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12 02:09:28乘風舞雩

來上國文課

最近好像有人對我現在的暱稱「乘風舞雩」感到好奇
每次請大家回去唸一下論語
得到的反應好像都不佳
既然如此
我就充當一下國文老師替大家上一課好了
這個名字的典故如下:

論語《先進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閒,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注釋:

有一天幾位弟子陪著孔子閒坐,孔子道:「你們覺得我是長輩,不免有點拘束,不要這樣。平常你們總說:『沒人知道我。』假如有人知道你們,能用你們,又可以有什麼表現呢?」

子路爽快地答道:「千乘之國,夾在兩大國中間,受著兵禍,又鬧饑荒,讓我來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有勇,並且循規蹈矩。」孔子向他微笑了一下。

又問另一弟子道:「求(即冉有),你怎樣?」他答道:「五六十里或六七十里見方的國家,讓我來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富足。至於禮樂,另待高明。」

孔子又問:「赤(即公西華),你怎樣?」答道:「並不是說能夠,但想學學:像宗廟的大事和諸侯的聚會,我願意穿戴著玄端和章甫,在旁邊做一個小相」。

孔子又問另一弟子:「點(即曾皙),你怎樣?」這時他彈瑟漸緩,微音鏗然;他把瑟放下,起身答道:「我和他們三位不同。」

孔子道:「有什麼關係呢?不過各說自己的志向罷了。」他道:「暮春的時候,春衣既已做好,和青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沂水裡洗浴;洗完了再到舞雩那兒當著輕風歇涼;然後大家歌詠而歸。」

孔子聽了喟然嘆道:「我和點有同感。」

ps.大家現在了解了嗎?千萬不要佩服我的博學多聞喔,這樣會讓我驕傲的 :p