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3 01:30:23fianse
轉錄:倫敦反戰大遊行跟「手護台灣」活動的同與不同
圖片來源:中央社,2004/02/28。
感謝作者mchwei同意轉錄本文。
□ □ □
一直到讀到 BBC 報導中對「手護台灣」活動性質的描述「示威遊行」(demonstration)時,才想到其實從「反飛彈」的角度而言,這的確是一場示威活動,跟兩場在倫敦舉行的百萬人反伊拉克戰爭大遊行一樣,是一場以和平為主要訴求的示威抗議活動。
但是為什麼在國內一些評論者的眼中,會對這兩場其實訴求類似的活動有不同的評價呢?會想到這個問題,主要是讀到今天中時論壇潘罡的文章。潘罡的文章並沒有提到反伊拉克戰爭大遊行,但是文中以 228當天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安魂曲的寧靜,對比廳外參加遊行群眾活動的喧鬧,並暗示對照於這些上萬受政客煽動與動員而參加手護台灣活動的群眾,在音樂廳內靜靜地欣賞安魂曲的一千多人是能夠獨立思考決定自己行為的一群人(公民)。
我對這樣評論的質疑在於,何以參加手護活動的群眾「必然」是缺乏獨立思考、盲從的群眾呢?只因為這個活動從頭到尾是由政治人物發起、政黨組織規劃動員、為了影響選情?只因為這樣就說參與的所有群眾是缺乏獨立思考的盲從之眾,其實是有問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那些剛好出門、在街上看到這個活動而湊熱鬧跟著去牽手的民眾,可也是出於自己的決定,就像參加音樂會的民眾可能只是純粹喜歡音樂一樣,不見得是對活動跟音樂會的舉辦宗旨或訴求有多深的瞭解與認同。但是,他們也不因而僅是受政客煽動、被動員去聽音樂會的愚民。
在倫敦的兩場反戰遊行活動中,倫敦市長從頭參與到尾,雖然活動本身是由幾個國際和平組織在規劃與動員(他們也需要動員!);自由民主黨的黨魁以及工黨的幾位老左國會議員也在遊行終點站海德公園發表演講支持反戰遊行。這代表這些上街頭遊行的民眾是純粹受煽動而參加的盲從之眾嗎?為什麼不將他/她們的參與視為是受「感動」呢?這是倫敦反戰大遊行跟手護台灣活動其中一個相同之處。
但是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如果社會群眾運動的發起,是因為政治人物或政黨不敢忽視民眾的聲音而必須去「靠近」這些社會運動,會比民眾或社運團體必須依賴於政治人物或政黨發起的政治社會活動要健康,因為畢竟政黨的運作邏輯以及目標跟社運是不一樣。例如,民進黨吳乃仁在手護台灣活動算成功之後想到的是如何讓這股「氣勢」延續並提高民眾參與320公投的興趣,進而透過所謂的提高陳水扁的「預期當選率」而影響總統選情;但是對社運或和平運動者而言,則是設法讓這樣的群眾運動在每次需要抗議破壞和平行動時,不管是發生在台灣或其他社會,都能成功地展現力量。
第二個相同之處是這兩場反戰遊行也是相當嘉年華的,意指雖然活動目的跟訴求議題相當嚴肅,但是示威遊行的方式是「歡樂」的。有業餘的鼓樂團、有所謂的「辣妹舞團」,沿路是賣哨子跟看棒球賽的喇叭的小攤子、販賣社會主義小冊子跟散發巴勒斯坦獨立宣傳單的人士,還有類似台灣的民主香腸攤,但是他們賣的是熱狗。除了呼喊反戰、和平口號之外,一樣是吃吃喝喝唱唱跳跳地熱鬧。至於這樣的活動方式是否必然會影響參加民眾對嚴肅訴求議題的思考,就像一些論者所擔心跟批評的,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君不見,在報紙對手護台灣活動的事後評論中,均肯定其擺脫以往悲情訴求、嚴厲控訴內容與形式,而以歡樂的方式呈現。至於嘉年華式的反戰示威遊行活動,在英國的媒體評論中從不是爭議跟討論的問題,示威遊行就是示威遊行,訴求清楚合理就好了。
