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歌者─讀非馬《日光圍巾》
光明的歌者─讀非馬《日光圍巾》◎ 林明理-海星詩刊2013.06夏季號第8期
書名:日光圍巾非馬新詩自選集第四卷〈2000-2012〉
作者:非馬
秀威出版
2012.10初版
Isbn978-986-5976-68-2
光明的歌者
─讀非馬《日光圍巾》
◎ 詩人
林明理
在非馬〈1936-〉博士於2012年相繼推出的四本自選詩集後,我深深感到,一個他永遠保持著一顆童心,用心去看待世界及為詩歌孜孜孜不息的精神,是多麼令人動容。環顧這幾本書,他的一生與詩為友已逾五十多年,然而,詩風迄今依舊自然坦誠,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對於宇宙萬物能以悲憫的心境對待。其詩歌常從文學藝術的特性出發,一再不遺餘力鞭撻著自己的理想。自退休後,非馬熱衷於藝術〈繪畫與雕塑〉,畫風活潑奔放,再而締造出深邃神奇的非馬精神奇境。作品也曾在美國、中國等地巡迴展覽,精致而充滿雅趣,廣受國際間讚許。
非馬的詩經常以俏皮、幽默的語言做出生動的描述,除藝術效果大為增強外,其優美獨特的意象也層層迭現;詩人內心澎湃的情懷,使讀者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在會心的一笑之後,也深深進入思索。12月一日午后,一場詩的饗宴就在微雨中展開。風塵僕僕歸台的非馬,仍精神奕奕,為讀者細說他的成長故事。返家的高鐵候台上,開始翻開《日光圍巾》,它收錄了近180首,從中可看出,這是他晚期代表作,多是旅遊及社會事件的觀察,感情真摯而深沉。但是,如果離開了他幽默生動的比喻,詩作就不會那樣形象感人了。比如這首〈縴夫之歌〉,為了增添語言的感染力,他把縴夫勞動的情景加以形體化或人格化,因而,也加重了詩的思辨性:
扣入皮肉的粗繩
如扯不斷卸不掉的原罪
泥濘的岸上
每一個手腳並用的爬行
都是最後一個掙扎
一聲聲搖老和黑
咦老和黑
不是哀嘆
更不是謳歌
只告訴自己
還活著
詩中浸透了詩人對縴夫的悲苦命運寄予無限的同情。非馬筆下的縴夫的痛苦與不幸,並非是悲觀絕望的,而是間接讚頌了那些與命運直接搏鬥的勇士,且熱烈地謳歌光明美好的事物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接著,這首〈鄰居的盆花〉,色調是凝重、肅穆,詩人的情緒是感傷與沉思的交鳴:
多年鄰居的老先生幾天前去世了
他們陽台上開得正茂的幾盆花
今早都垂下了頭
愛花的老太太想必沒聽昨晚的新聞
不知道夜裡有一場早來的霜
非馬以感情注入物象,從而表達出不同於別人的深沉含蓄,然後以暗示之筆來朦朧地揭示其哀悼的弦外之音。誠然,一首優秀的詩篇,往往是時代的鏡子和回聲。非馬的詩也強調,面對著瞬息萬變的現實,詩人必須通過自己的心寫,反映社會寫實事件。如這首〈瓦礫下的天空─給震災中獲救的嬰兒〉,可見,抒真情,乃是非馬的詩生命:「天空蔚藍/高高在上/冷漠而無情//瓦礫下/用骨肉親情/為你撐起的/小小天空/只有幾寸的空間/卻溫暖安全/永遠不會坍塌」,詩裡行間跳動著震變下罹難者的呼聲,它拋棄了詩人純個人的哀痛,卻交織出一幅罕見的親情畫面。比之於非馬過去的作品,給人深刻的思想啟迪。非馬還具有把抽象事物具象化的能力,比如這首〈樹與詩人的對話〉,他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樹對談:
樹說
我們比人類幸運
不必花一生的時間
去等待輪迴──
在冬天裡死去
在春天裡活來
詩人說
冬天與春天
黑夜與白晝
每個心跳
每回呼吸
每次眨眼
都是我的輪迴──
在一首陳腐的詩中死去
在一首嶄新的詩中活來
非馬以強烈的火樣的熱情去擁抱詩歌,以正義的界線去界開黑暗與光明。多年來,對非馬詩歌的語言風格,曾有多種評論。但最確切的恐怕是「簡約、幽默」四字。他與大自然的樹或花、風或雲,甚至大海辯論的聲音,已深深地印在廣大讀友的心田裡。北魏祖瑩說過:「文章當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不可寄人籬下。」〈註〉 2012年11月底,當非馬返校,校長親切地領著他到校園內,看到石碑上雕刻著他的這首〈母親─賀母校北科大百年校慶〉時,激動不已。頓時,詩人充滿著愛與感恩的心,隨著詩句的變化而展現出來:
忙著看孩子們長大
忙著給孩子們指路
百年如一日
竟不知道自己
越長越青春
美麗
雖然校園依然花繁葉滿,且名氣已躍為全臺知名大學之一;但内裡仍含著詩人對母校在遙遠的異國飄泊多年的感嘆與緬懷,蘊聚著深深的詩情。最後,這首〈晨起〉,全詩構思新穎,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拉開窗廉/驚喜發現/陽光漫天燦爛/後院手植的那棵楓樹/仍一身青綠//世界/仍好好地/站在那裡」,詩人所經歷的成長與奮鬥雖然非常人所能比,但非馬形象直覺思維的特點,就在於崇尚自然性、簡約。他竭力反對犬馬聲色與追逐功名利祿,為人十分謙遜,再加上對社會現實的直接關注;自然對詩藝的追求也是多方面的。他,永遠是光明的歌者,而且把自己對生活的思考融入其中,讓人思索。此書,當然也讓詩神為其耕耘不歇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