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9 05:16:34非馬

獨特的詩歌之路

 

非馬最新詩選

《蚱蜢世界》附錄評文 (四之一)

 

獨特的詩歌之路

                       ―讀非馬的詩集《路》

 

李黎

 

 

去暑來美國之前,北京的青年詩人顧城曾對我說﹕「芝加哥有一位搞核能的詩人非馬,你應該讀一讀他的作品。」

 

「搞核能的詩人」,僅這一獨特的詞組就足以吸引我的好奇心了。我的詩人朋友們,大都是以全部精力從事詩歌創作,即使不是專業詩人,也是致力於向專業詩人發展,像非馬這樣以科技研究為職業,而詩歌創作亦搞得頗有聲色的人,我的確還是第一次聽說。前不久,終於有幸得到了他所惠寄的新詩集《路》。那散發著幽微的墨香之詩行,讓我看到了一條獨特的詩歌之路。

 

再曲折

總是引人

向前

 

從不自以為是

唯一的正途

在每個交叉口

都有牌子標示

 

往何處去

幾里

 

這是與這本詩選同名的小詩〈路〉。彷彿是作為全集的象徵與標示,這首小詩鮮明地體現了非馬的詩簡潔、明快、不假雕飾的重要特點。但他的簡潔與明快,又不是流于膚淺與平庸,而總是力求微言大義,於語言的凝煉與經濟之中寓含蓄、深刻的生活哲理。「從不自以為是/唯一的正途」,這一詩句生動抓住了「路」的特點,並將詩人的主觀意緒與其融為一體。

 

〈命運交響曲〉一詩:

 

用一個不肯走後門的

驕傲的額頭

在前門緊閉的

牆上

定音

 

讀罷也令人叫絕。詩人把音樂表相轉換成具體而生動的詩歌意象,使二者相互包含又相互印證,其結果是寓理因情趣而雋永;情趣因寓理而深長,真是「情致所至,妙不自尋」(司空圖語)。

 

詩人自己在序中寫道﹕「科技的訓練,無可否認地,對我的寫作有相當的幫助。如果說我的詩比較冷靜,較少激情與濫情,文字與形式也比較簡潔,便不得不歸功於這些訓練。」對於許多詩人與詩論家來說是尖銳對立的詩與科學,在非馬那裡卻得到了和諧與統一,這是頗值得我們思索的。

 

科學的研究不僅需要簡潔,而且需要透過紛紜以外在現象抓住本質,揭示出事物運動的內在規律。讀《路》中的詩歌作品,我們不能不發現其與上述情形驚人的相通之處。在〈一千零一夜〉一詩中,詩人寫道﹕幼小的我,曾對「聽一個故事,殺一個妻」的「天方夜譚」深信不疑。但「人,總有長大的時候」,現在的我則對「誦一段經,殺一批異教徒/殺一批異教徒,誦一段經」這樣的天方夜譚深信不疑。這首小詩,十分巧妙而又相當深刻地揭示出了數千年來,人類在其意識型態領域乃至今日仍在繼續重複著的悲劇。這種不是靠一車兵器,而是以寸鐵傷人、一箭中的的詩歌表現方式,確堪稱為非馬詩歌之一絕。諸如詩集中以〈漂水花〉、〈皺紋〉、〈新年〉等等詩作,也都與〈一千零一夜〉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似乎是在「俯拾即是」地作詩,他詩的靈感大都來自生活的一般表象,又都非無意為之,而是暗示著生活的內在規律,顯現著詩人的藝術匠心。

 

儘管現代不少著名的詩人、藝術家乃至哲學家把現代社會中詩與藝術的衰敗歸結為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從而將詩歌與科學對立起來,但事實上,詩與科學在其本質上卻是相通的,這就是詩與科學都對真與美一往情深,都追求生命最終的充盈與和諧,都企及著冥冥之中的終極與無限。直接擊殺人類詩與藝術美好天性的是金錢的崇拜與權力的慾望,是程式化、通用化生產以後現代主義文化,它們不僅是詩與藝術的天敵,也是與人類探索科學的熱情相悖逆的。非馬相信﹕文學與科學具有相輔相成之可能;相信「今天的工程師不能再以專心於純技術上的事務為已足;他必須能面對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以及政治的種種問題作整體的考慮與處置。」我想,正是出自如此觀念非馬才有其科研同時吟詠詩的「閑情逸致」,才能在其詩中對台灣、大陸、美國的不同社會現象發表其獨特的詩意引伸與審美評價(參見〈芝加哥小夜曲〉、〈越戰紀念碑〉、〈狗運〉、〈惡補之後〉、〈染血的手〉等詩)。

 

讀畢這本詩集,我在想,非馬所走的這條獨特的詩歌之路,使他與現代社會生活有了更廣泛與緊密的聯繫,而《路》中所體現出的他「作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自我意識,不又是值得所有現代知識分子借鑒與思索的人生之路嗎﹖

 

                                                一九八七年暑於杜克大學

 

 

原載:《中報副刊》,1987.10.3;《笠詩刊》141期,1987.10.

15

 

《蚱蜢世界》:非馬新詩自選集 第三卷(1990-1999)

釀出版(秀威資訊), 台北, 20127

http://www.bodbooks.com.tw/viewitem.aspx?prodno=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