絕對不人性吧,一定也很威權吧,那是什麼原因讓兩岸的學生有這樣的落差呢?
我的推測是--不是教育環境的差異,而是競爭慘烈的情況不同。換言之,我們的環境富裕了,大多數的孩子不能體會什麼是真槍實彈的『競爭』意義。而父母們對於應該擁抱什麼樣的教育理念還在迷失中。因為我們是一個多元社會。
大陸的學生也許只知道一件事:努力讀書,有機會自我表現時,一定要把握;把握的話也許還有一點點機會,但如果沒把握,一定會被淘汰!!
我要表達的是這裡的教育理念是精英教育。一種決定社群競爭力的現實。
但,洪蘭只是一語帶過,沒有告訴我們,如果要選擇這樣的教育,我們可能必須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相反的,如果拒絕這樣的教育我們社會又該承受什麼樣的代價,事實上,當歐美名校都不願意提供獎學金給台灣大學生時,不正是已說明了部分我們正在承受的一些代價嗎?
就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洪蘭談的卻又是與精英教育相衝突的教育理念,她主張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如果他不會數學,又何妨?不想唸書,又何妨?就由他適性發展。(但如果孩子一直找不到呢?她對此沒有任何說明。)父母只要願意將他當成最重要的投資,即便辭掉工作陪伴孩子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然後,她試著舉幾個例子。
我的老天,「辭掉工作」也無妨?
知道她舉什麼樣的例子嗎?她的例子竟然都是一些富裕的家庭所做的犧牲,例如有一對夫妻兩人都是大學教授,爸爸為了挽救自己沉迷網路的孩子,於是要求校方讓他請假一個月去陪伴他孩子,如果不同意他請假,他就請辭;不久他發現孩子有射箭的天份,身為老爸的他為此向孩子的校方提議由他出錢成立射箭校隊...
真是令人不敢置信的「犧牲」。
不曉得各位是否察覺出她的盲點了嗎?
當在場的粉絲不約而同發出一致的笑聲時,我忽然好困惑!難道他們都沒發現這些盲點嗎?
而她的「腦與生命教育」當然早已偏離主題。幾乎變成一場她蒐集的教育格言個人秀。因為我很難從她帶來的一些腦科學的研究推演到她所認同的人生格言。我買了她四、五本的書,因為對她裡頭討論到的許多教育想法或理念感到不解,所以才特地前來聆聽,沒想到,人如其書,書如其人。也了解她為何會吸引這麼多人的理由,因為她的教育理念包羅萬象,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選擇他想聽的話。但有沒有一致性呢?或者這些理念會不會相互衝突呢?似乎沒有人在乎。
我帶著困惑聆聽大師教誨,仍帶著疑問離開啊。
我有一個觀點,如果人的智商是常態分布的結果,也就是大多數是平凡人,只有少數人是天才,以及少數人是智障。那麼情緒智商的分布會不會也是如此呢?例如我的媽媽和老婆的媽媽都是傳統女性,也都沒受過什麼特別的教育,可是我老媽天生是個活寶,樂觀開朗,岳母則不然。套一句我老婆的話,幸好她不是從我家嫁到她家。也就是如果岳母家有兒子的話,有一個女生成為岳母的媳婦的話,下場一定很可悲。
如果是這樣,情緒智商某種程度也與人的基因有關,有些人就是EQ天才,有些人則不是,大多數人則像我知道自己情緒不好,發作時也願意反省,但常常事與願違。那麼現在我們所主張的「人本教育」所必須依賴的一定品質的EQ父母,真的夠格嗎?
就如同那封傳遞網路許久的信,有一個母親奉行人本教育,有天她和好友聚會時,帶著她的兩個孩子,正好有個老婆婆在樓梯跌倒了,當場她的兩個孩子像「天使」般地哈哈大笑,讓那個老婦人顧不得身體的傷,羞愧離去時,這位母親的友人氣憤不已,對那兩個「天使」訓話:你們沒有過去幫老婆婆的忙,竟然還站在旁邊取笑人家?
這位母親笑咪咪地打圓場,要她的天使們對友人阿姨道歉,並說,唉,孩子就是率真啊,沒有任何機心。好好跟他們說,何必這麼生氣呢?
那位母親有錯嗎?
