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4 01:24:47Felix

人物介紹之四

第一次造訪巴黎(Paris),主要目的是去法國友人處取回家人委托他們從台灣帶給我的衣物。他是布列塔尼(la Bretagne)人,她是阿爾薩斯(l’Alsace)人,都因為求學緣故而來到巴黎,至今已超過十年時間,巴黎可說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也因此他們倆迫不及待地想要讓我這個異鄉人認識他們鍾愛的巴黎。在一家專賣moules et frites(註1)的餐館解決了午餐後,我們信步參觀了巴黎大學(La Sorbonne)、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Bertillon冰淇淋店(沒錯,只有參觀)。為了消耗過多的卡洛里,一路走到瑪黑區(Marais),才因為他們要趕去參加公費留學口試,在同性戀商店街與我分手,當然已先約好當晚一同嚐黎巴嫩菜了。就在我四處閒逛,享受迷路之樂時,看到一家名為Culture的舊書專賣店(註2),雖然沒有莎士比亞書局(註3)的傳奇與名氣,也沒有Gibert Joseph(註4)的規模與多樣化,但仍不失尋寶的樂趣。今天所要介紹的主角就是我以十法郎買到,1985年出版,目前已絕版的”Elles & Bacchus”(她與酒神巴庫斯)一書的作者─Isabelle Abello(伊莎貝爾‧阿貝婁)。

本文女主角的父親是位布根地(Bourgogne)地區的葡萄農,從小就與葡萄酒結了不解之緣。待成長後更同時具備專業葡萄酒採訪記者、品酒師、活動主辦人及會議主持人等多重身分,”伊莎貝爾,我們品酒去吧”可能是別人最常對她說的話了。言歸正傳,也許女性開始從事葡萄酒各項相關產業的確切年代已不可考,但是本書於八零年代中出版時,卻是法國頭一遭有完全以介紹與葡萄酒行業有關的女性為內容的指南。

本指南前半部內容為作者訪問被訪者的摘錄,後半部為法國葡萄酒產區介紹及餐廳、葡萄酒吧、葡萄酒專賣店及酒莊的指南。訪問對象有餐廳老闆(三位)、侍酒師(一位)、酒農(一位)、酒窖總管(一位)、酒莊主人(三十三位)、酒標設計師(一位)、葡萄酒專賣店負責人(二位)、研究員(一位)、酒商(一位)、品酒學校負責人(一位)、葡萄酒博物館管理人(一位)等,共計四十六位,同時具有多重身分者亦不在少數。雖然各人與葡萄酒的淵源各異,接觸的時間或有長短,她們的共通之處在於對葡萄酒不滅的熱情。不甘於僅作為消費者,他們還希望成為推廣與延續此瓊漿玉液的推手。這本書並非為大女性主義下的產物,這點可由作者以夫姓而非娘家姓氏Forêt(佛黑)出版看出,而是女性從事原本由男性控制下的葡萄酒產業的一個紀錄,並且爲其他女性開啟一扇進入葡萄酒世界之窗。

買不到此絕版書也千萬不要惋惜,在一切事務都e化的年代,伊莎貝爾‧佛黑(註5)當然不會忘記,也不會放棄,網際網路帶來的快速與便利。她所創立的Wine Woman World(www.winewomanworld.com)就是一個以電子雜誌為風格的網站,凡有關品酒、拜訪酒莊、酒鄉之旅、食譜、人物專訪介紹、促銷活動、廣告、美容養身等訊息,都是會出現在這個網站的專欄。我是否忘了提到這個網站也是第一個專爲女性打造的葡萄酒相關的網路空間。

作為一個先驅者,還有很多”第一”有待完成。她發現,一般來說,女性的感官辨別力大異於男性,非旦對於葡萄酒口味的喜好大不相同,對同一款葡萄酒的感受與描述也南轅北轍。她們喜歡的葡萄酒通常香氣顯著,優雅宜人,如天鵝絨般的單寧輕撫她們的味蕾;他們則注重葡萄酒入口後帶來的質感與勁道,橡木桶造成的木香與高貴的單寧。有鑑於目前每五瓶被消耗掉的葡萄酒,其中就有三瓶為女性所購買,她又再度撰寫了第一本全部由女性,依照女性的喜好,爲女性挑選的葡萄酒的購買指南─Le guide du vin au féminine 2002。本指南除有與一般葡萄酒購買指南一樣的購買建議、保存、飲用方法、酒標解讀、產區劃分介紹外,還包括最流行的健康、美容、瘦身等女性最關心的篇幅。不僅女性受惠,男性也可透過此指南從另外一個面相進一步了解女性。

想不出要喝什麼酒歡慶情人節嗎?趕緊上網買一本吧!

註1:比利時菜,即為白酒洋蔥蒸孔雀蛤與炸薯條,配上一杯Chimay白啤酒更佳。
註2:17 bis, rue Pavée 75004 Paris,電話:01.48.87.78.17。
註3:Shakespeare and Company,37 rue de la Bucherie,電話:01.43.26.96.50,網址:www.shakespeareandco.org
註4:26 blvd. St-Michel 75006 Paris,電話:01.44.41.88.88。
註5:網站以娘家姓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