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2 22:52:56fianse

gossip:習得的無助

文:郭進成


昨天,女友同我談到關於我轉錄那篇文章「沒有真正的宿命的悲劇」的一些感想,她也將我的心得與文章轉寄給她的朋友,有位朋友回應她說,吳淡如的觀點略嫌簡略、淺薄。有時,當事者最大的難題不只在於外在的侵害,還包括另一項最大的難題就是受害者自身很可能一輩子從未有過「脫困」的成功經驗,以致於無從建立起「自覺」與「自救」的能力與傾向,再明白地說就是「習得的無助」或「熱鍋裡的青蛙」。

所以當我們陪在受害者身邊時,她/他或許能暫時走出來,可是只要她/他再次獨自一人,她/他就會再度走入泥沼,因為泥沼之外的世界對她/他來說其實是相當陌生的,也充滿不確定性。人畢竟是習慣的生物,這是生物本能,以吳淡如舉的例子來說,一堆鱷魚最後不也是才只有一隻脫困嗎?而這隻脫困的鱷魚固然是因為他義無反顧地出走,但他最後能倖存下來,「運氣」恐怕還是主要原因。換言之,作為造物主所賦與的生物本能--「習慣」其實是最能減低生物無謂耗費體力的一種保命機制,要不是這一次乾季持續那麼久,恐怕真正存活下來應是那些留在原地的鱷魚,說到底他們只是「運氣」太差了。

看來,這好像是無解的人生境遇。但,我們畢竟不是鱷魚,我們雖然也是習慣的生物,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身為人,存在一種人性的昇華力量,這股力量潛藏妳我之中,確實有些朋友在苦難現實的折磨下,早已窮盡她/他生存的氣力,早已失卻對抗不公的勇氣,不過我們大部分人卻是極其幸運的,還知道對那些壞人、壞事說「不」是我們應有的基本權利,也有道德勇氣去嘗試對抗,因為我們始終還未被外在環境或他人徹底剝奪掉這些力量。

因此,我們這些幸運的傢伙何不試著分享一些自己的幸運給那些不幸的人呢?

也就是當你我看到一位被險惡環境所擊倒的天涯淪落人出現我們周旁時,我們不妨多陪伴他一些時間,用我們的擁抱、用我們的眼神、用我們的溫度、用我們的居所、用我們的棉被以及其他種種,讓她/他暫時放下心、鬆一口氣,告訴她/他:嘿,我就在妳/你身旁,請好好休息,休息到妳/你覺得可以了,再出發,如何?有一天當你/妳再出發時,卻出師不利,也別害怕,也別客氣,記得我這裡就是你/妳的居所,我就是你/妳的親人。

好不好呢?我可愛的朋友。



圖片說明:慾望城市。取自官方網站:http://www.hbo.com/city/。我好喜歡這張照片,凱莉和一隻狗(是沙皮犬嗎?)的對望照,不知怎麼搞的,她們好像在那一剎那看進對方的心底似的。也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況味。存放這張照片好一段時間,總算寫了一篇比較能和它映襯的碎嘴子。

註:以下一文原為筆者兩年前撰寫的碎嘴子(gossip:女性處境與男性目光),重讀自己的文章,以及回想昨天和女友的一席對話後,發覺人生許多事其實是流動變遷的,所謂的答案、正確與否,真正的主宰者其實是我們自己,只是就連我們自己也是一併隨著時光的流轉、人事的遷換,又何嘗是滯停如一的呢?


□□□

【gossip:女性處境與男性目光】註:原寫於2002/06/13


記得之前曾聽過石之瑜教授的一場演講。

當時的講題已然遺忘。然而他的一段談話讓人沉思不已。

他提到曾為了一些事情偶然間必須請益一位女性主義女學者,雖然他表明了來意,不過對方仍是審慎防備地接待他。一直要經過一段時間,她才真正相信石教授的來意是友善的,無論是關於「女性處境」的認知還是「女性主義」的認同果然和一般男性『不一樣』。

石教授自嘲地說,也許是因為他是來自敵人陣營的一方,所以才受到這樣的禮遇(女性主義者的『聽其言,觀其行』),然而他自陳完全諒解這樣的對待,因為他認為他個人從未經受過女性所遭遇過的種種處境,所以他願意以同理心以及更大的誠意或善意去面對她們(可能是指女性主義者或其它關心女性處境的人士)。

他的這後半段話,讓當時的我激動不已。他碰觸了同樣身為男性的我在關注女性處境時的一個困惑:即如何在女性或女性主義陣營裡,面對或多或少、或隱或顯的敵意或異樣目光時,如何自處的問題。

換言之,就是接納。接納女性意識述發過程時,可能一併產生的情緒、敵意、焦慮,因為這同樣是她們的『真實』處境。然後,一定要的話,或者可提供一些建議、一些意見。然後就此打住。因為剩下的,也許是時間、也許是安全感、也許是其它機緣來促成行動。

當然,這可能是指與已然『自覺』的女性主義者的互動問題。(對了,先申明的是,我所指的女性主義者,指的是廣義上的,即關注女性處境的人)

然而,如何與尚未產生女性自覺且身處父權社會的女性互動呢?我倒是想到以前「女性行動協會」理事長張貴英女士的一席話。

她提到她經常處理家暴的案例,而這些案例的典型模式是前一天妻子才被老公打得半死不活,她也才幫助妻子與丈夫隔離,過不久、甚至隔天,妻子竟然就像沒事般地和老公恩恩愛愛地上市場買菜。

她笑著說,當她為警察上課時,員警不免就坦陳真不明白這些女人怎麼想的?也難怪於這些身處第一線執法者往往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之嘆!

張理事長接著說,這些都是事實,而根據相關的家暴案例研究,女性基於許多原因,使得身為受虐者的當事人在心理上、物質上不容易離開施虐者的一方(即使女性自身己經濟獨立):主要原因有

1、性別文化的因素:這個已經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下列幾個因素都與此相關。
2、愛的因素:她憎恨對方的暴力相向,並不代表她對施虐者沒有愛意。
3、對家庭與孩子的依戀
4、社會的歧視
5、缺乏社會資源:當然也許職業婦女會好一點,也只是「好一點」
6、學來的無助,關於這種心理機制,教育心理學有相關討論,有興趣者不妨自行研究。
7、個人的獨立能力。

而在討論過後,張理事長的結論是(與石教授如出一轍):以更友善的取向來了解受虐者當事人。當然這只是起點,但卻是最重要的起點,否則,我們不斷幫忙她離開施虐者的魔掌,而她卻「自願」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回家,恐怕不免就會開始輕視或責難當事者的「自作自受」。

那麼,顯然我們就太輕忽了「學來的無助」等心理機制以及其它結構困境對於女性處境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