我不太確定。總覺得她的說法似是而非。但,如果這位母親其實是EQ智障呢?卻奉行那種本身EQ品質必須到達一定程度的教育理念時,對社會會不會是一種可怕的惡夢。
我忍不住幻想這樣的畫面。她的天使殺了一個人被關進牢裡。她去探視對孩子天使說:唉,只不過是殺了一個人,孩子,你不要難過,出來就重新做人,就好了。媽媽,永遠相信你。愛你。永遠等著你。
Monkey
或許學校所需增加的 不只是學生的輔導老師
教師也是需要輔導老師的
就我在小學所看到的情形 有些老師比學生更需要輔導
人本的立意不賴 但我想人本若能多替教師做些考量 其所引發的衝突點會降低一大半吧
版主回應
妳提到的問題,我想只要落實教師專業評鑑制度,應該就可行了。但何年何月呢?
fianse
我為何這麼強調輔導專業教師的配置呢?因為我也同意人本教育的呼籲:現代社會的青少年(人類)已遠離過往的生活環境,不能再依賴體罰的方式來讓他們知道基本的待人處事之道。過往的時空可以這麼做,自然有它的相關條件,現在則不行。因為在物質的滿足後,人類的心智、情感愈來愈細緻,需要更細緻的對待。所以更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一般教師當然可以透過相關課程的進修來提昇本身這方面的學能,但進修的管道?以及誘因?等等相關資源,又是一個問題。再來,我發現有些人天生沒有這種同理心或察覺他人情緒的能力,有些人有,卻不見得有能力去排解他人的情緒,就像心理醫生的笑話:每個心理醫師都有自己的心理醫師。重點恐怕還在於大多數的老師並未體認到我們所體認到的問題。還是那句老話,這是集體共業,我認知到了,一方面試著讓自己具有真正的同理心,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很難面面俱到。所以我放棄自以為是去輔導學生,除非他/她願意主動來尋求我的協助。否則,我只會主動向輔導室提報。結果這些學生真的需要協助,但我們班的輔導老師雖然肯定我的做法,但也愈來愈難以處理。
老師畢竟不是父母親,當我們社會一方面不再有尊師重道的氛圍時,卻又要求老師盡可能像便利商店二十四小時待命,或家長愈來愈想孩子送進學校或安親班、補習班時,孩子敏感率真的心靈一定會被磨損。老師雖然能取代家庭的許多功能,但代價呢?
我們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恰當嗎?
fianse
我一直在意的是教育是一件需要資源來運作的事情。所以,我很不能接受一些將教育看成「只要有愛、一切好辦」的觀點。那麼我所認知的國中教育需要那些基本資源呢?
首先是每班一位專任的輔導老師,至少學過輔導與諮商,而不是由配課的老師來上。其次,一定學生的數額必須配置專業的心理諮商師。
其次,國中教育的班級最好能朝向小班小校或至少中型學校方向努力。例如像森林小學那樣的學校編置。我待的學校大概有六十幾個班,將近有二千多人,只要每個班級有一、兩個好動者,校園軟、硬體的維持就非常困難。學校師生必然處於緊張的關係。
再來,確實建立教師專業評審制度,有人說是老師在反對此一制度的建立,我同意。但社會其他專業社群,例如其他軍公人員難道不應該比造辦理嗎?如果一直針對老師,而大多數像法官、檢察官、警察、軍人的退場機制一樣困難時,教師專業評審制度的難以建立又何嘗不是我們社會的集體共業呢?同時,這不更加證明社會其實是由大多數的平庸者所組成。(亦即願意改革者是少數的,有能力改革者更是極少數)
一直覺得自己是邊緣人,一邊批判那種不知人間疾苦的人本教育,另一邊也不能苟同現實狀況的國中教育。然而出路在哪?我只能不斷地去尋找並自我要求。
不然,我和老婆也就不會在假日跑去報名那種枯坐一整天的研習。
京都子
嗯!很有趣的討論!