第三同是和平的訴求。反戰遊行是為了捍衛和平跟伊拉克人民的生命價值,是再清楚不過的;而手護台灣活動是為了抗議與反對中共對台部署的近五百顆飛彈,一樣是訴諸和平,要保護的是台灣居民的生命價值,這也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這一點卻也是倫敦反戰大遊行跟台灣手護活動的主要差異之處,是「視野」或關懷範圍的差異。
倫敦反戰大遊行雖然主要是為了伊拉克人民,但是活動的發起並不是伊拉克人民本身。這顯現的是這些參與遊行示威活動的英國人的政治參與(參加者當然還包括在英國的外國人,但是主要還是英國人),其實是超越所謂在地關懷跟利益的,而是追求對普世人道主義的實踐。手護台灣活動從台灣的關懷與利益出發,並沒有什麼可議之處,甚至是自然的,就是求自保。但是如果我們將台灣社會在英美聯軍攻打伊拉克時的默不作聲考慮進來(當時只有台北有一些由左派與統派團體發起的零星抗議活動),那麼可能就會減消手護台灣活動感動人的程度與說服力。理由很簡單,就像只批評英美攻打伊拉克卻不反對中共對台武力部署一樣,總是會讓人質疑其和平訴求。
一味地因為政治人物的介入而給予類似手護台灣這種群眾運動負面的評價,不僅是對參與群眾的不尊重,也失去一個研究群眾運動與反省思考相關問題的機會。我想到的一個例子是,如果中共依舊以台灣追求主體性主要是因為台灣人民不敢挑戰抵抗美國帝國主義霸權的「奴性」,那麼他們將永遠無法和平解決所謂的台灣問題,因為不瞭解。中共對台人士章念馳昨天在中時報導中發表的意見其實很有道理:中共如果只是一味反獨,只會讓統一訴求變得蒼白。
作者:mchwei
資料來源:中山大學西灣讀書會版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boards/study-group/BmWelcome.html
感謝作者mchwei同意轉錄本文。
□ □ □
一直到讀到 BBC 報導中對「手護台灣」活動性質的描述「示威遊行」(demonstration)時,才想到其實從「反飛彈」的角度而言,這的確是一場示威活動,跟兩場在倫敦舉行的百萬人反伊拉克戰爭大遊行一樣,是一場以和平為主要訴求的示威抗議活動。
但是為什麼在國內一些評論者的眼中,會對這兩場其實訴求類似的活動有不同的評價呢?會想到這個問題,主要是讀到今天中時論壇潘罡的文章。潘罡的文章並沒有提到反伊拉克戰爭大遊行,但是文中以 228當天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安魂曲的寧靜,對比廳外參加遊行群眾活動的喧鬧,並暗示對照於這些上萬受政客煽動與動員而參加手護台灣活動的群眾,在音樂廳內靜靜地欣賞安魂曲的一千多人是能夠獨立思考決定自己行為的一群人(公民)。
我對這樣評論的質疑在於,何以參加手護活動的群眾「必然」是缺乏獨立思考、盲從的群眾呢?只因為這個活動從頭到尾是由政治人物發起、政黨組織規劃動員、為了影響選情?只因為這樣就說參與的所有群眾是缺乏獨立思考的盲從之眾,其實是有問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那些剛好出門、在街上看到這個活動而湊熱鬧跟著去牽手的民眾,可也是出於自己的決定,就像參加音樂會的民眾可能只是純粹喜歡音樂一樣,不見得是對活動跟音樂會的舉辦宗旨或訴求有多深的瞭解與認同。但是,他們也不因而僅是受政客煽動、被動員去聽音樂會的愚民。
在倫敦的兩場反戰遊行活動中,倫敦市長從頭參與到尾,雖然活動本身是由幾個國際和平組織在規劃與動員(他們也需要動員!);自由民主黨的黨魁以及工黨的幾位老左國會議員也在遊行終點站海德公園發表演講支持反戰遊行。這代表這些上街頭遊行的民眾是純粹受煽動而參加的盲從之眾嗎?為什麼不將他/她們的參與視為是受「感動」呢?這是倫敦反戰大遊行跟手護台灣活動其中一個相同之處。