我絕得網路流傳那則髓委天使與老婆婆跌倒的笑話,或許偏失了人本教育的原意,我本身也是傾向人本教育,因為我不願意讓僵化的道德教條與絕大多數人奉行的道德規範,這只會枯竭了內在本性。我個人以為,要讓孩子有份愛人的能力,首先要引導他認識體內的豐厚,那份生存自在的快樂,他才願意去分享與給予。
那則故事裡的母親,是否真之人本的真意,我真的懷疑,但是以此攻訐人本精神,又稍嫌極端主義。
靜下來,想想自己感受快樂是什麼,也願意讓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樣,這是我所認知人本。
Monkey
回應Stella的問題
本質上我是個十分自我的人 我只想做我自己
我有聰明的時候 也有迷糊阿呆的時候
若有無奈 也只是因為工作進度受到拖累
至於其他時候 別人要爬要飛 我是不會在意的
無奈之說 只不過我的朋友動不動就用腦筋好成績好這個理由砸我
無奈於他將自己的自卑轉嫁給我
無奈於我從不認為自己夠聰明 卻得為他背負這個"惡名"
無奈於每次電話他一直說我認真聽 輪到我說時他卻只用耳朵聽
以前我的耐性很差 但我想這是天生的 無關乎我的智商
衝太快卻出糗 那可是窘到一個不行呢
現在耐性多了一些 脾氣好了一點
我想那是歲月 經驗所累積的成果
以前教書時 我在意的是學生懂不懂我所教的知識
第一遍不懂 我會換個方式 講第二遍 再不懂 再換個方式
甚至讓學生說 我在找出其問題點
第一遍就聽懂的學生聰明嗎? 我不確定
我只能說他恰巧能夠理解我想表達的
聽很多遍才懂的學生愚蠢嗎? 那可不一定了
或許是文化刺激不夠 或許是先備知識不足 也或許正好恍神了
成績好不好 IQ高不高 從不是我評斷他人的標準 我只看他是否盡力了
人的一生不光只是唸書而已
有太多了領域需要探索 太多的角色等著上場
小郭文章後面所提到的媽 很愛自己的孩子 十分盡心
或許就大多數人而言 她的方法錯了
但是在她的世界裡 能夠評斷是非的 只有她自己了
千錯萬錯 只要她覺得是對的 那就不會是錯
Stella
不管如何,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很大的.
就我認為不能讓孩子在無行為能力時,
任其像野草一樣隨便長大,
該教的就要教,像:行為舉止要像個有教養的人.富有同情心.保持積極熱忱....
這些都是可以刻意培養的.
說什麼"適性發展",如果孩子表現得像惡魔一樣,也任其適性發展?以後為非作歹也ok?
*******
我很能了解Monkey朋友說的:
"你很聰明、反應很快,像你這種成績好的人,不會懂成績不好的人的痛苦。"
我也贊同Monkey說的:
"當朋友說我不懂別人的痛苦時,我好想問他"那你懂我的無奈嗎?",那種早已衝到前方必須回頭等待的無奈。"
最後我想請問Monkey:若可以選擇,您願意成為一名不聰明的人,常常讓別人覺得您的行為很蠢呢? 還是成為一名聰明的人,但別人不能了解您常常必須回頭等的無奈?
版主回應
雖然,你沒有問我。不過,我也想回答。呵呵。
如果是我我還是常成為一個聰明的人,因為可以走自己的路,也不用去等別人。如果是不聰明的人,就沒辦法不影響人了。
當然我也知道妳的問題只是在提醒大家,上天造就各式各樣的人,其實不是當事人可以自己選擇的,沒有人願意選擇不幸的人生,除非「不幸」遇到。
這也是我愈來愈感恩、愈知足的原因。感謝自己有機會去幫助一些學生或自己在乎的親人。
謝謝妳願意給予我們這樣的提醒。
Monkey
或許就如你所說的,我所謂的同理心是屬於IQ所表現出的能力。一般人能做到的,大多也只到這個層次吧。
身為平凡的EQ者,我了解要一個人改變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通常多是對方求助於我,才會提出我的看法,至於對方是否參考就不是我能掌控的了,以前的我會因為對方不接受自己的意見而生氣,但現在一切都隨緣了。
大多時候,人只做自己想做的,只看自己想看的,我也不例外,至於不想要的則多選擇視而不見。
或許洪蘭也是以這樣的態度看待人本教育吧,只看它的好,因而忽略了可能的缺點或矛盾。
版主回應
唉啊,幸好妳耐著性子看我那篇留言。果然是個聰明人啊。
猜想我們應該都是相同的人種吧:有點IQ,沒什麼EQ,但有強烈的MQ。
然而和親愛老婆的相處中,我慢慢理解,應該如何調適自己。不要誤用自己的IQ去傷害自己在乎的人→而如何做呢?卻得依賴EQ的成熟。雖然我也是平凡的EQ者,但還有救啦,因為性相近、習相遠嘛,除非我們是下愚,否則還是有改善的空間的。
嗯,希望我不是才好。有點自我懷疑。呵呵。
fianse
補充一點:
老媽有兩個姐妹,可是只有老媽的個性這麼樂天唷。也就是說都是同一個家庭教養大的,可是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他兩個阿姨比較內向,都不像媽媽。
所以啊,我才更加覺得EQ恐怕也和IQ一樣,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氣質的影響。只有極少數人能擁有這麼氣定神閒的樂觀心態啊。
Monkey
看了你的心得,突然有個想法--同理心不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詞彙嗎?
這兩天不斷想著與朋友在電話中的對談,內容大致如下。
電話中我提到同事有些行為很愚蠢,不過那也只是心中的想法,面對同事倒也沒有什麼表現。
但我的朋友卻說:你很聰明、反應很快,像你這種成績好的人,不會懂成績不好的人的痛苦。
當下我真的有點火,這種話算是我的死穴吧,不過對方也不是故意的,想想也就算了。
或許我真的反應快、成績好,但我也是有弱點,也嘗過挫敗的滋味,我體驗過痛苦。
與同事相處,覺得對方蠢並不表示我全盤否認這個人,偶爾我會提供不同的方法或建議,而我也了解有時笨方法是最安全的方法。
我有同理心的,但我只能以自己過往的經驗做判斷,想像著如果我是他我會......
以自身經驗做為基準所產生的同理心,真的具有意義嗎?
當朋友說我不懂別人的痛苦時,我好想問他"那你懂我的無奈嗎?",那種早已衝到前方必須回頭等待的無奈。
開始偏激了,就此打住吧。
拉拉雜雜了一堆,似乎跟你的文章沒啥關聯,呵呵。
以前我也聽過洪蘭的演講,我喜歡他腦神經方面的演說,至於教育理念就不大苟同了。
因為他的那些理念是有條件的,並無法適用於所有的家庭、班級。
記得他曾提到,過動兒是因為腦神經的活動異於常人,希望老師對於班上的過動兒能夠多一些包容。
這我十分認同,但他並未提及家長的配合,少了家長的協助,老師的包容能維持多久呢?
再回到我的問題,當我以同理心看待別人時,若得不到適當的回應,我的同理心能維持多久呢?
但弔詭的是,我那自以為是的"同理心"是否就真是對方所想要的呢?
(誰來一棒敲醒我 T_T)
版主回應
猜想就IQ、EQ(情緒商數)、MQ(道德商數)來分類人們的話,其實就有九種人。
我認為聖人大概就是IQ、EQ、MQ都到達極致的人種:有一定的聰明和能力去領導眾人(粉絲)達成某個目標--真善美。他之所以能領導眾人或讓眾人心悅誠服,因為他能辨識人們的需求(IQ),同時以一種較溫柔的方式來滿足或引導人們的需求和大目標(MQ)產生一致性。
我覺得我們大多數人沒有足夠的EQ,至於所謂的同理心比較屬於IQ的性質,是認知層面的,例如當妳主張某人在某種情況下該如何做比較好時,這種認知可能比較是IQ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可能不是輔導或心理諮商層次的同理心。換言之,我們能認知「怎麼做比較好」,卻無法理解為何有人無法做或解套,因為那部分是EQ特質,聖人屬於高EQ者會斷然採取行動,做該做的事。我們呢?平凡的EQ者仍是會做,但可能必須經歷過一段惰性或情緒波動期。至於EQ較欠缺的人士,一方面沒有IQ能力去辨識,另一方面又遲遲無法付諸行動。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要幫助他,可能不是以一種指導、認知式的型態,因為他可能早就具備了或者沒有,無論有或沒有足夠的IQ,真正讓他無法做好事情是欠缺相當的EQ,而這種能力(EQ),也剛好是我們所欠缺的。或至少還沒有能力可以給予的。
希望透過這樣的論述,可以讓妳理解我在講什麼。當然這種論述是我臨時想到的,不過與我的文章主題卻有相呼應處。
或許學校所需增加的 不只是學生的輔導老師
教師也是需要輔導老師的
就我在小學所看到的情形 有些老師比學生更需要輔導
人本的立意不賴 但我想人本若能多替教師做些考量 其所引發的衝突點會降低一大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