但是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如果社會群眾運動的發起,是因為政治人物或政黨不敢忽視民眾的聲音而必須去「靠近」這些社會運動,會比民眾或社運團體必須依賴於政治人物或政黨發起的政治社會活動要健康,因為畢竟政黨的運作邏輯以及目標跟社運是不一樣。例如,民進黨吳乃仁在手護台灣活動算成功之後想到的是如何讓這股「氣勢」延續並提高民眾參與320公投的興趣,進而透過所謂的提高陳水扁的「預期當選率」而影響總統選情;但是對社運或和平運動者而言,則是設法讓這樣的群眾運動在每次需要抗議破壞和平行動時,不管是發生在台灣或其他社會,都能成功地展現力量。
第二個相同之處是這兩場反戰遊行也是相當嘉年華的,意指雖然活動目的跟訴求議題相當嚴肅,但是示威遊行的方式是「歡樂」的。有業餘的鼓樂團、有所謂的「辣妹舞團」,沿路是賣哨子跟看棒球賽的喇叭的小攤子、販賣社會主義小冊子跟散發巴勒斯坦獨立宣傳單的人士,還有類似台灣的民主香腸攤,但是他們賣的是熱狗。除了呼喊反戰、和平口號之外,一樣是吃吃喝喝唱唱跳跳地熱鬧。至於這樣的活動方式是否必然會影響參加民眾對嚴肅訴求議題的思考,就像一些論者所擔心跟批評的,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君不見,在報紙對手護台灣活動的事後評論中,均肯定其擺脫以往悲情訴求、嚴厲控訴內容與形式,而以歡樂的方式呈現。至於嘉年華式的反戰示威遊行活動,在英國的媒體評論中從不是爭議跟討論的問題,示威遊行就是示威遊行,訴求清楚合理就好了。
第三同是和平的訴求。反戰遊行是為了捍衛和平跟伊拉克人民的生命價值,是再清楚不過的;而手護台灣活動是為了抗議與反對中共對台部署的近五百顆飛彈,一樣是訴諸和平,要保護的是台灣居民的生命價值,這也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這一點卻也是倫敦反戰大遊行跟台灣手護活動的主要差異之處,是「視野」或關懷範圍的差異。
倫敦反戰大遊行雖然主要是為了伊拉克人民,但是活動的發起並不是伊拉克人民本身。這顯現的是這些參與遊行示威活動的英國人的政治參與(參加者當然還包括在英國的外國人,但是主要還是英國人),其實是超越所謂在地關懷跟利益的,而是追求對普世人道主義的實踐。手護台灣活動從台灣的關懷與利益出發,並沒有什麼可議之處,甚至是自然的,就是求自保。但是如果我們將台灣社會在英美聯軍攻打伊拉克時的默不作聲考慮進來(當時只有台北有一些由左派與統派團體發起的零星抗議活動),那麼可能就會減消手護台灣活動感動人的程度與說服力。理由很簡單,就像只批評英美攻打伊拉克卻不反對中共對台武力部署一樣,總是會讓人質疑其和平訴求。
一味地因為政治人物的介入而給予類似手護台灣這種群眾運動負面的評價,不僅是對參與群眾的不尊重,也失去一個研究群眾運動與反省思考相關問題的機會。我想到的一個例子是,如果中共依舊以台灣追求主體性主要是因為台灣人民不敢挑戰抵抗美國帝國主義霸權的「奴性」,那麼他們將永遠無法和平解決所謂的台灣問題,因為不瞭解。中共對台人士章念馳昨天在中時報導中發表的意見其實很有道理:中共如果只是一味反獨,只會讓統一訴求變得蒼白。
作者:mchwei
資料來源:中山大學西灣讀書會版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boards/study-group/BmWelcome.html
下一篇:漢人與清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